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廠泰山企業擬透過股份買賣加上新股認購方式,以新台幣36億元,取得街口金融科技40.4%股權,不過泰山市場派龍邦卻批評程序非法,並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聲請假處分。而泰山易主後,昨(24)日公告聘請素有「救火隊長」之稱的蘇守斌為幕僚長,協助集團長期發展。同時,董事會為維護股東權益,通過決議訴請街口金融返還36億元投資款。
泰山與龍邦的經營權之爭,從全家股權保衛戰一路打到街口,究竟泰山為什麼投資街口?街口又是基於什麼原因接觸泰山?以下為《數位時代》5月8日報導:
泰山、龍邦為何砸36億投資街口?
街口集團創辦人、街口金融科技董事長胡亦嘉8日受訪表示,街口駁斥「泰山投資虧損公司」是掏空的說法,並針對泰山大股東直接對外公開談判的商業機密「是非常不應該的做法」。
胡亦嘉說明街口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資策略,街口自2022年開始,陸續就與許多「潛在投資人」洽談投資方案,此次融資為街口進入資本市場前最後一輪融資,並預計2024年登興櫃、2025年底IPO上市。
「當時接觸泰山,主要是因為泰山是台灣老字號品牌,於是街口以『法人身分』與泰山進行投資意向的談判,並等對方董事會等決議通過。」胡亦嘉說,自今年第一季開始,街口就透過第三方會計師與律師事務所進行密集的專業財務、稅務及法務盡職調查,同時與其他投資人進行投資意向談判。
不過,就在泰山經營權鬧得轟轟烈烈之時,泰山大股東、市場派龍邦竟在4月底提前將與街口簽有「保密協定的商業投資合作條件」的商業機密資訊曝光,相關細節登上媒體版面,嚴重影響街口金融科技與其他正接觸投資人的商業條件。
胡亦嘉表示,街口與各方「潛在投資人」洽談時,確實有更高的投資金額,然而就在被泰山市場派曝光商業條件後,整個交易條件都被壓縮,「原本金額可達40幾億元的數字,頓時變成36億元天花板」,於是泰山就順勢成為最佳的條件,「把商業機密提前講出來很不應該,這對街口金融科技公司造成損害。」
「我們不會評論泰山經營權的事情,因為對於任何投資,街口皆以對方董事會通過為交易的認定基準;對上市櫃公司而言,以該公司發表的重大訊息為主。」胡亦嘉感慨,街口無端被捲入事件的第三方,身為街口金融科技董事長,自然要對街口股東負責交代,並爭取最好的條件,泰山成為最後的選擇。
泰山「投資虧損公司」是掏空?街口胡亦嘉駁斥
至於泰山市場派質疑,街口是一間虧損的公司,為何要投資?胡亦嘉表示,大型科技公司虧損「很常見」,舉例而言,Uber每一年仍有數億美元的虧損,ChatGPT母公司OpenAI去年也虧損5.6億美元,「虧損公司不勝枚舉,難道投資這些公司就是掏空?一毛不值嗎?」
「我本來以為老字號公司,去投資新創公司,是雙贏的事情。一間公司的價值,不是只有市值而已,而是要看未來發展性。」胡亦嘉說,街口金融科技於這幾年營收已明顯優化,今年第一季毛利同比增長30%,如今有龍頭市場地位,也是街口全體同仁努力耕耘的結果,尤其團隊同仁平均年齡僅27歲左右,「台灣的年輕公司、年輕人必須要有未來,不希望因其他公司的經營權的爭議,抹滅了這些努力。」
泰山為什麼投資街口?瞄準三大優勢
街口集團旗下街口電子支付,主要業務涵蓋代理收付、實質支付服務,以及儲值、提領、轉帳等非實質交易服務。
根據泰山投資街口的理由,主要是街口擁有600萬個會員數、超過30萬個支付點,目前市占全台第一;交易金額達新台幣400億元、交易筆數也連續5年市占第一。
此外,街口已與28家銀行合作,於電子支付產業的基礎金流架構架設方面,已奠定穩固的基礎,有助於泰山全面性行銷,整合線上及線下的資源來擴大事業版圖。
就綜合性評估,泰山認為,此次出價邏輯是考量街口的營收規模、營運成長性及未來的現金流價值,並不包含「淨值」局限。
泰山董事長詹景超表示,這是一個商業判斷,很多人都已經習慣用電子支付,尤其在中國當地消費,中國電支使用率接近5成,使用現金可能都還比較不方便,「未來台灣會不會走到這步,也是遲早的事情。」
他觀察,日本、歐洲、很多地方的支付工具發展都欣欣向榮,大家都用手機支付,「我不是為街口做廣告,而是看到街口有600萬、700萬個用戶,以及30萬個商家,很多夜市小吃都可以使用街口。」
此外,詹景超指出,街口最主要的族群是20歲至40歲的年輕族群,與泰山商品的目標客群非常契合,「如果泰山出新產品並在街口推廣,那麼可能一天就可以接觸到600萬個會員。現在廣告行銷都講求精準,街口和我們的目標客群是一致的。」
「對於泰山而言,這是下一個10年布局!」詹景超強調,泰山若沒有布局數位通路,將對未來營收造成很大的堪慮,「泰山目前在傳統通路建置非常完整,不管是便利商店、量販等都很有把握,但線上通路是比較空白的。」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