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有救了,第一公民銀行將收購所有存放款!美國16年來最大倒閉事件怎麼發生的?
01

矽谷銀行有救了,第一公民銀行將收購所有存放款!美國16年來最大倒閉事件怎麼發生的?

矽谷銀行新任執行長Tim Mayopoulos表示,該公司已照常營業。

2023.3.29更新:

「矽谷銀行17家分行,將以第一公民銀行的名稱開門。」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發生破產危機後,終於看到曙光!法新社報導,第一公民銀行(First Citizens)與保管矽谷銀行資產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達成協議,將買下矽谷銀行,當中也包括1,190億美元(約新台幣3.6兆元)的存款和720億美元(約新台幣2.16兆元)資產,FDIC也將持續為存款提供保險。

矽谷銀行在美國時間3月10日宣布倒閉,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銀行規模最大的倒閉事件。究竟危機是怎麼發生的?以下是原報導:

根據CNBC報導,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爆出現金流通危機,起因是拋債籌錢引發虧損。此事迅速引發市場恐慌,導致該家銀行在昨(9)日的股價重挫超過6成,市值狂減96億美元。

這份消息尤其為矽谷新創圈帶來動盪。自1983年成立以來,矽谷銀行主要為矽谷地區的科技企業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1990年代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成為一家專門服務新創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商業銀行,提供商業貸款、資本市場融資、風險投資、企業信用卡、存款管理、支付解決方案與國際業務等服務。

而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指出,矽谷創投教父暨PayPal共同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已經建議旗下投資的新創公司從矽谷銀行撤資。同時,Coatue Management、Union Square Ventures與Founder Collective也建議所投資的公司從該銀行轉走資金。

雖然矽谷銀行執行長Greg Becker 緊急召開電話會議,呼籲矽谷銀行客戶「保持冷靜」,但骨牌效應還是發生:美國四大銀行因為手上的債券投資組合引發擔憂,其股票同步大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富國銀行(Wells Fargo)、花旗(Citigroup)分別重挫5.41%、6.20%、6.18%、4.10%。

投資者過度恐慌嗎?資深前員工拆解內幕

常駐在矽谷的資深創投、K2 Venture Finance共同創辦人黃君耀,曾在矽谷銀行工作逾10年。他指出:「這件事情已經被擴大渲染了。」

更進一步來看,美國有將近6,000家銀行,矽谷銀行的利息成本應該是業界最低,原因是大部分客戶的存款都是放在沒有利息的支票帳戶。矽谷銀行的存款跟放款的比例大概是3比1,也就是三塊錢的存款只有一塊錢借出去,那另外兩塊錢就要做一些短期的投資比方說政府債券。

在市場利率低時,矽谷銀行幾乎是無息拿到這些錢去做債券投資賺利差。但現在適逢高科技產業衰退,錢又燒得凶,加上政府不斷升息,矽谷銀行所支付的存款利息已經沒有競爭力,所以存款戶紛紛將存款提出,矽谷銀行不得不把手上還沒到期的債券投資組合賠錢賣出。

黃君耀指出,債券如果Hold to maturity(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不會賠錢的,「但在到期前,加上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此時賣出一定會賠錢。」

客戶恐慌造成股價崩盤,但矽谷銀行責無旁貸

矽谷銀行目前已經暫停客戶提款。「以矽谷銀行2,000億的總資產和300億的資本額(美元),投資虧損20億並不應該造成股價崩盤(如此嚴重)。」也就是說,今天矽谷銀行股價的崩盤,起因雖然是投資失利虧損,但這或許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投資人恐慌造成的擠兌現象

矽谷銀行 silicon valley bank
矽谷銀行目前已經暫停客戶提款,分析認為,股價大跌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投資人恐慌。
圖/ shutterstock

話雖如此,矽谷銀行當然責無旁貸。「其實矽谷銀行也犯了一些錯誤,包括誤判了存款流失的速度跟金額,以及美國政府升息的幅度跟速度。銀行的術語叫做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ALM),矽谷銀行這次在這方面當然是有疏失。」

黃君耀補充,市場突然大幅震盪,其實還有一個巧合——加密貨幣銀行Silvergate Capital在昨日宣布倒閉,而矽谷銀行在此時出現負面消息,雙雙事件發生下才會造成市場這麼大的反應。

延伸閱讀:Silvergate宣布倒閉、存款全退給客戶!為何會損失逾2千億元?對幣圈影響多大?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