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verse準備升級,直播、演唱會、賣周邊一條龍全包!還有哪些「超寵粉」服務?
Weverse準備升級,直播、演唱會、賣周邊一條龍全包!還有哪些「超寵粉」服務?

韓國娛樂公司HYBE旗下除了擁有BTS等眾多韓流藝人,也推出了「全球粉絲社群平台」Weverse,讓藝人和粉絲有個可以互動的專屬空間,而未來也將朝向建立一個超級APP邁進,讓藝人可以直接在同一個平台生態系中發文、直播、舉辦演唱會和銷售官方產品等等。

Weverse就是為了熱情投入和參與追星活動的超級粉絲而誕生,該平台是由HYBE子公司Weverse Company開發營運的粉絲平台,於2019年6月正式上線,而隨著HYBE的不斷擴張,Weverse與直播平台VLIVE合併後有了技術上的整合。

在這個空間裡,粉絲可以自由穿梭不同的明星社群,追蹤他們的最新消息,在留言板或是直播和藝人互動,又或是和其他粉絲一同討論,甚至還能購買專輯和周邊商品,透過一條龍的追星服務滿足粉絲需求。

目前該平台上有來自全球約80組的藝人,包括BTS、BlackPink、LE SSERAFIM和SEVENTEEN等韓國團體,也有New Hope Club等歐美藝人,他們可以在Weverse上透過發文留言、直播和觀賞影片等方式與粉絲互動。

延伸閱讀:蘋果要進軍電影院了?每年砸10億美元⋯為何亞馬遜、迪士尼都想做院線電影?

Weverse成為HYBE娛樂在娛樂產業中與眾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平台旨在提供粉絲和藝人間更緊密的互動體驗,以及觀賞獨家影音內容和購買商品,而接下來平台也即將推出私訊功能Weverse DM,打造和藝人「一對一」對話的空間。

建立平台差異性,著重於更緊密且安全的粉絲互動

根據統計,自從Weverse推出以來,Weverse和購物平台Weverse Shop的下載量已累積至9600萬次,而Weverse上的即時影片串流服務Weverse Live的累計觀看次數和播放量也已分別突破2億次和9億次。過去從未有如此具規模的粉絲平台,和推特、Youtube和Tumblr等社群平台不同,Weverse著重於建立讓藝人和粉絲可以更緊密連結的體驗,並將這些互動貨幣化。

《Mashable》向Weverse Company總裁Joon Won Choi提問,推特曾經是接收藝人資訊的地方,而帳戶驗證可以讓粉絲知道實際發文的人是藝人本人,不過因為現在驗證必須支付費用,這是否會讓Weverse在市場上佔有更強大的地位?Choi表示,Weverse不一定適合所有藝人,因為每個人偏好的粉絲互動方式都不一樣,不過Weverse的特點在於讓藝人處在安全且有保障的環境中,特別是和韓國科技巨頭Naver合作,透過AI社群審核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審核影像貼文,以及使用純文本機器人過濾髒話。

Choi也提到,他將Weverse的服務稱為粉絲業務,公司了解當粉絲對某事或某人充滿熱情時,他們需要的服務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Weverse計畫打造一個超級APP,讓粉絲可以在單一平台完成互動體驗和購物的所有追星需求,否則往常粉絲必須下載各種不同功能的APP才能滿足。

而將所有功能整合起來,可以將原本散落在各處的數據聚集,也有助於平台了解不同地區、語言和音樂種類的用戶行為以做出相應決策。Hybe娛樂於Q1財報會議中提到,接下來Weverse將導入廣告,付費會員的權益也新增了無廣告和直播即時翻譯的服務,慢慢加入更多平台功能,不過對於超級APP的具體規畫尚未公布。

與藝人一對一聊天不是夢!但是否為本人回覆?

日前Weverse宣布名為Weverse DM的功能,為透過付費訂閱的非公開聊天室,打造一個藝人和粉絲間可以「即時聊天」的空間,而事實上這項功能和SM娛樂於2020年初推出的Bubble十分類似。粉絲除了可以發送訊息給藝人外,也能收到來自藝人直接的訊息回覆,就像在一對一聊天一樣。不過無法保證藝人是在回覆你的訊息,因為以藝人的角度來說,他將會同時收到許多粉絲的訊息,他只是針對某個訊息回覆,而粉絲們都十分了解這點。

這項功能解決了藝人的「一對多」困境,讓粉絲可以透過DM服務感受到和藝人間的聯繫,但也有人質疑訊息是否真的來自藝人之手,是否由工作人員或是聊天機器人代發,特別是在現今的AI熱潮下,聊天機器人的技術已經到達一定水準。對此Choi表示,他們從不考慮使用AI生成留言或訊息,因為平台的服務核心是粉絲和藝人間的真實互動,只要有任何一則訊息是由電腦生成,這對平台的核心業務都將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weverse_AKB48
日本藝人AKB48近日宣布開通Weverse社群,也是第一組宣布使用Weverse DM的藝人。
圖/ Weverse Twitter

同理,儘管現下許多產業都開始將AI整合進業務內容,但Weverse並沒有在AI方面進行投資,不過Choi認為將其納入內部工作流程中,例如用以歸納一份報告或是生成代辦事項等,作為集思廣益的發想點子,再根據生成的草稿修正錯誤的內容,確實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

延伸閱讀:老司機注意!Imgur突襲「大掃除」、色情內容全刪,為何Imgur要自砸招牌?

參考資料:MashableHELLO KPOPReuters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app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研究機構IDC指出,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AI Infrastructure)市場自2019年以來皆呈現兩位數成長,預估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2,000億美元,驅動市場快速成長的關鍵是AI伺服器相關投資。看好AI帶來的市場機會,台達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因應晶片、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等不同類型企業客戶提供最佳電源方案。

為什麼台達能搶先布局市場?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鄭謝雄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不僅從技術創新、產品組合完整性,以及產品品質等面向切入,更與客戶進行緊密合作,從市場痛點出發,攜手打造符合需求的最佳方案。」

台達電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 鄭謝雄
圖/ 數位時代

AI基礎設施崛起,電源管理朝向高供電密度、供電穩定度與電源機櫃靠攏

AI的日新月異不僅重塑了運算架構,也加速電源管理變革。首先,有別於傳統伺服器的單一顆電源供應器(PSU)功耗較低,AI伺服器PSU功耗大幅上升至最高12kW,這也讓單一AI伺服器機櫃所需電力來到120kW甚至更高,傳統電源管理系統已經不敷使用,必須在相同體積下輸出更高瓦數,逐步提升供電密度。

其次,AI伺服器與機櫃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供電密度這個議題,如何確保供電穩定也至關緊要,理由在於,傳統CPU的EDPp峰值僅較平均值高出30%,GPU的EDPp峰值則高達65%。由於AI運算會造成劇烈電力波動,連帶影響電網負載能力,因此電源系統必須搭配高功率電容模組(Power Capacitor Shelf),透過內建的超級電容及放電或儲電,穩定電網運作。透過該模組以及備援電力單元(Battery Backup Unit;BBU)穩定電力供應,才能避免AI系統平台損害。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鄭謝雄認為:「隨著AI模型規模持續增長、GPU跟加速器的功耗密度節節攀升,以及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需求,AI伺服器與機櫃的總功耗將只增不減,傳統分散式電力架構不敷使用,集中式架構與模組化設計成為主流趨勢,將帶動市場對電源機櫃(Side Power Rack)的需求。」

從全方位解決方案到專業服務團隊,台達致力滿足客戶的多元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

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將電源系統從AI伺服器機櫃裡獨立出來,作為專門供電用的機櫃。台達作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早在許多年前即開始關注高效能運算(HPC)與AI伺服器等議題,鄭謝雄指出,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因應算力需求高漲帶動電力不斷往上走,因此才需要將電源系統跟負責算力的AI伺服器分開,單獨將機架式電源、BBU、高功率電容模組、交換器等放置在一起,解決伺服器機櫃空間有限的問題,這也是台達在COMPUTEX 2025展示的800V HVDC電力架構的一個重點,也能優化電網到AI機櫃的電壓轉換效率。

台達電
台達新一代800V高壓直流電源方案
圖/ 數位時代

台達合作夥伴非常多元,從晶片商、企業客戶到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因此除了觀察市場趨勢,也會因應不同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此,鄭謝雄強調:「每一個客戶的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都不相同,台達除了透過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包含電網到晶片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更透過一站式專業顧問與客製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舉例來說,同樣是5.5kW的電源方案,台達會在客戶系統開發過程中深度合作,定義出符合客戶需求的規格,因此需要一個懂電力電子技術、系統設計與產業知識的專業團隊提供最佳後援,這也是台達長年深耕電源技術能帶來的優勢。

另外,台達除了提供單一產品,也依照客戶不同需求合作,提供一站式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如此次在COMPUTEX展出的AI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整合了AI伺服器、1.6T交換機、電力、電池備援系統、液冷系統等,讓客戶在安裝上能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只要幾個星期就能完成資料中心建置,滿足AI運算、邊緣運算跟電信機房等多元場景需求。

持續深入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敏捷回應瞬變市場需求

為提供客戶最佳產品服務,同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提升競爭力,台達每年投入總營收的8%到9%進行研發。以電源管理與散熱這個領域來說,台達為了因應科技突破與客戶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在研發部份就投入了大量資源,同時也持續改善自動化生產製造流程,確保客戶需要的關鍵產品能準時、穩定量產交貨。

鄭謝雄進一步解釋:「考量全球在地生產趨勢,以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等議題,我們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同時思考如何提高自動化生產能力,目標是每一代產品的自動化比例都要比前一代高,確保在技術創新之際,有可靠的生產後盾可以提升營運韌性與市場競爭力。」

在AI新世代來臨之際,台達不僅持續關注AI應用、語言模型、加速運算與基礎設施變革,同時也針對電源管理與散熱方案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長期研發投資、模組化創新產品設計與自動化生產製造等方式,台達提供了客戶節能、高效、穩定的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電源到晶片、從伺服器到基礎設施的多元需求,與客戶攜手實現綠色AI的願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