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超微第一季PC部門營收暴跌,追趕英特爾氣勢蕩然無存!財報藏一大隱憂
【觀點】超微第一季PC部門營收暴跌,追趕英特爾氣勢蕩然無存!財報藏一大隱憂

超微(AMD)最近公布今年第一季財報,營收達53.53億美元(合併及非合併報表皆相同),較2022年第一季的58.87億美元,衰退9.1%。

獲利方面,以合併報表來看,今年第一季為-1.39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7.86億美元,衰退118%。以非合併報表來看,今年第一季獲利為9.7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15.89億美元,衰退39%。兩者主要差別是攤銷(Amortization)合併公司(賽靈思)無形資產的相關支出。

與英特爾第一季營收年減36.4%,獲利年減134%(合併報表)、105%(非合併報表)相比,超微的營收表現亮麗許多。

展望第二季,超微預估營收為50~56億美元,與第一季的營收持平,不過與2022年第二季的65.5億美元的營收比較,則衰退23.7%到14.5%之間。

超微Q1財報一次看

客戶部門:營收、獲利雙雙大幅衰退

這一季超微財報最大的「爆點」為以PC業務為主的「客戶」部門的營收,較2022年第一季暴跌65%。

2023年第一季超微客戶部門營收為7.39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21.24億美元,大幅衰退65%。

超微客戶部門第一季虧損1.72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獲利6.92億美元,利潤衰退125%。

相較之下,英特爾今年第一季,客戶運算部門營收為57.67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93.22億美元,年減38%。利潤達5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27億美元衰退81.5%。

英特爾在PC部門表現不佳,而超微則更加慘淡,之前追趕英特爾的氣勢蕩然無存,令人不禁對超微在PC產業的前景擔憂。

據超微執行長的說法是PC客戶的庫存過高,導致PC CPU的銷售大跌。然而今年第一季全球PC市場,較2022年第一季衰退29%,超微、英特爾衰退的幅度皆大於PC市場。顯示PC客戶的庫存高,影響對超微、英特爾的拉貨力道。 超微CPU價格較英特爾低,且市場以消費PC為主,導致其衰退幅度大於英特爾。

超微第一季客戶部門的營收僅達英特爾客戶運算部門營收的12.8%,而2022年第一季,此數字為22.8%,顯示超微在PC的業務被英特爾搶回不少市占率。

資料中心部門:營收持平、獲利衰退65%

除了客戶部門外,超微其他部門的表現則差強人意。

資料中心部門今年第一季的營收為12.95億美元,與2022年第一季的12.93億美元持平。獲利方面,今年第一季為1.48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4.27億美元,衰退65%。 獲利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研發費用增加,以及產品組合的因素(高利潤產品的比率較少)。

AMD
AMD今年第一季獲利為3.14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3.58億美元衰退12%。
圖/ 邱品蓉攝影

遊戲部門:受虛擬貨幣、挖礦熱退潮影響,營收及獲利都衰退

遊戲部門今年第一季的營收為17.57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18.75億美元衰退6%。獲利方面,今年第一季為3.14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3.58億美元,衰退12%。

遊戲繪圖卡在「虛擬貨幣」的「挖礦」需求退潮後,銷售量大減,所幸PS5及Xbox電玩主機,採用超微客製化的晶片,這部分的銷售成績很好,緩解遊戲繪圖卡銷售衰退的影響。

「嵌入式」部門:納入賽靈思,營收及獲利成長

「嵌入式」部門今年第一季的營收為15.62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5.95億美元大幅成長163%。獲利方面,今年第一季為7.98億美元,較2022年第一季的2.77億美元,大幅成長188%。

「嵌入式」部門今年第一季的營收、獲利,能有如此高的成長率,主要是今年在會計方面,能夠將「賽靈思」(Xilinx)的營收、獲利整季完整地納入。

xilinx-building.jpg
超微在2022年2月完成賽靈思(Xilinx)併購案。
圖/ 賽靈思

超微、英特爾同樣寄期望於下半年

從超微及英特爾第一季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這兩家公司營運皆處於底部,寄期望於下半年。

從庫存來看,超微今年第一季的庫存為42.35億美元,較2022年第四季的37.71億美元,上升12%。

英特爾的庫存狀況較超微佳,英特爾今年第一季的庫存為129.93億美元,較2022年第四季132.24億美元,減少1.7%。

庫存除了半導體原廠外,通路端、客戶端的庫存,也是阻擾半導體市場成長的重要因素。客戶端、通路端的庫存會阻礙IC的去化,當庫存降到合理水準後,半導體市場才會返回原本正常的成長軌道,依循慣有的景氣循環規律。

延伸閱讀:金雞母也淪賠錢貨!從英特爾Q1成績單,看東山再起的「難」

與英特爾比較,超微沒有晶圓廠龐大投資及運營的負擔,公司的運作靈活很多。低資產、低資本支出的「無晶圓廠」運營模式,是這幾年來超微能在市場勝出的主要原因。

超微的隱憂:GPU

超微的隱憂是在GPU市場,目前落後輝達(Nvidia)很多,短期內恐無法超越。人工智慧IC方面,超微目前落在輝達之後,仍需投入更多的資源,方能迎頭趕上,成為AI晶片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

今年初超微發表Instinct MI300晶片,是一顆內含1460億個電晶體的「大IC」,這是超微首款的APU晶片。

所謂APU是將CPU及GPU封裝在一起,的整合晶片,主要瞄準AI、高效能運算等用途。超微宣稱MI300能夠大幅減少ChatGPT這類大型AI模型的訓練時間。

AMD Instinct MI300
超微Instinct MI300晶片,是一顆內含1460億個電晶體的「大IC」,這是超微首款的APU晶片。
圖/ AMD

最近傳出微軟與超微合作開發代號「雅典娜」的AI晶片。微軟投資Open AI研發ChatGPT,取得豐碩的成果,為了進一步掌握AI的商機,與超微合作開發自家AI晶片,以保持領先。

超微是微軟Xbox客製化IC的合作夥伴,微軟開發自己的AI晶片,與既有的IC設計夥伴超微合作,是很自然的選擇。

對超微而言,若能夠與微軟合作開發AI晶片,無異是「如虎得翼」,一方面取得微軟的訂單,一方面厚植超微開發人工智慧晶片的實力,對超微而言是絕佳的機會。

延伸閱讀:除了台積電,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有誰?圖解主力產品、營運型態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英特爾 #AMD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