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17年前的關鍵決策,造就市值逼近兆元的Nvidia!黃仁勳做對什麼?
【圖解】17年前的關鍵決策,造就市值逼近兆元的Nvidia!黃仁勳做對什麼?

編按:
在Nvidia股價持續水漲船高的狀況下,創辦人黃仁勳的身價也跟著暴漲,單日就成長了23%,約64億美元,創下個人歷來最高紀錄,也是今年來富豪榜上財富增值最快的贏家。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榜統計,由於這股AI熱潮,黃仁勳今年以來,身價已經增值 146%,約202億美元,目前在富豪榜上排行37名。

5月25日,輝達(NVIDIA)在公布第一季財報後的隔天,投資界掀起巨浪。

知名分析師陸行之一早便在臉書指出,輝達第一季數據中心營收來到42.84億美元,大幅超過英特爾(Intel)的37.18億美元,正式成為數據中心晶片和AI (人工智慧)GPU(繪圖處理器)的唯一霸主。

讓華爾街興奮的還不只如此,輝達在今日盤後股價上漲了28%,市值更暴漲約來到7552億美元。《華爾街日報》就指出,輝達很可能會成為全球第一間,躋身進入兆元俱樂部的晶片公司。

受惠於生成式AI浪潮,輝達預期2023Q2的營收將來到110億美元,年增64%,大幅超過華爾街預期。陸行之表示,過去常聽到一顆蘋果救台積電,「現在救世主恐怕要換人做了。」 然而,輝達並非在成立初期,就預期了AI的爆發。

遊戲起家、爆發於AI,黃仁勳:沒預期過

在輝達1993年創立之初,瞄準的是來自遊戲領域的GPU應用,玩家會購買內含輝達晶片的顯卡,以獲得更好的3D圖形體驗。

不過GPU能進行平行運算的特性,加上逐步演進的算力,相當適合運用於需要運算大量資料的AI模型建置,這也讓GPU逐漸地被AI科學家們注意到。

人工智慧領域先驅者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就曾在公開場合中指出:「GPU將會是機器學習的未來。」OpenAI聯合創辦人暨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也在今年的GTC大會上指出,一開始也不知道GPU要用在哪,「後來發現ImageNet和數據很適合用GPU來運算,速度很快,訓練規模也前所未有。」

Geoffrey Hinton
人工智慧先驅Geoffrey Hinton曾在公開場合呼籲AI研究者,採用GPU運行龐雜數據。
圖/ Johnny Guatto_University of Toronto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也曾在一次與《Forbes》的採訪中提到,他曾預期GPU會應用在遊戲以外的領域,「但我從沒想過GPU會轉向深度學習的應用。」

不過商機並非只有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一人看到,同時間也有不少新創盯緊AI商機準備發展GPU。真正讓輝達建立起護城河的,是黃仁勳在2006年時所做出的重大決策:發展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一個決策造就輝達金輝煌,CUDA是什麼?

在輝達決定發展CUDA以前,AI已經有近45年的發展,遲遲一直無法起飛的原因,除了需要更多的數據用以訓練模型,另一個便是算力問題。

CUDA是一套輝達提供給開發人員的編程工具,讓工程師能運用CUDA,省下大量撰寫低階語法的時間,而是能直接使用高階語法諸如C++或Java等來編寫應用於通用GPU上的演算法,解決平行運算中複雜的問題。

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於GTC 2023回答媒體提問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2006年,在不被看好情況下決心投入CUDA的開發。
圖/ 輝達提供

2012年,一名多倫多大學的學生Alex Krizhevsky,運用兩張輝達顯卡和120萬張圖片進行AI建模,達到錯誤率僅15%的成績,和前一年的25%相比為飛躍式的進步。

這樣的成果不僅讓Krizhevsky在學術界一砲而紅,也讓諸如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和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相繼投入AI的研究。而輝達大力投資底層軟體CUDA的舉動,也成為AI發展上不可或缺的要素。

CUDA創造的龐大AI生態系,後進者難匹敵

事實上,在黃仁勳決心砸錢投資CUDA時,曾遭到不少市場投資人的嘲笑和看衰,最後結果證明,當初的選擇造就了如今的千億市值。

《Forbes》指出,如今全球約有3000家的AI新創,大多數的新創都創建於輝達的CUDA平台。這也意味著,輝達的策略如同蘋果iOS系統一樣,從底層軟體出發,讓平台長出一個龐大的軟體生態,搶下十足的藍海優勢,也讓後進者難以突破。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OpenAI聯合創始人暨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
OpenAI聯合創始人暨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於2023年的GTC大會上和黃仁勳對談時指出,GPU是他們訓練模型的關鍵。
圖/ 輝達GTC線上論壇

創意電子共同創辦人、現任AI晶片商創鑫智慧執行長林永隆指出,輝達CUDA的策略相當成功,如今CUDA也跟著輝達每一代的GPU發展不斷優化。

顧能(Gartner)分析師Chirag Dekate則認為,輝達如今已成為AI的代名詞,「它不僅是GPU運算公司,它基本上已經是一家AI超級運算公司。」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當AI碰上顧客行為與會員數據,將如何為品牌打造變現曲線?
當AI碰上顧客行為與會員數據,將如何為品牌打造變現曲線?

根據HAPPY GO旗下市調顧問品牌GO SURVEY於今(2025)年6月發表的最新消費者白皮書,超過8成消費者表示近兩個月的變動已動搖消費信心,超過3成6消費者認為經濟變局將持續影響半年至一年,面對經濟不安感,近4成消費者將緊縮日常非必要開支,面對這一波消費行為改變與流動,唯有以數據洞察顧客價值觀與真實需求,方能掌握消費決勝關鍵。

用數據洞察掌握消費流動,HAPPY GO助品牌掌握成長曲線

在全球景氣的陰影籠罩下,消費者購物行為正悄悄改變。HAPPY GO品牌創新事業部總監劉艾薇表示,當前的消費者不僅重視商品的價格與價值,行為也越來越碎片化,會同時在線上、線下、電商、團購、甚至是網紅等多元通路了解與購買商品。「在這樣的狀況下,品牌主與行銷人員若仍以單一通路的角度去理解消費者,數據洞察的深度有限,唯有以『消費者』為核心,進行消費行為的全面理解,才能看見真正的需求與動機。」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而這也是AI賦能的「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一推出就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原因:它不僅能結合顧客關係管理(CRM)與會員特徵分析以精準描繪顧客輪廓,還能透過行動洞察幫助品牌生成最貼近顧客需求的文案,進行進階個人化行銷方案。

劉艾薇更解釋,對於尚未導入CRM的品牌主,「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有助於其快速勾勒顧客樣貌與需求,而對已經擁有CRM與顧客資料平台(CDP)的品牌主與行銷人員,它則提供另一種價值。「品牌擁有的交易數據是確實發生的,但是,會員資料多是由顧客自行填寫,真實性與即時性難以確認,我們的服務有助於品牌彌平缺口,更精準地檢視顧客真實狀態、更新與分析特徵、擴充顧客維度,以及持續追蹤(人群)動態指標,『固客』與『獲客』同時並進。」

影響消費行為的不僅僅是市場環境,HAPPY GO共感行銷事業群總監江盈美提醒,隨著顧客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其所在意的議題與需求的商品服務也會隨之改變。舉例來說,當消費者愈來愈重視自我價值,對於能強調個人體驗的課程或服務,自然會有更高的關注與購買意願。「品牌主若能抓住這些價值觀的轉變,並將商品背後的故事與消費者重視的事物連結,就能大幅提升顧客的好感度與採購意願,創造品牌成長曲線。」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化身品牌獲客與創收的關鍵武器

根據統計,HAPPY GO累積實名制會員人數已突破1,100萬名,全台每2人即有1人是HAPPY GO會員,會員資料種類豐富且多元,含括消費數據、行為數據與態度數據,如每年超過50億點數消費軌跡,在零售、電信、金融、交通、電商等通路的消費行為軌跡,以及會員態度與消費偏好等數據,讓品牌與行銷人員可以深入且多維角度了解消費者樣貌。

劉艾薇認為:「在快速變化的消費市場,透過AI與數據結合的CRM⁺AI平台,以顧客洞察找到關鍵連結,提升顧客體驗與轉換效益創造品牌價值。」舉例來說,只要透過隱碼技術比對雙方會員資料庫,品牌即可在「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的儀表板上,清楚掌握顧客的真實輪廓與生活樣態,還可進一步以會員分級或分群的方式進行分析,如新客、既有客、流失客與沉睡客的生活軌跡、購物特徵與偏好等,藉此生成可觸動其心的廣告文案、優化媒體投放策略,並且以精準設計的贈品與之互動。

以某知名美容保健品牌為例,透過「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不僅今(2025)年上半的新客成長率高達74%,既有客的回購率也提升15%;另一家健康居家品牌則透過產品OMO導客擴大潛力新客挖掘,並在甫結束的父親節檔期營收貢獻達到三成,後續將持續深化新客經營以發揮行銷綜效。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品牌應加速與加深對顧客的細膩理解,並透過有溫度的連結與互動,才能超越當下創造新商機。」江盈美認為,消費旅程才是致勝關鍵,品牌以「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掌握消費者輪廓與所處的消費旅程階段後,可以透過API串聯、點數兌換等多元互動模式,即時追蹤需求、強化體驗,達到消費者、品牌與生態圈的共贏。

展望未來,HAPPY GO除因應市場潮流持續深化會員輪廓與樣貌,如因應寵物經濟崛起了解會員在這個領域的需求與偏好,還會因應會員需求擴展點數經濟生態圈,以及提供可成為品牌變現引擎的關鍵解方,極大化行銷成效與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