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商店在今天(26)正式宣布推出「下廚懶人包」(Meal Kits)服務「Fami煮煮」,如今只要打開全家便利商店App,就能看到Fami煮煮專區,點選想要料理的菜色,就能在2日內前往選擇的全家門市取貨。
Fami煮煮是全家鮮食研發團隊「食研所」以及專業廚師,耗時2年開發的時短自煮新模式。開發了近百道料理皆對應消費者需求開發,並且都是針對2~3人食材份量的小家庭規格。
App點選晚餐菜色,下班後直赴全家門市領食材
商品包含肉類、海鮮與特色料理、蔬菜、主食以及湯品等5大豐富菜色,整體價格帶落在88~298元間,其中蔬菜類98元起、海鮮及特色料理類108元起,經典肉類128元起,3~4人份的湯品168元起。此外,也有主食炒飯88元起供消費者搭配選購,像是肉絲炒飯、甜豆蝦仁等家常菜,或紅燒獅子頭、糖醋魚片、海鮮豆腐煲等功夫料理都能輕鬆自煮。
在這一份「懶人包」中, 有已經切好的食材,以及所需醬料,主打「零備料、不動刀、免砧板」,並且附上3到5步驟的食譜卡,讓消費者買了之後就能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端出料理上桌。
在發表記者會上,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會長潘進丁與總經理薛東都皆出席亮相,顯見全家對於這一個全新服務的重視程度。薛東都也指出,Fami煮煮目標在2023年能達到營收破億的成績,同時,在今年上半推出的超市店型FamiSuper也將朝向100家邁進。
全家領跑,搶晚餐「時短」商機
「一直追隨同業,一定走不出一條路,所以必須要創新。」潘進丁說。但是創新也不能從零開始,因此他近年來走訪各國,研究各種商業模式。
「Meal Kit在美國、日本都能看到高成長,我們覺得在台灣也有推出新商業模式的需要。」他引用研究單位Nielsen數據指出,從疫情之前,下廚懶人包商機就已經開始浮現,以美國市場來,在2016年市場規模約15億美元,到了2017年已經達到50億,未來也看好會持續成長。
聚焦台灣的消費者習慣來看,有54.1%會在早餐選擇外食、66.7%在午餐選擇外食,但是晚餐時段僅有27.3%會在外用餐。對於便利商店業者來說,咖啡寄杯、即食鮮食都已經發展非常成熟,消費者也很習慣走進便利商店購買早餐、午餐。這一次推出的Fami煮煮,就是要進一步搶下晚餐市場。
潘進丁指出,「時短」(日文,時間縮短的簡稱)的概念。在早餐、午餐時段,人們比較有「短時間用餐」的需求。但是到了晚餐,人們想要縮短的,是備料到出菜的時間。
而Fami煮煮這樣的服務,也整合了全家便利商店在台灣創立30多年來,在冷鏈物流、鮮食供應商、生產廠商的基礎。
全家便利商店數位商模推進部部長吳雅卿指出,全家本來在鮮食上就有完整的食材供應鏈,選擇同樣的廠商,好處除了供貨穩定之外,也可以沿用鮮食的食品安全把關系統。
跨部門促成「下廚懶人包」,是誰讓全新商模誕生的?
事實上,全家便利商店在近年來組成了「數位商模推進部」,就是為了跨部門整合需求,結合數據分析開發新服務。從這次的Fami煮煮服務中,就能一窺這個新部門所負責的業務。
如今在Fami煮煮頁面,可以看到近30項下廚懶人包品項,同時也有部分生鮮可以單獨購買。事實上目前全家已經開發了上百款菜色,預期未來每周都會上架新品。在未來的上架模式、菜色,都會依照消費者購買時累積的數據,進一步分析動態調整未來策略。像這樣的商品開發流程,涉及商品開發、物流、鮮食生產與數據分析,而數位商模推進部就負責跨部門溝通,促成這一次新服務誕生。
潘進丁指出,「下廚懶人包的成功要素要好、新鮮、有變化,這就需要非常多的數據分析,所以今天做新品發表的部門不是商品部,而是數位商模推進部。」
如今,Fami煮煮也從3月至今的部分店舖試賣,觀察到了不一樣的消費者輪廓。吳雅卿分析,目前Fami煮煮的使用者中,以女性為主佔比7成,並且以30~50歲為大宗,習慣一次購入2~3道菜色;同時,有40%消費者會再次回購。未來也會針對這樣的族群進行商品開發。
談到未來展望,薛東都表示,目前已在規劃與外送平台的合作,將下廚懶人包配送到家,也會在FamiSuper超市店型中購買。至於是否會上架其他外部通路?他則說,「他們願意我們也很願意,主要評估重點是產能的問題,行有餘力都很樂意!」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