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直擊!台灣96家新創參展、奪下10個創新大獎,數位醫療為何成大亮點?
CES直擊!台灣96家新創參展、奪下10個創新大獎,數位醫療為何成大亮點?

全球科技年度大展2023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 2023)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今年共有逾3,200家參展商。《數位時代》也前進CES,為讀者一窺最新的科技趨勢。

擺脫疫情,台灣新創再次於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除了有10間新創獲得全球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vard)為歷年最多外,臺灣科技新創館也跟隨本屆CES2大主軸建立「數位醫療」、「運動與氣候科技」2個主題體驗館,更邀請到日本與以色列醫療新創來到臺灣科技新創館進行交流。

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於臺灣科技新創館開幕典禮表示,今年攜手國發會、經濟部及數位部,為首次最多部會共同率領臺灣團隊前往CES 2023的舞台,勉勵台灣新創打響國家品牌。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和碩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徐衍珍、科菱董事長邱世昌、住華副董事長方麗如,以及其他來自友達、微星科技、聯發科、技嘉、中國探針等廠商也都到場支持臺灣新創館開幕。

「臺灣科技新創館」開幕合影
左起駐洛杉磯台北辦事處組長陳嘉元、國發會產業發展處副處長陳瓊華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數位發展部 次長李懷仁、美國資深總監CTA Janenne Remondino 、駐舊金山台北辦事處組長孫珍理、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
圖/ TTA

有哪些新創得獎?

本次參展的96間台灣新創當中,主要以「尋找商業合作夥伴」、「了解市場需求」和「尋求客戶」為目的。

獲得全球創新獎的量子音樂、鴻辰通訊、帝濶智慧與膜淨材料皆表示,希望透過參展CES尋找經銷或代理商,以此拓展美國市場。其中主打以AI技術去除雜訊、可快速錄音的Slimca執行長林哲瑋,以及利用AI進行寶寶哭聲辨識的量子音樂執行長蔡明耀紛紛說明,雖然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似乎可以用美國人習慣的電商平台亞馬遜這個銷售通路,但還要考慮到售後服務、客服以及行銷預算,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藉由參展找到合適的經銷商或代理商會是更穩固的選擇。

以「微過濾」(microfiltration,MF)技術為核心的膜淨材料,今年用低碳製成的「中空纖維膜隨身濾心」產品,獲得CES大會首次設立的Human security for all(HS4A)獎項,該獎項與CES大會今年的特色主題「永續與科技向善」相關,總共只有7組團隊獲獎。膜淨材料產品經理吳明哲也表示,這次獲獎是個肯定,也希望藉此曝光,找到經銷或代理夥伴協助進入美國市場。

膜淨材料
膜淨材料將右邊的污水放入有「中空纖維膜隨身濾心」的瓶中後,倒出來的水都過濾為清水。
圖/ 曾令懷攝影

在「運動與氣候科技」主題館中的紐因科技也是獲得全球新創獎團隊之一,紐因科技科技自主研發運動影像AI智慧分析平台,藉此分析球員表現。雖然在台灣市場已經與P+ League與T1兩大籃球聯盟洽談中,不過在紐因科技這次來主要是希望理解美國的聯盟市場特性。

以AI技術進行自動影音媒合與影片剪輯的A.V. Mapping創辦人李姿慧則表示,雖然A.V. Mapping提供的是軟體服務,但這次參展是希望找到手機硬體廠商合作,提供手機用戶如iOS系統中「精選」般,以手機內部的照片自動生成短影音的功能。

協助塑膠模型射出製成數位轉型的Moldintel創辦人張詠翔和癌症藥物培養新創精拓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柏翰則表示,雖然自身服務並非CES參展商的主要目標,不過仍具有曝光效益,也希望藉著來到美國,在展後與潛在客戶進行交流。

數位醫療成為本次亮點,以色列新創Cardiokol看上台灣市場

無論是癌症還是心理健康,醫療服務都是全球性的剛需,今年的CES因此特別主打「數位醫療」,臺灣科技新創館跟隨大會腳步設立「數位醫療」主題專區,在開幕式之後後邀請以色列、日本2國與台灣的醫療新創進行Demo Pitch。

結合「液體活檢」、「半導體生醫晶片」與「AI輔助判斷」技術來檢測癌症的醫華生技,以及結合電腦視覺與AI分析判別中風或腦部神經疾病的神經元,是本次數位醫療主題展區中獲得全球新創獎的2個團隊。醫華生技將過去需要8小時才能完成的檢測縮短到3分鐘,目前正在申請FDA,而神經元則已經完成FDA申請,希望透過展會尋找經銷或代理商。

神經元產品NeuroSpeed智慧眼鏡
神經元的產品NeuroSwift智慧眼鏡獲得CES全球創新獎。
圖/ 曾令懷攝影

同樣在偵測中風風險的還有來自以色列的新創Cardiokol。Cardiokol透過AI聲音分析技術,藉由講話聲紋辨識心跳頻率,藉以診斷長者罹患失憶症或中風的風險,只要將其軟體技術放入手機或任何可以對話的物聯網機器中,就可以避免穿戴式裝置過於昂貴或是不準確的狀況。

Cardiokol執行長James Amihood表示,會來到臺灣科技新創館進行Pitch其實是因為Cardiokol早已經與台灣某新創洽談合作,將其技術導入台灣新創打造的對話機器人,藉由機器人與獨居長者聊天的過程判別健康風險,因此希望James Amihood與其他台灣新創有更多交流。

Cardiokol執行長James Amihood
Cardiokol執行長James Amihood表示已經與台灣新創產開合作。
圖/ 曾令懷攝影

同樣進行了Demo Pitch的台灣新創LE Biomedical(昇級生醫),則是以病毒過濾為核心基礎打造多項產品,這次參展主打噴於汽車空氣濾網的產品CabinCoat,除了已經與鴻海的MIH電動車聯盟合作之外,更希望在擁有許多電動車廠商的CES展會中找到潛在客戶。

除了醫療之外,臺灣科技新創館接下來在CES展會期間還會陸續舉辦「AI與資安」、「運動與氣候科技」、「生活風格」、「創新科技」等4場與國際新創交流的Demo Pitch,同時也鼓勵國際新創參加,並在未來來台發展。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關鍵字: #CE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