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拚6G組成強大保護傘,台灣卻「不在傘下」?台廠怎麼參與3GPP?關鍵在這
02

國際拚6G組成強大保護傘,台灣卻「不在傘下」?台廠怎麼參與3GPP?關鍵在這

6G通訊已被世界主要國家列為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台灣也正努力朝著先進網路發展,衍生出創新應用和AI服務,但台灣該如何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戰略夥伴?
2023.06.16 | 5G通訊

引領全球行動通訊技術發展的3GPP,在台灣舉行為期5天的會員大會,討論6G網路先期需求。當6G通訊已被世界主要國家列為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對於6G產業的趨勢與發展,台灣該如何參與國際論壇而有機會搶先布局,甚至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這些疑問,都是台灣資通訊產業及供應鏈不斷思考的議題。

經濟部工業局主辦「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進行一系列專題演講,來自科技界高階管理階層及領袖一同與會,其中,現場也以座談形式,進一步討論「台灣如何更好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制定」。

在關鍵座談中,由《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主持,與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技術長斯克拉斯(Adrian Scrase)、蘋果公司3GPP標準化負責人張大偉(Dawei Zhang)、美國商務部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NTIA)資深政策顧問亨利(Dan Henry)等人齊聚,探討6G新興技術發展之外,以及台灣到底該如何進一步參與國際電信通訊標準組織。

「台灣如何更好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制定」論壇
「台灣如何更好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制定」論壇,由左至右分別是《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歐洲電信標準協會技術長斯克拉斯(Adrian Scrase)、蘋果公司3GPP標準化負責人張大偉(Dawei Zhang)、美國商務部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資深政策顧問亨利(Dan Henry)。
圖/ 楊絡懸攝影

國際電信通訊標準組織都在做什麼?如何分工?

談到6G通訊標準的制定,斯克拉斯首先分享國際電信聯盟(ITU)、全球行動通訊標準組織(3GPP)及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等3大電信通訊組織如何展開合作,他認為,最明確的任務就是「獨立分工、緊密交流」。

舉例而言,國際電信聯盟是為下世代通訊制定較大的框架或願景,並嘗試協調這一代所需的頻譜要求;3GPP進一步推動相關目標的技術工作。至於歐洲電信標準協會,則類似於監管的角色,將3GPP制定的標準內容,延伸發表為「歐洲標準」。

「三者之間看似各自獨立,卻也緊密互助合作,每個環節也都息息相關——這就是確保成功制定出6G通訊標準的關鍵,也是下一代的保護傘。」斯克拉斯強調。

其次,基於公共安全的需求,美國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NTIA)在獲得3GPP的相關政策討論後,負責觀察標準化機構提供的管道,進一步了解產業市場的動態,看看哪些政策可以實施、哪些無法落地,再與3GPP溝通協調。

「我們也幫助協調美國政府內部的其他聯邦機構。」亨利表示,像是聯邦調查局(FBI)、美國國防部,或緊急救難網路管理局(FirstNet),確保這些局處單位的任務方向及合作狀態,順利發展為「美國標準」。

因此,綜合以上兩點,不論是「歐洲標準」,或是「美國標準」,簡單來看幾乎就和「全球標準」一樣。換言之,經過3GPP大會討論出來的方向,將直接轉化為美國標準、歐洲標準,亞洲如日本、韓國、印度,甚至是中國標準,而且「所有標準都一致」。

台灣政局充滿挑戰,卻仍有「強大發展機會」

「那台灣如何參與呢?」王志仁提問,國際電信聯盟就像是一把大型的保護傘,但是,台灣現在不在傘下,也不是相關成員,主要是台灣海峽的對岸有著不太友好的鄰居。面對這種阻礙,台灣該如何積極、或者間接地與國際電信聯盟產生聯繫?

斯克拉斯回應,就他代表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的身分,他無法評論國際電信聯盟,但他認為,台灣產業確實可以參與國際電信聯盟的相關活動,尤其看見台灣資通訊產業可以自由參與3GPP大會,「雖然目前確實有一些政治因素,但整體看來,台灣參與標準化進程並沒有任何阻礙。」

首次探訪台灣的亨利也說,台灣產業確實存在非常大的機會,可以參與國際電信聯盟和3GPP,並與國際代表團密切接觸,也可以前往美國國際事務辦公室發表言論,「大家都想要在知識體系中聽到更多專業意見,然後進一步內化。我認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台灣企業走向全世界。」

也就是說,儘管台灣政局帶來挑戰,現場與會嘉賓仍鼓勵台灣產業可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進程,他們也建議,台灣專家代表方可以在如國際電信聯盟在內的論壇上,貢獻出台灣產業的專業知識和見解。

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
經濟部工業局主辦「次世代通訊技術高峰會」進行一系列專題演講,來自科技界高階管理階層及領袖一同與會,其中,現場也以座談形式,進一步討論「台灣如何更好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制定」。
圖/ 經濟部

通訊發展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加強合作」帶來集體利益

另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有許多公司正積極投資低軌衛星的開發,這也是台灣產業想要切入的重點目標之一。就蘋果公司的角度,衛星和地面通訊如何整合並在未來發揮作用?或者觀察到什麼6G及衛星通訊的關鍵?

張大偉擁有參與蘋果公司3GPP標準化15年的經歷,他認為,手機的「非地面網路」(NTN)或衛星功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機會,可以使通訊網路達到更好的覆蓋範圍,讓更多地方的人使用,並加強基本的生態系統整合,因此他相當歡迎透過3GPP制定全球標準化版本。

所謂「非地面網路」,是利用太空或高空載體,例如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低軌衛星等,在載體上配置通訊傳輸設備,藉此實現通訊網路覆蓋。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通訊技術可望於2025年至2026年趨於成熟,全球終端使用者的行動裝置將有機會搭載衛星通訊功能。

然而,非地面網路的最大挑戰,不全然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加強合作」,從中發展強大的「商業模式」有效整合衛星產業鏈,並進一步產生「殺手級應用」。

張大偉指出,蘋果公司認為「移動生態系統」很重要。觀察3G至5G發展的先進技術,每一代持續部署的時間約10年,花費的資金遠遠超過20兆美元(20 trillion),比美國每年的GDP都還要大,「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發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主宰、決定全球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

「這不是零和遊戲,你贏了,我輸了;反而是,你贏了,大家一起贏了。」張大偉強調,供應鏈之間並不是彼此競爭,也不只是用更低成本拿到更好的服務,而是在互助的前提下,不斷強調全世界移動生態系及產業間合作的重要性,透過通訊技術進步帶來集體利益。

台灣產業「應透過不同角度」關注3GPP

至於台灣產業如何參與3GPP,張大偉建議,其實可以透過不同角度關注3GPP的動向,「就像我們在2008年推出iPhone時,當時我們也還不是3GPP成員,但iPhone已遵循了3GPP的標準、設計、合規性和應用測試,讓我們可以在世界各地銷售。」

張大偉表示,蘋果公司後來也更進一步參與3GPP。因此,他認為,可以先觀察全世界人們所需的資源,按照3GPP的標準來建立觀點和共識,「基本上不要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而是用多元方式跟著3GPP準則。」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