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又開源AI模型,算盤打的是「AI元宇宙」!ImageBind如何帶來多感官體驗?
Meta又開源AI模型,算盤打的是「AI元宇宙」!ImageBind如何帶來多感官體驗?

當各大科技公司在AI人工智慧的戰場上各顯身手,試圖占據AI市場的一席之地時,有個看似沉寂許久的科技巨頭,看似把未來押在虛擬世界「元宇宙」而錯失了先機,卻正在迎頭趕上,不斷推出、甚至開源自家的AI研究成果──那就是Meta。

Meta於5月9日宣布了一個新的開源AI研究項目,名為「ImageBind」,且不只可以生成文字、或是圖片,還可以串聯起文本、聽覺、視覺數據、3D深度資訊、溫度、動作數據。這可能將是虛擬世界「元宇宙」計畫的一大步,也代表未來AI的走向,將會是創造身歷其境的多感官體驗。

雖然這還在研究階段,Meta近期也還稱不上高調,但也不斷公開自家的研究項目,與相較之下越來越神秘的OpenAI和Google形成強烈對比。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延伸閱讀:塗鴉怎麼變動畫?Meta開源「AI繪圖專案」,超簡單5步驟立刻動起來

人工智慧「多模型」型態,將是生成式AI的趨勢?

早先廣為人知的生成式AI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和DALL-E,都是在訓練階段時就已經把文字和圖片「連接」在一起的系統,在訓練時,這些模型就會以文字敘述來尋找視覺資料中的模式。目前其他生成聲音或是短片的生成式AI也是如此。

但Meta表示ImageBind模型連結的不只文字和圖片,還包括了溫度(紅外線影像)、3D深度距離、還有用慣性測量裝置(inertial measuring unit,IMU,可在手機或智慧手錶中追蹤螢幕轉向等活動)所取得的動作數據。

這個模型將預期的成果是: 模擬人的感知 ,用有限的數據來生成複雜的場景。如果未來能夠搭配虛擬實境設備使用,ImageBind不僅可以生成感官效果,還可以在使用者所在的站台或座椅環境生成動作或效果。例如:輸入「長途旅行」,ImageBind可能就可以讓你置身於搖晃的甲板,讓你聽到海浪聲,並給你陣陣涼爽的海風。

元宇宙  metaverse
Meta宣布新的開源AI研究項目「ImageBind」,不只可以生成文字、圖片,還可以串聯起聽覺、視覺數據、3D深度資訊、溫度、動作數據。這可能將是虛擬世界「元宇宙」計畫的一大步。
圖/ shutterstock

Meta也在官方部落格指出,未來其他感覺數據也會添加到模型當中,例如觸覺、嗅覺和大腦fMRI信號等。文章中也指出,這個研究讓AI生成模型「更接近人類在許多不同形式的資訊當中,同步、整體且直接的學習。」

不過,這都還只是研究項目,目前都沒有實際的應用成果或消費者心得。不過,繼去年9月Meta低調推出短片生成AI模型後,這個研究項目在未來,也可能會是Meta元宇宙大夢的重要里程碑。

Meta早就是AI老手?大方開源AI研究,能搶先訂下標準?

儘管低調,人工智慧在Meta早就已經是旗下Facebook或Instagram貼文與短影音的幕後關鍵。用戶在Instagram上看到的所有內容中,就約有40%是由AI推薦的,而Instagram和Facebook兩個一起算的話,比率則是20%。在業務方面,Meta的主要業務──銷售廣告,也是AI來操盤的。

Meta在AI領域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旗下的研究部門,許多專家認為,Meta團隊的競爭力並不輸Google和OpenAI等同行。

延伸閱讀:AI、虛擬世界我全都要!祖克柏加碼提新概念「AI代理人」,那是什麼?

雖然Facebook和Instagram大量使用AI,但Meta的應用程式都不允許人們創建新內容,如文本或影像。外媒《Vox》指出,可能跟Meta長期被控「散播仇恨言論、錯誤訊息」的罵名有關,Meta還不想倉促建立一個會產生更多有害或是不正確內容的工具。

其實,Meta已經嘗試過了,他們去年11月所發布、以學術論文進行訓練的實驗性AI工具「Galactica」吐出了不符合事實的種族主義訊息,在三天內就被撤下了。

Meta
Meta在AI領域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旗下的研究部門,許多專家認為,Meta團隊的競爭力並不輸Google和OpenAI。
圖/ Canva

Meta同時也面臨硬體設備難以執行人工智慧系統的問題。去年9月,Meta內部發布的一份備忘錄表示,該公司「在AI開發方面,工具、工作流程和製程方面存在重大差距」,並且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不過,Meta的人工智慧研究部門仍定期發布公開的AI研究論文(不包括社群媒體演算法的AI)。其他AI公司,如Google和OpenAI因競爭而不那麼願意公開研究成果。

Meta執行長馬克.祖克柏就曾表示, 公開研究成果可以讓Meta率先制定AI產品開發的行業標準,並讓外部開發者更好地融入Meta的生態系統 。今年2月,Meta的研究部門與研究人員就開放LLaMA的大型語言模型給AI社群索取使用權限。

LLaMA的能力目前落後於OpenAI最新的GPT4模型以及Google的Bard,但開放資源仍然代表著AI研究社區不須強大的電腦,就可以修改底層程式碼。但這也有專家認為,過於自由的開放可能會遭到惡意使用。

延伸閱讀:Meta要改名成「MetAI」?祖克柏過度沉醉AI世界,分析師發出警告

資料來源:The VergeengadgetVox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科技業也瘋地球日?晶睿通訊25週年特企 × 6品牌 × 7對談,打造永續新體驗!
科技業也瘋地球日?晶睿通訊25週年特企 × 6品牌 × 7對談,打造永續新體驗!

2025年地球日,全球智慧安防領導品牌晶睿通訊(3454-TW)以嶄新姿態迎接25週年里程碑,並以實際行動展現永續承諾。延續去年首度舉辦即廣獲好評的熱潮,今年再度攜手好食好事基金會,盛大舉辦第二屆地球日,並響應全球地球日主題「Our Power, Our Planet」。活動集結六大品牌共同參與,七場精彩講座輪番登場,200份限量消費券短時間內搶兌一空,更吸引逾千名員工與中和遠東科技園區夥伴熱情參與,展現晶睿通訊凝聚綠色行動力的決心。

迎接25週年未來專注永續發展,持續擴大社會影響力

迎接25週年未來專注永續發展,持續擴大社會影響力
晶睿通訊發言人暨全球行銷處長謝邦彥於講座開幕致詞,分享企業25週年願景
圖/ 晶睿通訊

晶睿通訊發言人暨全球行銷處處長謝邦彥表示:「今年適逢晶睿通訊 25 週年,我們推出地球日企劃,與週年限定口號 『MAKE TOMORROW EASIER, TODAY!』傳遞的理念相呼應。我們深信,真正的改變來自團隊力量——跨部門協作與內外部夥伴的共同投入,從結合科技與社區安全的安全地圖專案、推動全球員工參與的減碳競走賽,到節能產品的規劃與導入,我們積極將永續精神融入日常營運與生活實踐之中。我們也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肯定,展現永續行動的具體成果,更體現企業對永續未來的長期承諾。」

好食好事基金會攜手推動,讓永續走進日常

好食好事基金會攜手推動,讓永續走進日常
好食好事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薇真分享理念,闡述永續飲食與日常生活的關聯
圖/ 晶睿通訊

此次活動,晶睿通訊與秉持永續理念的好食好事基金會攜手合作,集結六大永續品牌,將永續從理念落實到日常行動。好食好事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薇真表示:「地球日提醒我們,每個人與每個組織都是推動永續的重要力量。很高興能再次與晶睿通訊合作,攜手六大理念契合的永續品牌,讓永續走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綠色市集匯聚六大永續品牌,體驗友善的綠色生活

地球日_新聞稿_1200x628_02.jpg
綠色市集現場人潮湧躍,員工與攤商相互交流,人潮絡繹不絕,展現熱情的行動力
圖/ 晶睿通訊

以環保為核心設計,「綠色市集」從可回收木料搭建攤位,到鼓勵自備購物袋,處處體現永續概念。超過千人次參與,限量消費券更於數小時兌換一空,展現參與者對綠色生活的熱情支持。

六大永續品牌各具特色,從友善畜牧、支持小農、到減少碳足跡,共同呈現永續食農的多樣選擇:
- 乙木羊鮮羊奶:秉持友善畜牧理念,提供無污染鮮奶產品,兼顧動物福利。
- 天香羊肉爐:支持小農生產,減少食物里程,提供環保餐飲體驗。
- 阿瑋米香:選用台灣稻米製作天然點心,保留傳統風味,同時減少碳足跡。
- 長城食堂:融合傳統飲食智慧與減廢理念,推動食材溯源與惜食文化。
- 泉發研茶:秉持有機耕作與公平貿易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呈現永續茶業的完整生態系統。
- 順成油廠:傳承傳統工藝,支持永續農業,落實零廢棄,為參與者呈現永續脈絡。

七場永續對話,激發行動靈感

地球日_新聞稿_1200x628_05.jpg
品牌代表分享永續經營理念,現場聽眾認真聆聽並熱烈回應
圖/ 晶睿通訊

除市集之外,七場「永續對話」講座同樣吸引目光。來自好食好事基金會與六大品牌的代表在150分鐘內接力分享,從在地農食、循環經濟到企業永續實踐,激發現場創新思維,引發熱烈討論。透過現場互動,參與者不僅獲得實踐靈感,也反思自身日常消費對環境的長遠影響。

晶睿通訊持續以行動為地球發聲、為永續貢獻力量

晶睿通訊持續以行動為地球發聲、為永續貢獻力量
參與者與品牌視覺合影,展現25週年永續承諾
圖/ 晶睿通訊

晶睿通訊長期致力於推動永續行動,並倡議集團2030年RE100的再生能源目標,持續將永續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營運、技術研發與品牌策略。正值25週年之際,晶睿通訊地球日是一項重要的活動里程碑,不僅記錄企業推廣食農理念的足跡,並以具體行動彰顯對永續發展的承諾,將攜手利害關係人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了解更多關於晶睿通訊品牌創新與永續發聲作為:
◼︎ 晶睿通訊品牌成功秘笈:員工就是品牌的共創者|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 AI科技守護歷史聚落 晶睿安防小隊打造花蓮「安全地圖」|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 這樣做提高ESG品牌影響力!晶睿通訊跨界合作好食好事基金會打造綠色市集 動員千人齊聚為永續發聲|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 ESG品牌創新大揭密,晶睿通訊公開品牌升級與實作秘訣|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