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RP龍頭大廠SAP舉辦NOW Taiwan年度大會,SAP全球副總裁暨台灣總經理陳志惟分享趨勢觀察,其中特別強調在企業永續碳排管理和財報系統的結合,是不可不重視的趨勢,而在整套管理流程的8大能力中,許多類似解決方案都只停留在「第一層」,SAP擁有的ERP系統深入連結,成為最關鍵的優勢。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國內產業將受到實質衝擊,企業計算供應鏈的碳足跡、盤查自家碳資產,以及製作永續報告等步驟,都可能影響企業在國際貿易上的發展。
SAP台灣客戶諮詢負責人吳孟穎表示,看到很多公司依舊以線下人工處理的方式來產出ESG報告,但面對各國法規、企業成本等問題,讓出口這件事更加複雜。陳志惟補充,ESG現在和風險、成本都掛勾,和財報已經密不可分,不能再以兩份的形式單獨處理。
8大能力掌握多少了?SAP靠深度應用佔先天優勢
SAP在分享中列出企業完整管理碳排必須擁有的8大能力,從最基礎的碳排管理,到碳交易、投資、風險管理等高階應用,其中切割成密密麻麻的細節,每一個步驟都在SAP的守備範圍內,可以做到碳排放管理、將所有供應鏈資訊都加上,並透過碳會計形成碳帳,下一步就能快速因應碳交易。
陳志惟指出,其實很多主打這塊市場的廠商,提供的功能都還停留在圖表的最上層,也就是「碳排管理」的階段,頂多進入「分析預測」就已經算高階,但對於真正融入客戶的產銷人發財系統,資料串接和使用的順暢度,都還有很多挑戰要克服。
而SAP卻具有先天優勢,「客戶本來就已經在用我們的ERP、會計系統了,如果我們能用這些資料產出財報,當然也可以用同樣邏輯產出碳報表。」假設一家製造業公司在計算成本時,系統有區分銀、銅、鐵三種料件的三種成本,這時候只要把三種料件的「碳排成本」也加上去,就可以輕鬆完成計算,不用整套系統重新設計。
陳志惟表示,不是說別家做不到,而是說他們需要花更大努力、更長時間,完整度也不一定夠,因為產銷人發財非常複雜,光是製造地、製程、選料不同,碳的數值結果就不一樣,但這些對SAP來說很直覺也很自然,因為和目前的工作內容高度重合。
不過SAP在產業中也看到,目前真的擁有八大能力的企業客戶「基本上還沒有任何一家」,還一步步在努力,目標是盡快把供應鏈的範疇3碳排也納入計算。
「不造成客戶負擔」,SAP和微軟、谷歌等大廠合作打團戰
近期SAP和微軟、Google、IBM都牽起合作,對此陳志惟指出,選擇打團戰有幾個原因,首先是自家做的還不夠好的地方就請夥伴幫忙,再來是因為「客戶已經用了別家的解方,跟我們在同一個環境裡面作業,我何必造成客戶負擔?乾脆合作一起推出產品。」尤其這幾年科技大廠的方針都轉變,開始用力共創,一改排他、獨善其身的作風,推動產業一起進步。
至於近期剛宣布和微軟有更深入的AI合作,把聊天機器人Copilot整合到人資系統裡,讓人資雲AI化,陳志惟表示目的是讓產品用起來更順暢,尤其是加強資安能力,「我們不會為了AI而AI。」今年即將發布的解決方案,預計可以產生洞察、加速企業決策流程。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