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特爾公布2023年第一季財報,營收、獲利雙雙衰退,反應個人電腦及伺服器市場處於「逆風」之中。
2023年第一季,英特爾營收為117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營收184億美元,衰退36.4%。與2022年第四季營收140億美元比較,則衰退16.4%。
淨利方面,2023年第一季為-28億美元(合併)、-2億美元(非合併),較2022年第一季的81億美元(合併)、36億美元(非合併)。分別衰退134%、105%。
不論是合併報表或非合併報表,英特爾今年第一季皆呈虧損,這對以往幾乎年年獲利的英特爾來說,市場表現實在相當慘澹。
展望今年第二季,英特爾仍然無法脫離「泥沼」,英特爾預估今年第二季,營收將達115~125億美元(合併與非合併皆相同),每股獲利為-0.62美元(合併)、-0.04美元(非合併),與第一季每股獲利-0.66美元(合併)、-0.04美元(非合併)相較,幾乎持平。
今年上半年英特爾預計將會虧損,倘若下半年無法獲利,則2023年將會是英特爾虧損的一年。
英特爾「三大巨頭」部門,第一季表現如何?
從個別部門來看,英特爾今年第一季,客戶運算部門營收為58億美元,年減38%。資料中心及人工智慧部門營收為58億美元,年減38%。網路及邊緣運算部門營收為51億美元,年減30%。
以上三大部門是英特爾營收最高的部門,第一季三大部門營收的年成長,皆大幅衰退,無怪乎英特爾第一季的營收表現欠佳。
客戶運算部門:衰退幅度大於整體市場衰退幅度
客戶運算部門的主力產品為PC的處理器,今年第一季全球PC市場,較2022年第一季衰退29%,英特爾客戶運算部門營收衰退無可避免。不過英特爾的衰退幅度,高於整體PC市場衰退的幅度,顯示英特爾的PC CPU市占率在下滑中。此部門利潤達5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27億美元衰退81.5%。
資料中心及人工智慧部門:AMD、高通、輝達逼近,市占敗退
資料中心及人工智慧部門營收大幅衰退是英特爾的隱憂 ,以往英特爾是資料中心伺服器CPU的主要供應商,市占率超過95%,然而在超微(AMD)的凌厲攻勢之下,英特爾市占率逐漸流失。加上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等公司,以ARM架構開發PC、伺服器用CPU,無怪英特爾在資料中心的生意節節敗退。更令人擔憂的是,此部門今年第一季虧損5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獲利14億美元,退步很多,以往的「金雞母」,淪為「賠錢貨」,令人不勝唏噓。
生成式AI市場在ChatGPT的帶動下前途看好,英特爾也注意到這將會是「蓄勢待發」的高潛力市場,不過目前輝達的GPU在生成式AI市場中,占有先發的優勢,英特爾需要加倍努力方能迎頭趕上。
網路及邊緣運算部門:衰退幅度擴大、競爭力不佳
網路及邊緣運算部門衰退幅度擴大,主要是市場不佳以及輸給競爭者,使英特爾市占率下滑。此部門今年第一季虧損3億美元,相較於2022年第一季獲利4.16億美元,顯示英特爾競爭力不佳。
英特爾唯一正成長部門:Mobileye
英特爾的Mobileye,今年第一季營收達4.58億美元,年增16%,是英特爾最亮麗的部門。Mobileye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駕系統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他的高速成長反映出車用電子的亮麗前景。
被英特爾寄以厚望的晶圓代工服務(IFS),今年第一季營收為1.18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衰退24%。IFS部門今年第一季虧損1.4億美元,顯示目前仍在「燒錢」階段。
Intel 20A追趕台積電,預計2025年量產
在製程推進部分,英特爾目前表現還算不錯,不過仍需時間驗證。Intel 7製程已進入大量生產中。更先進的Intel 4已經開始投片,預定今年下半年開始產出。
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分別對應台積電的3奈米、2奈米及1.8奈米,英特爾宣稱目前進度符合公司預期。IFS與安謀(Arm)達成協議,在英特爾的製程中能夠使用安謀的架構,這可讓IC設計公司使用Intel 18A製程,開發安謀架構低功耗的系統單晶片(SoC) IC。
根據英特爾的規劃,3奈米級的Intel 3,預定在2024年下半年量產,如能如期量產,仍較三星電子、台積電約慢1年。
企圖超越台積電的Intel 20A、 Intel 18A,測試晶片已經設計定案(Tape Out),英特爾設定的量產時間為2025年,與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的量產時程相當。
英特爾砸錢追回往日榮光,但容易嗎?
英特爾為了恢復以往的榮耀,不惜斥下鉅資發展先進製程,並且大舉興建多座先進製程晶圓廠。英特爾公開宣示的投資計劃,英特爾將10年間,總投資額高達約4,000億美元興建先進晶圓廠。為了消化龐大的產能,分攤高額的投資折舊,英特爾全力投入晶圓代工市場,希望能創造新的營收來源。
然而這些年來,英特爾諸事不順,2020~2022年半導體供不應求的大多頭行情中,英特爾表現欠佳。在超微、輝達、高通等公司的夾擊下,英特爾在CPU市場喪失不少市場,公司前景堪慮。
英特爾一方面要發展自己的產品,一方面要開發晶圓代工技術及市場,首尾難以兼顧。尤其是今年半導體市場陷入修正,英特爾面臨更多的挑戰,營收衰退、獲利虧損。
IFS業務無法在短期內帶來「可觀」的收入,而投入龐大的資本支出,倘若沒有晶圓代工的大客戶相挺,產能利用率無法達到一定的水準,則前景堪憂。
2021年英特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興建2座先進晶圓廠,預計於2024年量產。2022年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於投資200億美元,興建2座先進晶圓廠,同年9月動工,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
新晶圓廠加入生產後,折舊費用驚人,屆時英特爾若沒有足夠的代工訂單,即便製程技術能迎頭趕上,市場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