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三星在橫濱設廠,是否能為兩國關係設下貿易戰的「三八線」?
【觀點】三星在橫濱設廠,是否能為兩國關係設下貿易戰的「三八線」?

5月5日,台積電法說會甫結束,半導體產業再出現新變局。月中,韓國半導體龍頭三星電子宣布,將在日本橫濱斥資2.2億美元建造晶片開發廠,並預計在2025年開始營運。消息一出,更受到日本產業界高度關注。

除了已知日本政府將會在此案中補助約100億日幣以外,尚未有更進一步消息。該計劃與此前已經成立、同屬於三星電子旗下的研發機構Samsung R&D Institute Japan(簡稱SRJ),兩者互不隸屬。對此,三星並未給出任何評論。

打開半導體貿易戰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6月,日本安倍政府與文在寅主導的韓國勞工賠償問題談判(二戰期間韓國勞工被日本企業強制勞役衍生的歷史爭議),陷入了無法溝通的爭執。從日本的角度而言,韓方立場反覆的談判模式,激怒了日本首相官邸。

同年7月,經濟產業省突然發布對韓國化學品出口的管制,禁止輸出高純度氟化氫、有機EL材料氟化聚醯亞胺,以及塗在晶圓表面光阻劑。這些都是半導體製程中,蝕刻或清洗工序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此舉無疑是給占了韓國兩成出口額的半導體產業一個重擊,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兩大半導體廠的產能將急遽縮減。

印象深刻的是,筆者彼時住在北京,在該月月底,正好造訪東京,與記者朋友在新宿車站附近晚餐。在中國的微信新聞,是以「貿易戰」來形容。原本正好將這個新聞作為餐桌閒聊的話題。

想不到,在座的朋友口徑高度一致,也不多做解釋:「這就是我們的民意」、「我們民主制度下的決策」、「我相信你們台灣也一樣」。我只好一邊沾著醬汁,吃著蕎麥麵,趕緊換個輕鬆點的話題。

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日本對外解釋的理由,是因為「國家安全」,根本不指涉半導體行業。例如氟化氫是屬於「澳大利亞集團(Australia Group,簡稱AG」的生化武器管制項目。AG成立於1984年,當時發現伊朗與伊拉克於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故由澳洲政府主導成立一聯盟,來管制有能力生產化學武器原料的國家出口相關製品。氟化聚醯亞胺與光阻劑,則是冷戰後《瓦聖納協定》,規定的「常規武器」項目。

日本此舉也「啟發」了美國,將《瓦聖納協定》用來包裝貿易出口管制,而宣稱是人道名義的行動。於是,藉由修改或新增該協定的管制清單,成為了半導體國際貿易戰的新戰場。

三星Samsung Bioepis
三星電子將在日本橫濱斥資2.2億美元建造晶片開發廠,並預計在2025年開始營運。
圖/ Business Wire

日本貿易管制的後座力

2023年3月,隨著尹錫悅訪日,與岸田政府達成協議,為期近4年的日韓半導體貿易管制終於落幕,這是一段比COVID-19籠罩全球還漫長的日子。取代先前文在寅的主張,韓國政府公布的解決方案是,由韓國政府麾下的「日帝強行徵用受害人支援財團」代替被告日企業(包含三菱重工)對韓國原告進行賠償,並撤銷了在WTO的對日控訴。

日本的出口貿易制裁影響深遠。其一是本國的半導體原料工業,為了不違反出口禁令,開始轉移產線到韓國;畢竟沒有企業可以輕易放棄三星等大客戶的穩定大額訂單。例如,大正年間就創業,如今生產氟化氫的大阪Stella Chemifa化工廠與森田化工,營業額大幅縮水;其餘如東京應化工業、大金工業等,都受到影響。

另一個效應,則造成美國政府的不安。韓國開始大規模搜尋氟化氫的替代供應鏈,不意外地,韓方與鄰近的中國製造商開始了合作。儘管彼時中方的製造能力不足,但有了強勁的市場合作方,間接為中國強化了原物料與礦產資源加工、研發的優勢。

儘管這並不代表任一方能改變產業鏈現狀,卻加深了地緣政治的「投鼠忌器」。例如,韓國政府對美國表示,「如果美國過度限制韓國半導體製造商在中國的設備投資,將會增加中國半導體製造商的利益」。

當日本的需求遇上三星的野望

2022年底,日本政府訂立《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半導體被定位為「戰略物資」,對其集中投資、以確保滿足半導體需求的方向。種種舉措,也是因應維護日本「數位轉型」的基石。

回到在太平洋島鏈的一側,日本仍保有對台、韓半導體產業設廠或據點的吸引力。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台積電發布記者會,提到日本的設備、原物料,受到台積電高度重視。最渴望的,則是日本的人才,尤其是記憶體設計工程師。

對三星而言,橫濱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除了此次預計設立的半導體廠以外,SRJ也與當地的企業、政府,在面板領域早有布局,並合併了位於大阪的據點。

更重要的是,除了兩國的歷史糾紛緩解,三星橫濱廠的設置,更相當於替未來半導體貿易戰的「停戰線」。此舉亦符合日方產業界關心的經濟安保、降低「斷鍊」風險。

延伸閱讀:三星真的撐不住!營利暴跌96%「有客戶也虧」,減產能改善記憶體困境嗎?

被封裝的歷史,與待測試的未來

對照文在寅政府的親北(韓)、抗日政策,尹錫悅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路線。其在4月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訪更表示,拿百年前的事情對日本「要求下跪道歉」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紛擾半世紀的兩國近代史糾紛,看似即將落幕。一方面是尹錫悅的主張,但也來自於中、美對抗的格局下,日、韓兩國合作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化工原料供應鏈,是真切地「掐住了韓國的脖子」。禁令解除當天,三星、SK海力士與LG的股價紛紛上漲。

然而,韓國或三星電子等企業,勢必不會滿足於現狀,或至少貿易戰的陰影,想必仍揮之不去。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3月表示,將與三星合作,在2042年前斥資300兆韓元,在首爾南部的龍仁市(Yongin),設立五座先進半導體廠,以吸引150家原物料、零件和無廠半導體公司進駐。很明顯,這是韓國正打造屬於自己的「經濟安保」堡壘。

儘管如此,韓國這段基於歷史、國際政治、經濟現實和科技發展的策略,才剛剛起步。一如剛出廠的晶片完成封裝,尚有多個變因,進行抽樣與測試。

(涂智展博士與REDEFINE INNOVATION執行長Vince Liu對本文的技術描述亦有貢獻)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