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前訂出虛擬通貨主管機關!面對監管不平等、詐騙猖獗,台灣業者如何接招?
5月底前訂出虛擬通貨主管機關!面對監管不平等、詐騙猖獗,台灣業者如何接招?
2023.02.24 | 區塊鏈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於2月23日,舉辦2023「虛擬資產國際監理趨勢」金融科技論壇(TFTAFintechOn)。邀請各國官員、業者、學者發表對虛擬資產監管的建議,期望透過此次討論能夠推動虛擬資產國際監理發展,進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產業競爭力。

立法委員曾銘宗於論壇表示, 行政院將在5月16日前,訂出台灣虛擬通貨的主管機關。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也集結產、官、學各界代表,攜手產業先驅,共撰「台灣虛擬資產產業發展建言書」。

論壇中,台灣各家本土交易所業者,也都針對台灣虛擬資產產業發展現狀,提出挑戰與建言。

交易所面臨的限制、挑戰有哪些?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指出,加密貨幣在法律上目前被認定是數位「虛擬商品」,不是貨幣,但卻常常有「貨幣型」的管制。尤其是前幾大交易所常常遇到換匯的問題,卻因為銀行有一年5000萬的換匯限制,影響台灣交易所的經營。

針對這樣的問題,MaiCoin數位資產買賣平台創辦人劉世偉補充說明,過去兩三年,加密貨幣買氣開始興起。台灣用戶在購買加密貨幣的時候,大多使用台幣,但是因為整體的買量太大,因此交易所需要在國際交易平台「進口幣」到台灣。不過,由於海外的加密貨幣交易使用美元計價,因此台灣交易所便會產生大量的換匯需求。

劉世偉舉例說明,去年一月,MaiCoin交易所就已經把一年5000萬的額度用完,也因此產生很多額外的成本。

劉世偉指出,若以長期來講,台灣團隊如果可以生產更多可以出口的幣,其實就可以平衡這個問題;但以現階段來說,還是需要一個有效率的方式解決。

而「台灣虛擬資產產業發展建言書」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兩點建議:第一點,將虛擬資產定位成商品、而平台做為進口商的角色。透過數位發展部建立一個類似關貿平台的申報平台,讓交易所可以進行申報、繳稅等;第二點,避免業者受到五千萬的金額限制。

本土、海外業者監管不平等

蔡玉玲表示,目前台灣的加密貨幣相關監管針對反洗錢進行規範,但是依照規定,只有在台灣註冊的公司會受到監管,而不在台灣註冊的業者就不會受規管。

HOYA BIT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兼執行長彭云嫻指出,去年幣圈從LUNA和UST美元穩定幣脫鉤到FTX破產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FTX事件中,台灣用戶是全球第五大的受害者。其實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境外平台政府還沒有明確的法令,和國內業者做到同等的監管和要求。

尤其,海外平台常常有許多高利率的方案,但台灣業者卻因為受到監管而不被允許去做。而面對這樣吸引人的方案,用戶自然會想要購買,卻也忽略了海外交易所,不受台灣政府監管的風險。

彭云嫻表示,希望至少可以讓大家在同一個競爭起跑點上,有相對公平的舞台、相對公開的資訊,讓投資者不會因為缺乏充足資訊或監管而受影響。

地下幣商詐騙猖獗,諸多挑戰待解

另外,還有許多問題待政府監管解決,例如一般人常見的「地上交易所」大多都有受到政府監管,屬於合規業者。但其實檢調單位接到很多加密貨幣詐騙,其實都是出自於地下的幣商。

而Rybit加密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暨執行長賴永純也表示,目前各國主要也針對商品分類和許可執照進行監管。

以執照方面來說,國際組織建議各國監管單位採取「登記執照制度」,目前對於加密貨幣領域比較關注的幾個國家也都採用許可制,如果沒有得到監管機構許可,交易所就不可以提供營業服務。

而商品衍伸性金融商品(合約、選擇權、期貨),這類產品便會期待主管機關加強這部分監管,以降低對投資人的風險度。

ACE法幣數位貨幣交易所執行長王黌驌也補充說明,登記報備制的必要條件,需要通過ISO2001國際資安審核、公司資產和用戶資產必須有所區隔、要定期公布儲備狀況,法幣要全額信託等。這些是都針對登記報備制,希望監管機構未來可以加強的部分。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關鍵字: #區塊鏈 #web3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