台積電今年11月營業額達2227.0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台積電11月營業額月成長率達5.9%,年成長率達50.2%。台積電1到11月累積營業額達2兆713.31億元,年成長率高達44.6%。
台積電「氣勢如虹」的營業額表現,與最近半導體市場的「風聲鶴唳」情況「背離」。
英特爾、輝達、超微、聯發科、聯詠、瑞昱等公司,相繼傳出第三季營業額不佳的情況,同時對第四季及明年的業績展望,皆傾向保守,台積電能夠持續「鶴立雞群」,營運一路穩健,不畏景氣的逆風嗎?
2023半導體營業額預期下修,記憶體為重災區
最近媒體報導台積電7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從第四季起開始下滑,明年第一季可能下探50%以下,反映出來的狀況是台積電推延高雄7奈米廠的建廠時程。
根據媒體報導,台積電3奈米到45奈米,整體的產能利用率,由今年第3季的100%,逐步下滑,第4季產能利用率可能跌到95%左右。到2023年上半年,可能進一步滑落到80%左右。這代表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景氣下修的行情下,還是會受到影響。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最新發布的預測,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營業額將達5,801億美元,較2021年的5,559億美元,成長4.4%。明年全球半導體營業額預估為5,566億美元,較2022年衰退4.1%。這與之前WSTS樂觀預估2022年、2023年全球半導體營業額,皆能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有不小幅度的修正。
根據WSTS的資料,造成今、明兩年半導體市場衰退的「元凶」為 記憶體 ,今年全球記憶體產業營業額預估為1,344億美元,較2021年的1,538億美元,衰退12.6%。2023年全球記憶體產業營業額預估為1,116億美元,較2022年的1,344億美元,衰退17%。
相較之下,類比IC及邏輯IC的波動就較小,今年全球類比IC及邏輯IC的年成長率分別為20.8%及14.5%,2023年全球類比IC及邏輯IC的年成長率分別為1.8%及-1.2%。
依此數據來推估,晶圓代工市場的波動會較小。不過WSTS的資料通常會落後於真正現實的狀況,半導體公司營業額的表現,與宏觀面的資料比較,會有落差。
從領頭羊台積電的營業額,觀察市場逆風
回到台積電,由於晶圓代工廠的營業額與投片時間點有落差,依產品的不同,從晶圓廠開始投片生產到完工產出,通常需2~3個月左右的時間。由此推算晶圓代工廠現在的營業額,是2~3個月前投片的產品。
台積電的產能利用率從今年第四季開始下滑,因此預估明年第一季、第二季的營業額恐面臨逆風,成長動能無法延續。2023年下半年,在蘋果公司手機晶片、PC用晶片等,的「加持」下,加上高通、輝達、超微、聯發科等新的需求,台積電的營業額可望「回神」,恢復成長軌道。
台積電在半導體市場陷入空頭時,是落後指標,這可由其他公司的表現看出。
聯電今年8月營業額達253.46億元創歷史新高,之後營業額一路下滑,11月營業額達225.45億元,顯示成長趨緩。
力積電的表現就很明顯,今年營業額最高點落在5月,營業額達74億元,年成長率達42.9%。之後逐月下滑,11月營業額為45.4億元,年成長率為-32.4%,是今年的最低點。
世界先進今年營業額最高點落在6月,營業額達55億元,年成長率達53.6%。之後逐月下滑,11月營業額為32億元,年成長率為-26.8%,是今年的最低點。
力積電及世界先進都有代工顯示器驅動IC,除此之外,力積電尚代工生產記憶體產品。由於驅動IC及記憶體市況不佳,導致這兩家晶圓代工廠,從5、6月起業績逐月下滑,率先反應半導體市場景氣反轉。
供應鏈不同角色營業額變化,間接反應市場動態
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的營業額狀況值得研究,穩懋今年營業額最高點落在1月,營業額達19.25億元,年成長率為-8.6%。之後逐月下滑,到9月營業額為11.94億元,年成長率為-48.1%,是今年的最低點。之後營業額緩步爬升,11月營業額為12.16億元,年成長率為-49%。
穩懋代工的主力產品是手機用的射頻、功率放大器等元件,穩懋的營業額表現,顯示智慧型手機市場,從去年底時就不看好,因此營業額一路下滑。
南亞科處在風暴中的記憶體產業,今年的營業額一路下滑,南亞科今年一月營業額為67.72億元,是全年的最高點。南亞科11月營業額為27.71億元,不僅是今年的最低點,同時也創下9年來的新低。
南亞科的庫存狀況也不理想,今年第三季底,南亞科的庫存為189.46億元,較第二季底的141.33億元,成長34.1%。與2021年第三季底的108.7億元比較,成長74.3%。
盡管美國的失業率數據似乎很好,不過高科技公司卻頻傳裁員消息,Meta、亞馬遜、特斯拉、推特、微軟、英特爾等科技大廠,皆傳出裁員訊息,顯示高科技公司面臨景氣逆風。
在高科技產業面臨需求放緩,業績不振之際,半導體產業當然無法「獨善其身」,注定一同陷入景氣衰退的泥沼。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