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簡稱「網信辦」)對外宣布,經過一個多月的審查,發現美國美光科技產品存在較嚴重的網路安全問題,對中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恐影響中國國家安全。
有鑑於此,中國「網信辦」依法作出不予通過網路安全審查的結論。按照中國「網路安全法」等法規,「網信辦」要求中國國內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
這是中國對這幾年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設下產業諸多禁令的反擊。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最大應用市場,對美國半導體產品依賴度高
自從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許多中國高科技、半導體公司,陸續被列入實體清單,美國政府限制美商將高端產品、技術,對這些公司的輸出。
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禁令,管制14/16奈米(含)以下,的半導體製程設備對中國輸出。DRAM 18奈米(含)以下,NAND128層(含)以上的製程設備,除非取得許可,否則不准輸出給中國廠商。
美國一連串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設下限制措施,中國方面想必累積不少怨氣,不少中國民眾對美國的制裁,心中恐怕忿忿不平。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最大的應用市場,照理說中國擁有強力的反擊籌碼,可以用禁止某些美國半導體公司的產品在中國販售,以反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
美商的半導體也是中國出口全球的電子產品不可或缺元件
然而客觀的事實是中國對美國半導體產品的依賴程度高,美國公司的半導體是中國組裝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元件,而且很多半導體沒有恰當的替代元件,因此中國不敢貿然出手。
經過3年多,美國對中國的限制,一波比一波強,讓中國政府不得不對美光出手,向美國宣示中國也有反擊的手段。
這次中國「網信辦」祭出美光產品有網路安全疑慮,要求中國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應停止購買美光產品,這應該是針對資料中心、電信運營商等,不得使用美光的記憶體,主要是針對伺服器用記憶體。
中國「網信辦」沒有明確規範美光的那些產品不安全,留下彈性的空間,可以成為爾後談判的籌碼。
美國對中國此項措施相當不滿,部分美國參議員要求對中國報復,諸如將長鑫存儲列入實體名單等。
在中國開始對美光產品進行審查時,美國即料到中國會限制美光產品的銷售,因此美國政府要求韓國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等記憶體廠商不得填補美光因禁令產生的市場缺口。
不過在商言商,美國這種要求恐怕難以奏效,原廠可能會遵守美國政府的要求,然而代理商可以透過迂迴管道邁進中國,主要是記憶體是通用產品,規格一致,很容易流通。
禁令在即,但美光逆勢擴大對西安投資的背後意涵
弔詭的是,最近美光宣布將購買力成在西安的封裝廠,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力成西安廠於2014年設立,主要客戶為美光,提供美光供應全球電腦使用「WBGA封裝技術」的DRAM。
依2016年1月簽訂的合約約定,合約滿6年後,美光有權利購買力成西安廠的資產,最近美光正式向力成提出決定購買力成西安廠的通知。
除此之外,在中國剛宣布對美光產品實施禁止購買的消息後,美光宣布,該公司將對在中國西安既有的封裝廠,投資人民幣43億元,擴大產線。美光在中國社群媒體微信上宣布,美光將採購設備,增加組裝產線,將創造500個工作機會,美光在中國的員工人數將增加到超過4500人。
美光這種逆勢投資的操作,想必有背後的理由,藉由增加在中國的投資,緩和中國政府的情緒,希望能降低對美光的打擊力道。
美政府對中半導體禁令執行力道趨緩,後續值得觀察
另二值得注意的發展,最近傳出美國將延長台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在中國半導體廠輸入先進製造設備的豁免期限,原來台、韓在中國晶圓廠進口先進製造設備的豁免期限到今年十月到期。同時也傳出美國可能放寬台積電、三星電子,在中國增建現有產線的限制。
長鑫存儲申請進口生產設備,也在最近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原本長鑫存儲對外宣稱該公司將增加17奈米產線,這違反美國對DRAM設下18奈米以下的規定,不過長鑫存儲對美方解釋它的17奈米其實是19奈米的第三代,美國接受長鑫的說法,通過長鑫的申請。
這種發展顯示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設備、產品等禁令,有較緩和的做法,主要的原因是避免美國廠商因禁令喪失太多的生意,造成損失。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對美國對中國的禁令,頗有微詞不以為然,他認為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市場,少掉中國市場對美國廠商損失巨大。
在企業界的壓力之下,美國政府不得不放緩對中國半導體市場的打擊力道,只要不跨越先進製程的藩籬,在成熟製程的範疇內,美國政府會放手給廠商去做它們的生意。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