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籌組AI公司,「不只做中文版ChatGPT」!AI 2.0更賺錢?怎麼賺?
李開復籌組AI公司,「不只做中文版ChatGPT」!AI 2.0更賺錢?怎麼賺?
2023.03.20 | AI與大數據

AI人工智慧趨勢專家、創新工廠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宣布,正在親自籌組新的AI公司「Project AI 2.0」,這是一個致力打造AI 2.0全新平台和AI-first生產力應用的全球化公司。

李開復認為,AI 2.0不僅是聊天工具或圖文創作,目前微軟的Co-pilot和如今看到的應用都還只是AI 2.0能力的開端。因此他的Project AI 2.0不只要做中文版ChatGPT,而是要進一步發展中文化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

李開復指出,Project AI 2.0是創新工場塔尖孵化的第7家公司,同時也積極尋找AI 2.0技術和應用相關的投資機會,加速打造 AI 2.0 的全新創業生態。目前資金、算力陸續到位,李開復也廣招大模型、多模態、NLP、AI算法工程與研究、分布式計算/Infrastructure 等方向的頂級人才。

以下為李開復在3月14日關於AI新時代的演講:

我們可以預測平台公司將誕生,不會很多,因為門檻很高,他們可能會成為壟斷者。

在去年年末ChatGPT橫空出世之前,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對人工智慧的現狀打了一個比喻:全球人工智慧商業化還在籃球比賽第一節,我們用深度學習投中了一個三分球,用卷積神經網路和自監督學習投中了兩個二分球,而整個比賽可能剛打了兩分鐘。

已經達成共識的是,ChatGPT問世後取得的巨大成功迅速將這場比賽推進到了第二節。時隔上次就AI發聲百日有餘,李開復3月14日在一場趨勢分享會上首次談到了他對AI新時代的理解,闡述了他所看好的投資機會以及看重的創業形態。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李開復回顧了AI 1.0時代的發展現狀和瓶頸,他指出,AI 2.0時代是AI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個時代,其間巨大的平台式機會將比行動網路還大十倍,AI 2.0也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平台式機會,而且是中國在AI領域的第一次平台競逐機會。

AI 2.0將創造出更賺錢的商業模式?

「雖然我們看到微軟和Google在打搜尋引擎仗,但如果是我,一定先把Office改造一次。」李開復坦言,AI 2.0會最先應用在能容許故障的領域,而毫無疑問最大的應用領域現在是內容創造。

生成式AI被成本鎖定的較低商業天花板,近來廣為業界討論,李開復表示,這是因為沒有考慮到AI 2.0的收費模式並不一樣,「每個領域都可以把原有的APP重寫一次,創造出更賺錢的商業模式,最終AI 2.0的生成能力會把成本降到幾乎到0。」

李開復還借用矽谷頂級投資人的一句話預測了AI 2.0時代的潛在市場規模: 難以把握——它將介於所有軟體和所有人類的努力之間

以下為李開復《AI 1.0到AI 2.0的新機遇》的主題演講全文,經界面新聞刪減:

AI 2.0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次革命。我們之所以稱為AI 2.0,而不是某些產品代號,是因為這些產品有多種內涵,它帶來的革命機會大家遠未看到。我知道在網上都在談一些很酷的國外產品,但那只是冰山一角,以後的機會將要遠遠超出,會是一個平台級別的趨勢。

就像電是偉大的發明,但電網才是平台,Windows、安卓才是平台。 AI 1.0就像是發明電,AI 2.0就是電網。 AI 1.0時代,我們看到AI下棋,蛋白質折疊,四波浪潮影響了網路、商業、實體化各種識別功能,開始有機器人、無人駕駛出現,直到AI 1.0遇到了瓶頸。

1.0它的優點就是它的缺點,優點是數據越多結果越好,但既然很多數據,就要標註清洗數據,成本巨大。同時,AI技術應用在任何領域,模塊是通用的,但它每次的應用和優化都是割裂的,並且AI模塊沒有形成有效的平台。什麼叫不是有效的平台,舉例來說,如果今天一家銀行想做AI應用,但沒有任何數據可以來做一個冷啟動,你就要收集清洗標註數據,還要去做模型,整個過程都有相當代價,所以供應商做AI的價格很貴。很多AI公司說我幫助賦能了A,助力了B,給各個商業公司創造價值,但公司賺錢不容易,成本高會讓老闆望而卻步,或者做了半年一年AI沒有結果,老闆一氣之下就不做了,這些是AI 1.0到這幾年落地階段面臨的很大挑戰。

還有一個小問題,AI 1.0一直說得那麼神奇,其實好像又沒有那麼智慧,這是因為1.0一直沒有解決怎麼通用,如何有跨領域認知的問題,它的智慧有一定的瓶頸。

現在AI 2.0時代來了,這是AI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個時代,2.0與1.0的差別就是: AI 2.0克服了AI 1.0單領域、多模型的限制,可以用無需人工標註的超級海量數據去訓練一個具有跨領域知識的基礎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

AI 1.0是單一領域的標註,但世界上所有數據是跨領域的,是通用的,該怎麼標註?一些研究員想了非常巧妙的方法:讓AI不標註數據也能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稱為自監督學習,AI把全世界數據拿過來自己教自己,一段時間後形成一個基礎模型,這個基礎模型就是全世界數據訓練出來的,什麼領域都涵蓋,也都懂,不過它半懂不懂,不像我們深度懂,但它讀的書比我們每個人多幾百萬倍。今天大模型都是基於文字或者基於圖片的,基本就兩種,GPT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大模型。

今天AI界是做文字的做文字,做圖片的做圖片,這是小模型、小訓練集,但我們心中相信未來2-3年一定有科研機構在此處突破,做出最偉大的基礎模型, 全世界數據,圖片、文字、語音、影片,只要能儲存起來,就能夠都扔進去。一旦有了這個巨大的模型之後會有新的應用,銀行、保險甚至機器人、無人駕駛、製造。

ai
AI 2.0克服了AI 1.0單領域、多模型的限制,可以用無需人工標註的超級海量數據去訓練一個具有跨領域知識的基礎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
圖/ shutterstock

這種巨大的平台式機會將比行動網路大十倍,而且它是中國AI的第一次機會。當然今天還是美國領先,美國確實有突破式創新的能力,但我們趕快勤奮努力也是可以追上,這個機會真的比過去任何時候,至少要大十倍。

AI 2.0 從「輔助「人到逐步「替代」人工,所有使用者界面將被重新設計。 AI 2.0 時代的第一個現象級應用是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也就是國內流行的AIGC。你們應該馬上可以推算出來AI 2.0會最先應用在能故障容許度的領域,毫無疑問最大的應用領域是內容創造。我想藉此機會講講記者該怎麼用這個工具。 AI 2.0將是記者最好的朋友,現在是兩者結合的好時候。AI今天寫不出你們的文章,但其實你們也寫不出AI的文章,最終頂級的記者能大大利用AI來擴張想法和發揮,而非頂級的記者可能會面臨很多挑戰。

內容創造比如平面設計、創意寫作帶來的顛覆是巨大的,未來的工具的長相完全不同,使用者完全不同,商業模式也會不一樣。雖然我們看到微軟和Google在打搜尋引擎仗,但如果是我,一定先把Office改造一次。過幾天他們會做新的發布會,你們也可以期待。

在AI 2.0時代,將有哪些應用?

第一批AI 2.0的應用地帶還有娛樂、做遊戲、3D甚至元宇宙等,這些領域需要持續人工干預,避免謬誤或更嚴重的錯誤發生。

下個階段是部分選擇的自動化。這個層面AI仍然會出錯,但對於故障容許度高的應用來說可被接受,可以用巧妙的用戶界面來改善不太完美的技術。比如金融、培訓等行業也可以故障容許度,我們可以用AI對話來教孩子中文或英語或韓語;金融肯定不會用AI來決定買哪個股票,但可以用來做自動交易。 最後的「全自動化」階段,才是AI不犯錯,可以自動用在各種領域,我稱之為更未來的AI 3.0。

在AI 2.0時代,生產力工具的升級是特別巨大的機會,用語言生成圖片可以把時間從一小時降到幾秒鐘,把150美元的成本降到8美分,這些例子是真實的。很多人認為生成式AI的商業前景還太小,這是因為金融分析師沒有考慮到AI 2.0的收費模式並不一樣。我們看到很多報告說一個搜尋引擎要增加3美分,靠廣告的盈利模式會賠很多錢,短期可能這樣,長期來看3美分的成本會降。 未來AI可以根據用戶問什麼問題,按照答案的含金量來收費,商業模式會變。

所有的應用會被重寫一遍,這一定程度上在行動網路時代已經發生了,在AI 2.0時代會再發生一次,當 AI 2.0平台夠大的時候,這個平台可以支撐各種應用。

延伸閱讀:一顆AI晶片打入高通!助AI運算能力提高4倍,耐能什麼來頭?

進入AI 2.0,創新工場看好一些投資領域。 第一我們會投資應用, 那些能幫助人類產生生產力的、最能賺錢的應用,既做中國的應用,也可以考慮做全球的應用; 第二我們要投資平台 ,現在確實只有美國的平台,未來應該會有中國的平台,中國的平台還可能有很大的機會,雖然我們現在技術上不如美國,但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公司會勝出,我們希望找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勝出後,還有別的國家適合中國的文化思想,也可以把它推廣出去;最後是投基礎設施,考慮怎麼把計算量壓縮,更好的進行模型運維、管理、訓練。我們都希望他們能跨平台使用,也不希望一家獨大。

在AI 1.0我們投出10家獨角獸,今天我們在AI 2.0已經開始佈局,投資了一些公司,這些公司已經開始做2.0應用了。美圖是最快應用 AI 2.0的中國公司,創新奇智也在探索AI 2.0 +製造,我們非常自豪的是投資了瀾舟科技,它做出了孟子大模型。 AI基礎設施公司我們也投資了潞晨科技。

創新工場的獨特之處是可以到處看創業者,看看誰要發英雄帖、朋友圈,我們也關注AI領域的論文誰寫得最好。我們跟其他VC不一樣的點是,看到好的機會可以自己做「塔尖孵化」,團隊進來,有長板也有短板,我們有很多能力來孵化這些公司,有很多科技能人,我們做商業投資的資源都是可以幫助賦能AI創業者的。但如果他們本身就是強大的創業者,我們也可以純粹進行財務投資。

AI 2.0的大預測

最後講一下預測。第一AI 2.0是革命性的東西,不只是AI 1.0的升級,它是從無到有,是巨大的、真正的智慧的產生,甚至可以帶來我們講了很久但一直沒有做出來的產品,比如智慧助手。而它的發展過程一定是先從人機協作,再到自動化。

第二是產業的變革,這是我們最認可的領域,每個領域都可以把原有的APP重寫一次,創造出更賺錢的商業模式。 AI 2.0的生成能力會把成本降的幾乎到0。

第三是AI讓所有的人都能創造。未來AI加上特別有想法的藝術人,會帶來藝術領域的突破性。最後,每個人都會成為AI 2.0程式員。

我們可以預測平台公司將誕生,不會很多,因為門檻很高,但如果他們好好把大模型做好,把中間層工具做好,會造福整個做應用的行業,他們可能會成為壟斷者。不過,考慮到平台能力很重要,我們要投的不是只會把模式做得最大的公司,而是要把中介軟體做好的公司。

我們還希望,很多弱勢群體如教授、研究員、創業者,那些得不到計算資源就很難做出AI 2.0平台性工作的人,也能夠有其他的資源,無論是政府、高校或者是一些願意做捐贈的機構能夠把資源提供給他們。

AI 2.0是一個巨大的源泉,但不會是通用人工智慧。 AI 1.0的時候,人類還能做這麼多事情,AI 2.0是一個巨大的源泉,能做的東西比人類多太多,但它也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事情。

AI 3.0會更大,但也不會全部覆蓋人類的事,因為人類的創造力,思考和自我意識,同理心和愛是AI不能取代的。

AI 2.0的風險也很大,如果掌握在惡人和貪婪的人手中,會攻擊我們每個人。

最後一句話,來自矽谷頂級投資人對這個領域的預測:這個市場的潛在規模難以把握 ——它將介於所有軟體和所有人類的努力之間。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責任編輯:傅珮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