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直擊!台灣96家新創參展、奪下10個創新大獎,數位醫療為何成大亮點?
CES直擊!台灣96家新創參展、奪下10個創新大獎,數位醫療為何成大亮點?

全球科技年度大展2023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 2023)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今年共有逾3,200家參展商。《數位時代》也前進CES,為讀者一窺最新的科技趨勢。

擺脫疫情,台灣新創再次於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除了有10間新創獲得全球創新獎(CES 2023 Innovation Avard)為歷年最多外,臺灣科技新創館也跟隨本屆CES2大主軸建立「數位醫療」、「運動與氣候科技」2個主題體驗館,更邀請到日本與以色列醫療新創來到臺灣科技新創館進行交流。

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於臺灣科技新創館開幕典禮表示,今年攜手國發會、經濟部及數位部,為首次最多部會共同率領臺灣團隊前往CES 2023的舞台,勉勵台灣新創打響國家品牌。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和碩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徐衍珍、科菱董事長邱世昌、住華副董事長方麗如,以及其他來自友達、微星科技、聯發科、技嘉、中國探針等廠商也都到場支持臺灣新創館開幕。

「臺灣科技新創館」開幕合影
左起駐洛杉磯台北辦事處組長陳嘉元、國發會產業發展處副處長陳瓊華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處長許增如、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數位發展部 次長李懷仁、美國資深總監CTA Janenne Remondino 、駐舊金山台北辦事處組長孫珍理、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
圖/ TTA

有哪些新創得獎?

本次參展的96間台灣新創當中,主要以「尋找商業合作夥伴」、「了解市場需求」和「尋求客戶」為目的。

獲得全球創新獎的量子音樂、鴻辰通訊、帝濶智慧與膜淨材料皆表示,希望透過參展CES尋找經銷或代理商,以此拓展美國市場。其中主打以AI技術去除雜訊、可快速錄音的Slimca執行長林哲瑋,以及利用AI進行寶寶哭聲辨識的量子音樂執行長蔡明耀紛紛說明,雖然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似乎可以用美國人習慣的電商平台亞馬遜這個銷售通路,但還要考慮到售後服務、客服以及行銷預算,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藉由參展找到合適的經銷商或代理商會是更穩固的選擇。

以「微過濾」(microfiltration,MF)技術為核心的膜淨材料,今年用低碳製成的「中空纖維膜隨身濾心」產品,獲得CES大會首次設立的Human security for all(HS4A)獎項,該獎項與CES大會今年的特色主題「永續與科技向善」相關,總共只有7組團隊獲獎。膜淨材料產品經理吳明哲也表示,這次獲獎是個肯定,也希望藉此曝光,找到經銷或代理夥伴協助進入美國市場。

膜淨材料
膜淨材料將右邊的污水放入有「中空纖維膜隨身濾心」的瓶中後,倒出來的水都過濾為清水。
圖/ 曾令懷攝影

在「運動與氣候科技」主題館中的紐因科技也是獲得全球新創獎團隊之一,紐因科技科技自主研發運動影像AI智慧分析平台,藉此分析球員表現。雖然在台灣市場已經與P+ League與T1兩大籃球聯盟洽談中,不過在紐因科技這次來主要是希望理解美國的聯盟市場特性。

以AI技術進行自動影音媒合與影片剪輯的A.V. Mapping創辦人李姿慧則表示,雖然A.V. Mapping提供的是軟體服務,但這次參展是希望找到手機硬體廠商合作,提供手機用戶如iOS系統中「精選」般,以手機內部的照片自動生成短影音的功能。

協助塑膠模型射出製成數位轉型的Moldintel創辦人張詠翔和癌症藥物培養新創精拓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柏翰則表示,雖然自身服務並非CES參展商的主要目標,不過仍具有曝光效益,也希望藉著來到美國,在展後與潛在客戶進行交流。

數位醫療成為本次亮點,以色列新創Cardiokol看上台灣市場

無論是癌症還是心理健康,醫療服務都是全球性的剛需,今年的CES因此特別主打「數位醫療」,臺灣科技新創館跟隨大會腳步設立「數位醫療」主題專區,在開幕式之後後邀請以色列、日本2國與台灣的醫療新創進行Demo Pitch。

結合「液體活檢」、「半導體生醫晶片」與「AI輔助判斷」技術來檢測癌症的醫華生技,以及結合電腦視覺與AI分析判別中風或腦部神經疾病的神經元,是本次數位醫療主題展區中獲得全球新創獎的2個團隊。醫華生技將過去需要8小時才能完成的檢測縮短到3分鐘,目前正在申請FDA,而神經元則已經完成FDA申請,希望透過展會尋找經銷或代理商。

神經元產品NeuroSpeed智慧眼鏡
神經元的產品NeuroSwift智慧眼鏡獲得CES全球創新獎。
圖/ 曾令懷攝影

同樣在偵測中風風險的還有來自以色列的新創Cardiokol。Cardiokol透過AI聲音分析技術,藉由講話聲紋辨識心跳頻率,藉以診斷長者罹患失憶症或中風的風險,只要將其軟體技術放入手機或任何可以對話的物聯網機器中,就可以避免穿戴式裝置過於昂貴或是不準確的狀況。

Cardiokol執行長James Amihood表示,會來到臺灣科技新創館進行Pitch其實是因為Cardiokol早已經與台灣某新創洽談合作,將其技術導入台灣新創打造的對話機器人,藉由機器人與獨居長者聊天的過程判別健康風險,因此希望James Amihood與其他台灣新創有更多交流。

Cardiokol執行長James Amihood
Cardiokol執行長James Amihood表示已經與台灣新創產開合作。
圖/ 曾令懷攝影

同樣進行了Demo Pitch的台灣新創LE Biomedical(昇級生醫),則是以病毒過濾為核心基礎打造多項產品,這次參展主打噴於汽車空氣濾網的產品CabinCoat,除了已經與鴻海的MIH電動車聯盟合作之外,更希望在擁有許多電動車廠商的CES展會中找到潛在客戶。

除了醫療之外,臺灣科技新創館接下來在CES展會期間還會陸續舉辦「AI與資安」、「運動與氣候科技」、「生活風格」、「創新科技」等4場與國際新創交流的Demo Pitch,同時也鼓勵國際新創參加,並在未來來台發展。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關鍵字: #CE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