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去年創下史上最高營收,攻頂全球半導體龍頭。面對今年上半年市場消化庫存、海外設廠成本飆高、先進製程需求減緩和人才供應短缺,還能保有高速成長動能嗎?
股神巴菲特於2022年第3季,大手筆揮金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6,000萬股,躍居第五大股東,卻在短短3個月後,大砍86%持股,重挫不少投資人信心。知名的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沒了巴菲特投資的溢價效應,接下來的關注重點將會在台積電下游系統廠的需求,以及庫存變化。
在先進製程的技術節點上,陸行之認為,未來3奈米的量產情況,以及5、7奈米產能利用率的回溫時程是一大重點,意謂台積電未來的成長動能,與需求緊密相關。
研調機構Gartner指出,7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一片12吋晶圓的平均單價(ASP)都超過1萬美元,占台積電5成以上營收。 這代表著,一旦產能利用率回升,台積電的確有望實現長期毛利率53%的目標。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2023年1月的法說會上表示,未來客戶對於晶片效能(energy efficiency)和系統表現(system performance)的渴求,將會驅動台積電持續成長。
上一個十年,筆記型電腦和iPhone的熱賣,帶動先進製程晶片獲利大增,蘋果(Apple)更貢獻台積電約25%營收。隨著移動裝置市場的飽和,加上台積電大舉擴張,究竟哪些產業對晶片的需求,能填滿台積電的下個黃金十年?
雲端巨頭瘋「節能」,HPC戲分最重!
首先,是科技巨頭都看重的 HPC(高速運算) 。跨國研調機構分析師指出,隨著資料中心需求愈趨廣泛,金融、車用、區塊鏈甚至是ChatGPT等都要用到資料中心,若只使用IC設計商提供的GPU/CPU,無法滿足不同領域的運算需求。這也讓諸如Google、微軟Azure和Amazon Web Services(AWS)等雲端巨頭,紛紛開始自研晶片,追求更好效能。
其中,ASIC(客製化IC)晶片是關鍵。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詹家鴻在今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台積電正為數據中心客戶提供大量的客製晶片(或ASIC設計)。」詹家鴻認為,「節能」對雲端大廠來說也同樣重要,長期而言,高速運算將成為台積電的主要成長動能。
研調分析師則指出,輝達(NVIDIA)和超微(AMD)等IC設計大廠在HPC的占有率持續擴張,並認為英特爾(Intel)最終也可能會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成為僅次蘋果的第二大客戶。
其次是 車用市場 。台積電車用暨微控制器業務開發處處長林振銘,曾在2022全球智慧車高峰論壇中分享,台積電預估車用市場總值可望從2021年的410億美元,增至2026年的850億美元,甚至到在2030年達到1,350億美元。
分析師指出,車用約有3顆晶片會用到先進製程,分別有1至2顆會用於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1顆給影音系統,「現在都只能帶給台積個位數成長,Level 3以上才會產生更多對先進製程的需求。」雖然當前老字號車廠都還是與大廠合作,但傳統車廠也可能投入自研晶片,帶旺台積電。
XR頭戴裝置、AI夯!手機仍有搞頭
第三是 XR頭戴式裝置 。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指出,目前XR裝置的CPU,大多採用7奈米製程,影像訊號的處理則使用28奈米,全機重量約500公克。
張曉強認為,若想讓裝置可隨處穿戴,除了效能須提升10倍以外,CPU和影像處理器未來可能要採用2奈米。這表示穿戴式裝置需要高強度的算力,續航力和輕量等條件,恰好都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產品的研發重點。
第四是 手機應用的需求 。根據外媒《Tom's Hardware》去年報導,蘋果若無意外,將會持續成為台積電2奈米的頭香客戶。不過,MIC產業分析師楊可歆也表示,全球手機、筆電等市場已達到飽和,手機出貨量也會慢慢降低,很難再出現如iPhone剛問世時的爆炸增長。不過,未來幾年內聯發科、高通(Qualcomm)仍會持續下單,「主要是旗艦機還是會持續的推出。」
第五可能來自近來當紅的 ChatGPT ,喚起各界對未來AI應用的無限想像。台積電前研發副總、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對近期的人工智慧風潮就直言:「現在AI還需要很多晶片,人類是非常聰明的。」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