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NVIDIA也在用!CakeResume怎麼從履歷軟體,變成營收破億的跨國人才庫?
台積電、NVIDIA也在用!CakeResume怎麼從履歷軟體,變成營收破億的跨國人才庫?

「我自己就是一位軟體工程師,過去在製作履歷的過程中,我有很多作品集想要分享,但傳統的履歷工具不太能讓我好好地呈現這些作品,比如放圖片、放投影片都會受到限制。」新創公司CakeResum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君羿談起創業初衷,原因很純粹:有感於市場上缺乏靈活的線上履歷編輯工具,對於工程師、設計師等類型的數位相關人才,真的很難做出展現個人風格的內容。

想要解決自身的痛點,再加上有一個「想要透過網路力量影響很多人」的夢想,促使劉君羿投入開發CakeResume線上履歷編輯器,並且在25歲生日前辭職創業。

如今,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他,一手帶領的CakeResume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400多萬位用戶,年營收在去(2022)年突破億元大關。究竟商機在哪裡?

超過95%的營收來自企業客戶

「相較於傳統多數的線上履歷,只有制式表格、版型很受限,CakeResume像是一塊純白畫布,提供自由拖曳編輯、改變版面配置等功能,以及支援多媒體格式的內容嵌入,例如文字、圖像、影片、簡報、超連結等,更加符合數位人才的需求。」劉君羿自豪說道,CakeResume的早期採用者以軟體工程師為大宗,隨著這套履歷編輯工具逐漸觸及大眾、打響知名度,每年的用戶數量都翻倍成長。

而當一個網站累積了龐大數量的求職者履歷,也就意味著背後的人才資料庫(Talent Pool)相當可觀,自然吸引到企業雇主的注意力。「差不多是累積10萬位用戶以後,開始有企業前來詢問能不能在CakeResume平台上放招募資訊,希望藉此找到合適的員工。」劉君羿表示,這樣的契機,不僅幫助他在商業模式上看見更多可能性,也找到CakeResume的獲利重心:發展2B市場。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合適的人才越來越難找。究其原因,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最新發布的「世界就業暨社會展望:2023年趨勢」,不可逆的人口老化、少子化,將導致全球勞動參與率(LFPR)持續下降。

看到了這波「大缺工潮」之下衍伸的商機,劉君羿快速領悟企業客戶的需求,隨即在CakeResume網站上提供職缺刊登、人才搜尋引擎,以及獵才顧問等3種服務。至此,CakeResume從單純的線上履歷編輯工具,擴大成徵才媒合平台。

劉君羿進一步說明收費方式:「職缺刊登與人才搜尋引擎等服務常常會捆在一起賣給企業,採訂閱制;獵頭顧問服務則是單筆媒合成功後收費。」關於各服務之營收占比,團隊考量後表示暫時不方便透露。

現在的CakeResume有超過95%的營收來自7,000多家企業客戶,其中不乏NVIDIA、Google APAC、IBM、台積電、聯發科、L’Oréal、P&G寶僑、富邦、國泰等知名企業的職缺刊登資訊。「相比於其他的求職平台,我們在媒合數位人才方面會更有優勢,例如熟悉Java、python程式語言的工程師,或是懂搜尋引擎優化(SEO)的行銷專員。」劉君羿回應。

同時揭示CakeResume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是打造人才社群。「現在已經有類似臉書的貼文功能,但還希望開拓出更多形式的互動功能,以此產生各種人才之間、企業與人才之間的資訊交流。」劉君羿說道:「在今(2023)年Q1可能會推出的是reputation(聲譽)功能,鼓勵求職者累積其他人對自身的評價,這可以成為履歷上『軟實力』的標示。如此一來,企業就不需要額外花時間做reference check(資歷審核)。」

如何選擇海外市場?以獲客成本為考量

有意思的是,CakeResume除了在台灣擁有百萬用戶,也在海外地區累積了超過300萬位的使用者,這與劉君羿的經營策略有關。

「我的目的是做出一個全球通用的產品,看能不能做出像Spotify、Netflix這樣,所以我嘗試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題目,如果失敗了就換一個題目。」劉君羿說明,CakeResume網站是多語系,最一開始的行銷瞄準的也是歐美,理由都在於潛在市場規模最大。

不過,劉君羿後來的策略改為哪個國家的獲客成本(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最便宜,就把該地區當作優先發展目標,如此更符合成本效益。「過去幾年是台灣,現在是印尼,另外也有在看越南市場,未來或許會到比較遠一點的印度。」

令人驚喜的是印尼地區,CakeResume在當地從2021年初的幾10名用戶,到現在已超過100萬位用戶,且平均每日註冊人數是台灣地區的4倍左右。若根據KPMG安侯建業和滙豐集團發布的《亞太地區創新巨擘企業》報告推估,很可能是因為印尼的勞動力充足,以及平均人口年齡相對年輕、熱衷採用社群媒體與數位技術,有助於CakeResume服務的推廣使用。

「當我們發現印尼用戶的轉換率很高,轉換率指的是『註冊、發布履歷』的轉換過程,我們就加緊做了各種行銷,像是社群行銷、文章內容行銷內容、廣告投放,透過不同行銷方式把聲量衝起來。」劉君羿說道,一旦抓準時機後便快速切入,「我們在印尼已經有商務拓展團隊,近期也陸續接觸越來越多的當地企業。」

至於現行合作的海外企業客戶還有哪些?CakeResume行銷經理蔡宜蒨表示,日本的金融科技公司Paypay、新加坡的Singapore Airlines、印尼的Bank Mayapada等知名企業,都有透過CakeResume平台找尋人才。

訪談最後,劉君羿分享CakeResume的未來規劃,即持續累積豐富的求職者履歷資料,將人才資料庫建置地更加完善,依此吸引不同產業的企業客戶前來徵才。更極致的理想目標,就是讓所有求職者在CakeResume的幫助下,讓尋找新工作變成「piece of cake」(指非常容易的事情)。

劉君羿_CakeResume創辦人暨執行長_2023_01_11_蔡仁譯攝-2.jpg
CakeResum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君羿。
圖/ 蔡仁譯攝影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