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的AI大計曝光:拯救廣告營收!而且還沒放棄「過氣」的元宇宙?
Meta的AI大計曝光:拯救廣告營收!而且還沒放棄「過氣」的元宇宙?

生成式AI議題正夯,各大科技公司競相推出相關產品搶奪AI市場的一席之地,而在AI大戰中低調已久的Meta近日表示,公司今年年底的目標是將生成式AI商業化,用來製作廣告圖像,希望能提高公司營收,同時為元宇宙(Metaverse)計畫增添助力。

拯救公司廣告營收!Meta祭出生成式AI應戰

Meta技術長安德魯·博斯沃斯(Andrew Bosworth)在本週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公布了公司接下來的動向,最主要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使用AI生成廣告圖像的工具,希望能藉此拯救Meta不佳的營運狀況。

Meta技術長日前接受採訪,提到Meta未來跟生成式AI相關的規劃。

Meta計畫用AI替在其社交平台上投放廣告的公司設計廣告圖像,包含Facebook、Instagram等,品牌只需命令AI:「幫我的公司製作適合不同受眾的圖像!」AI就會完成任務,不僅能降低廣告成本,還可以節省工作時間、提升效率。

廣告收入是Meta最主要的營收來源,約占總營收9成。今年2月,在2022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中,Meta執行長祖克柏將2023訂為「效率年」,希望能找到更多賺錢的途徑,同時彌補因2021年蘋果推出的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而產生的100億美元虧損。因此Meta將目光放在生成式AI市場,希望能藉此擴大公司的廣告收入。

事實上,Meta並不是唯一一家試圖用AI生成廣告的公司,去年Omneky就嘗試用OpenAI所開發的DALLE-2和GPT-3模型來製作廣告;電影行銷數據分析公司Movio在接受IDG資本、百度風投等機構投資後,也試著使用AI來製作影片行銷廣告。

Andrew Bosworth
Meta技術長Andrew Bosworth

博斯沃斯對Meta的AI技術充滿信心,他表示,Meta擁有世界領先的AI研究機構,並指出目前開發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有很多都是由Meta團隊首創。

還沒打算放棄元宇宙?AI可能成為致勝關鍵

在祖克柏將Facebook更名Meta、將公司業務全力發展於沉浸式3D虛擬世界後,「元宇宙」一詞一度在科技業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隨著生成式AI橫空出世,元宇宙就彷彿過氣商品般,很快被拋諸腦後。

metaverse 元宇宙
創建元宇宙是Meta的長期計畫,生成式AI有望成為致勝關鍵。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只見AI笑,不見元宇宙哭!微軟與迪士尼開鍘、祖克柏隻字不提⋯泡沫破裂了?

Meta最新財報顯示,負責主導公司AR、VR發展的Reality Labs部門,在2022年虧損高達137億美元,是2021年的1.3倍;然而Reality Labs在2022年的營收僅有21.6億美元,顯示出Meta的元宇宙計畫不僅不如預期成功,甚至可能造成公司的財務危機。

即使Meta財務長預估Reality Labs在2023年的虧損將超越去年,但這並不表示Meta會對元宇宙計畫輕易罷休,反而試著推進用生成式AI創建虛擬世界的想法。採訪中博斯沃斯表示,大型語言模型如GPT-4和Google的PaLM,對於創建3D模型將有極大助益,未來可能只需要透過描述,就能讓生成式AI創建出全新世界。

「以前如果想創造一個3D世界,需要學習很多跟電腦圖學和程式語言相關的知識;但是在未來,可能只要向AI提出要求,它就可以幫你做到。」創建元宇宙是Meta的長期計劃,也許AI有望成為Meta在該領域取得成功的致勝關鍵。

Meta技術長:暫停AI開發不切實際!

Meta提出AI技術商業化的計畫,顯示其正在逐步調整公司戰略,以優先考慮整體的營收狀況和未來發展的持續性,而對於近日人們對生成式AI的強烈擔憂,包括馬斯克等名人帶頭簽署的暫停AI開發連署書,博斯沃斯也在採訪中分享自己的看法。

伊隆·馬斯克與1000多名科技界領袖和研究人員發起「停止發展AI」的公開信
對於暫停發展AI的公開信,博斯沃斯持反對意見。

「這是不切實際的。」博斯沃斯對連署內容持反對意見,他表示在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前,應該先了解它的發展方式,因此若先暫停AI開發,再來談如何為AI發展做出正確決策,根本沒辦法真正奏效。

資料來源:TechCrunchCryptoNewsDecryptYourStoryMumbrellaNikkeiAsiaCNBC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AI #元宇宙 #meta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