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覺醒來,青鳥書店被炎上!失控的鄉民公審,誰在乎事實?
【觀點】一覺醒來,青鳥書店被炎上!失控的鄉民公審,誰在乎事實?

2022年底,我參與的公司成為網路熱議的焦點。

先是某篇臉書文批評位於高雄的承風青鳥關於退書的爭議,一夜之間被轉發千次,然後有評論人投稿到主流媒體批評青鳥過去的模式,網路上也出現各種關於青鳥評論,包括很知名的意見領袖,甚至網路新聞媒體都出了社評。

評論當然各自有立場,但問題是,絕大多數評論都是建立在錯誤的資訊和扭曲的事實上,尤其是起初幾篇的不實內容,但燒開的野火可不管事實正確與否。

這篇文章不是要來談青鳥,而是談我們時代的網路文化。

網路謠傳如野火「炎上」,事實為何難以平反?

其實第一篇燒起來的文章作者就自己說「據聞」(其中有三分事實七成揣測)。

她或許以為這是個人臉書,但後續的討論就在這「據聞」上開始被大量分享。評論人在主流媒體上的文章則是從標題就是完全不合事實的描述:「不斷快閃複製的青鳥書店」:因為實際上,青鳥開過的10家書店,只有一家是期間限定(也只有這家是和房地產接待中心合作):和平青鳥,而且快閃的時間超過半年,期間舉辦過數十場文化活動講座。

其他幾家經營2、3年的書店,或是因為生意不好(如大稻埕店),或者房東收回(森大青鳥),或租約到期(經營將近4年的南國青鳥),並非刻意「快閃」。

畢竟,開店本來就是有生有死,更何況書店業經營艱困。但後來許多評論就以此為基礎,即使不說是「快閃」,也說青鳥書店都是專案型,只是為了辦活動拿資源而存在,甚至檢視拿多少標案。一切被扭曲後,無限放大,宛如最奇怪的哈哈鏡。

許多資訊是稍微做點功課就知道,但廉價的標籤、聳動的標題,已是個人或網站獲取流量的不二法則。誰還在乎事實呢?誰又在意這個後果呢?

幾年前有一本中譯書叫《鄉民公審》(原書名是 《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作者討論一個當代網路文化現象:一個人(素人或名人)不小心講錯話、推錯文,或者做錯事,就在網路上被肉搜,接著遭到不成比例的群眾集體批判與羞辱。該書深入地討論公開羞辱對個人心理產生的各種影響,以及人們為何會在網路近乎瘋狂地集體羞辱某人的群眾心理學等。

當然,網路時代的公開羞辱可以是一種弱勢的集體抵抗:群眾可以用集體力量去嘲諷與批判掌握權力者的謊言與虛偽。但現實中,誰都可能是被公審的對象。

shutterstock_1352750633_internet.jpg
青鳥書店的退書爭議被炎上,然而許多評論是建立在錯誤的資訊和扭曲的事實上,但燒開的野火可不管事實正確與否。
圖/ Rawpixel.com via shutterstock

更值得探究的是群眾的心理。參與分享與討論的人,往往是基於一種義憤之心,覺得被「炎上」(指在網路上失言引起爭議)者是犯了錯的壞人。但在轉發與評論過程中,很少經過事實確認,多半只是跟著感覺走,甚至是在轉發過程腦補幾句,彷彿大家都是專家。更不要說網路的匿名性會讓評論者發表比日常生活中更粗暴與不負責任的言論。

尤其這種網路行動很容易成為一種波浪舞式的集體參與,讓人有想要表態的衝動或慾望:尤其如果你是某種KOL,怎麼能不趕快表態呢?這可是增加流量的最好時機。

到了最後,群眾認知與事實的距離也就愈來愈遙遠。但沒有人在乎事實是破碎的,反正這個話題很快過去了,就換成一個網路熱議的話題。

延伸閱讀:壽司郎市值被屁孩口水事件淹沒,負責演算法的社群媒體卻沒事?

缺乏事實查核規範,誰都有可能被公審

該書出版時,還沒開始流行這個網路時代的另一個新概念:「後真相時代」。這個概念一開始的脈絡較為政治性,指稱右派政客(如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語言操弄,讓許多支持者相信「另一種事實」(alternative truth)。然而,我們身處的日常網路世界不也正是如此嗎?

「鄉民公審」中的鄉民是有貶義的字眼,請讓我們先改成中性的「網民」。這句話其實頗堪玩味:所謂「公審」是不是該有一定的程序呢?以媒體來說,理論上媒體必須有一定的專業主義,亦即發表的內容必須經過一定的查核,但現在這個低標都很難做到。

前文所說的一個主流媒體刊出一篇對於一家書店的嚴重負評論可以完全不去查核是否是事實,而另一篇網路新聞媒體的主筆評論又是東拼西湊各種網路評論。傳統媒體如此崩壞,更不要說期待社交媒體作為一個公共領域是否可以有某種討論的倫理規範?

然而,當一場公共審判缺乏起碼的事實與起碼的程序正義,這不是文明的倒退嗎?但在這集體的狂歡與憤慨之中,事實似乎是最不重要的。

直到下一次,你某天早上醒來,發現你成為那個荒唐的被審判者。

延伸閱讀:【張鐵志專欄】青鳥書店的商業機密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