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藝術家Beeple,與佳士得拍賣合開實體藝廊
著名的數位藝術家Beeple,將在他的家鄉南卡羅來那州(South Carolina),開設總面積1405坪、專為NFT(非同質化代幣)數位藝術家打造的大型藝廊「Beeple工作室(Beeple Studios)」。
本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的Beeple,在2021年3月爆紅。
當時,有256年歷史的老牌拍賣所佳士得(Christie),首次在拍賣品清單上加入新型態數位資產(NFT),該作品就是Beeple所創作的「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這是Beeple自2007年5月以來,每天用電腦動畫創作的集錦作品,並以天價6,930萬美元(約台幣20億)售出。
這筆交易,不僅讓Beeple躋身「當今在世最有價值的前三大畫家」,該作品至今也成為有史以來最貴的NFT作品之一。此外,更是因為這則成交新聞,讓NFT這項技術,躍至大眾眼前,開啟了2021年的「NFT之夏」,最近也剛滿兩週年。
作品爆紅的Beeple,仍繼續在數位藝術界耕耘。在畫作拍賣兩週年後,Beeple公布將在家鄉開設Beeple工作室,主要合作夥伴為Beeple的最大伯樂「佳士得拍賣」。
該藝廊也將同步展示其他著名NFT藝術家的作品,包含目前以9,180萬美元售出作品「融合」(The Merge)、至今仍是NFT最高售價紀錄保持人的藝術家Pak等。
Beeple Studio除了作為展示空間、Beeple個人的工作室外,也將規劃365坪的實驗場域,鼓勵藝術家們可以盡情地嘗試跨越媒介、空間及形式的展覽或活動。
目前藝廊尚未對外界正式公開,不過民眾已可以先行預約登記參觀時間。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誰是Beeple?
本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的Beeple,是一位數位藝術家。
從未受過正規藝術訓練的Beeple,聽聞一位英國藝術家每天畫素描而成名,啟發了他的創作系列「每天(Everyday)」,從2007年5月開始,每天以電腦創作數位作品,並在2018年開始逐漸獲得關注。
「每天」一開始以速寫畫作為主,至後來演變成結合名人及時事,以古怪、滑稽、辛辣等畫風,創造出具有針砭時事、諷刺意味濃厚的藝術作品。
入畫主角包含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前美國總統川普、北韓領導人金正恩、Amazon 老闆貝佐斯(Jeff Bezos)、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等。
在作品以NFT形式於佳士得拍賣前,Beeple在Instagram上已有超過180萬的粉絲,作品兩次登上美國超級盃中場秀,以及至少登上歌手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演唱會版面一次。在此前,他並沒有在傳統藝術界,有過任何的展覽及經驗。
2021年3月11日,佳士得拍賣與Beeple合作,集結了藝術家從2007年5月開始,至2021年3月前的5000幅畫作,集結成跨越14年的集錦作品「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用NFT形式售出,並以高價6,930萬美元出售,至今仍為最高價售給單一購買者的NFT作品。
佳士得與Beeple的合作,掀起了軒然大波,幾乎登上了所有媒體版面的頭條,不僅吸引了傳統藝術界收藏者及藝術家的目光、同時也吸引了新世代收藏家的興趣,更讓NFT應用「出圈」,讓該技術於2021年,成為無人不曉的當紅話題,並揭開了2021年「NFT之夏」的序幕。
佳士得為第一間,將數位藝術品作為拍賣品的大型拍賣所,將科技介紹至傳統藝術領域。Beeple 也在該次拍賣後分享:「我相信我們正在見證傳統藝術及數位藝術史上,重要篇章的展開。」
最近「NFT之夏」剛滿兩週年,Beeple在個人推特上表示。
NFT之夏過去兩年了,數位藝術市場還好嗎?
在佳士得這場2021年轟動全球的拍賣後,許多人認為NFT將理所當然地,成為藝術界拍賣環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從目前藝術界的銷售額看來,NFT表現並不如預期。
藝文界重要外媒《Artsy》,2022年蒐集全球873間藝文空間資料的「藝廊洞察報告」表示, 在2021年,僅有11%的藝廊跟進並開始銷售NFT,67%的藝廊則表示甚至沒有任何客戶向畫廊詢問NFT的購買。
在提供NFT銷售的藝廊內,超過半數藝廊 NFT銷售額低於5,000美元,20%銷售額介於5,000至14,999美元間, 僅有5%的藝廊從NFT上,創造超過25萬美元的銷售額。
對於藝術市場而言,「NFT之夏」雖替藝術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客源,但多數的話題圍繞在NFT價格的泡沫化及價格臆測、而非藝術本質;這些新消費者多將藝術NFT作品作為投資、而非藝術收藏。
長期來看,當泡沫消退、市場更為冷靜後,藝術收藏價值才真正展現市場需求。藝術價值是真正使藝術家得以永續經營的核心,因此多數藝術界人士,對於現況反而抱持著樂觀態度。
達烏德也表示:「在新的媒介及科技被開始使用的初期階段,會有許多人試著利用這股熱潮創造熱點,但總會需要一些時間,讓這些多餘的塵埃落定,時間久了以後,具有價值的新媒介藝術作品,才會被逐漸被淘洗淬煉出來。」
達烏德並不是唯一一位對藝術界接納NFT作品,抱持樂觀的圈內人物。
大型藝術中心如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等,也開始認可NFT這類新型態藝術作品,並著手採購相關創作作為館藏。
過去認知的傳統藝文機構,也漸漸以行動展示對NFT的信心。
佳士得拍賣在去(2022)年年底,創立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全新交易平台;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龐畢度中心」(The Centre Pompidou)於2月10日,宣布將舉辦NFT永久性展覽,目標是藉由NFT建立藝術與區塊鏈之間的交集;杜拜藝術博覽會(Art Dubai)更於本月宣布,將在2023年的展覽會中,增設藝術收藏品項目。
但不可否認地,藝術家仍是引領藝文界,改變對科技使用態度的重要先驅。當越來越多藝術家在探索NFT用途、並試圖在作品中整合該技術時,跟隨著藝術家的藝廊、藏家及美術館也會跟著改變,NFT在藝文市場的潛在價值也就愈發被期待。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核稿編輯:高敬原、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