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花錢矛盾,環保愛地球又愛快時尚!但卻是品牌佈局的機會,為什麼?
Z世代花錢矛盾,環保愛地球又愛快時尚!但卻是品牌佈局的機會,為什麼?

「環境永續」是現在年輕消費者,尤其 Z 世代相當關注的話題。跟其他世代相比,Z 世代更願意購買二手商品,也更願意隨身攜帶環保餐具;然而,在接受調查的人中,又有 58% 的美國 Z 世代同意他們需要「物質」商品,在價格妥協下,對 Shein、H&M 等快時尚品牌忠誠,呈現兩極局面。

為何 Z 世代會陷入這樣的狀況?品牌該重視 Z 世代這樣的想法嗎?消費者在天平兩端拉扯時,品牌該如何從中取得商機?

重視環保的 Z 世代,買完快時尚會「內疚」

與戰後嬰兒潮世代相比,90 後的 Z 世代更有環保觀念。根據加拿大市調公司 GlobeScan 的報告,有興趣購買二手產品的比例,分別是 34% 和 71%、自帶可重複使用容器去商店是 36% 和 71%、選擇使用回收材料製成的產品是 46% 和 71%。另一間調查公司 First Insight 的數據則顯示,近 30% 的 Z 世代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改善環境,23% 希望減少生產廢棄物,22% 希望減少碳足跡。只有 7%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永續購物是為了迎合社會趨勢,代表 Z 世代是發自內心的想更環保。

然而 Z 世代的消費行為,卻和心態面「表裡不一」,最大原因在於這個客群還沒有錢。同樣在 GlobeScan 的報告中,有 58% 的 Z 世代選擇「非常」或「有些」同意他們需要更多「物質商品」,才能感到幸福。因此只能對 Shein、H&M 等快時尚品牌或 Walmart、Amazon 等大型電商忠誠,而在消費過後,他們也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感到內疚。

能夠創新並解決 Z 世代在購物和對環境的最惡感之間矛盾的零售商,就有機會贏得環保意識購物者的心。不過這並非一蹴可幾,企業必須需要重新思考整個商模,包含材料和市場行銷,勢必都得大幅調整,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和影響力的商品。運用創新解決矛盾,才能讓永續購物不像是一種妥協。

Z 世代影響力擴大中,品牌誤區不可忽視

即使 Z 世代並非目前的消費主力,但品牌仍不可忽視此客群。首先,他們能大量影響 X 世代的長輩。在 First Insight 的報告中,受 Z 世代影響,X 世代消費者對於購買永續品牌的偏好增加了近 25%,願意支付更多費用來購買永續產品的意願增加了 42%。2 年前,所有世代的消費者中只有 58% 願意意為永續商品選擇支付更多費用,但現已有近 90% 的 X 世代消費者表示,他們願意為永續產品支付額外的 10% 或更多費用,而 2 年前這個比例僅為 34%。

Z 世代亦正慢慢累積財富中。根據美國線上商業媒體 Insider 的估算,2030 年 Z 世代將占全球收入的 27%,並且在 2031 年取代 Y 世代,成為消費主力。面對此情況,品牌也須提前布局,確保未來幾年塑造的品牌個性能與這群消費者一致,走入他們的心,讓自家商品成購物首選。

Z 世代拉扯的理念,成了許多品牌對消費者想法的誤區。從 First Insight 的數據能看到,有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願意為永續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但同時有三分之二的零售商則認為,消費者不會為永續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而是認為消費者購物時看重的是「品牌」,這可能造成品牌在設定商業戰略上判斷錯誤。實際上只有 56% 的消費者認為,品牌名稱是重要的,但卻有 75% 的消費者在下單前會先考續商品的永續性。

減少廢棄物、讓價格更親民,品牌能變得更受歡迎

品牌若能從拉扯兩端取得突破點,就有機會「見縫插針」搶得商機。品牌可以試著讓永續更「親民」,打破永續產品比普通產品更貴的迷思。不一定要降低生產成本,品牌也能試著將商模改成租借制,或將販售二手商品做為選向。不但能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參與度,當新產品不再成為公司唯一的收入來源,也有助於幫助品牌告別快時尚和一次性商品。

生產過程中減少一次性浪費,也有助品牌更永續。美國零售商 Target 就推出了「Target Zero」系列,讓包裝可以進行再填充、堆肥、回收,有助於減少塑料廢物;電商品牌 Grove 和 Blueland 則提供可再填充替代品,取代一次性家用清潔產品;瑞士公司 On 開發出一款運動鞋,淘汰的舊鞋可送回原廠絞碎、熔化,重新製成新鞋,實現運動鞋的生命週期零浪費,後續只要靠訂閱制,確保消費者能協助回收舊鞋即可。當品牌散發環保思維的同時,也能一併宣傳「不要退貨的理念」,創造雙贏局面。

若購買商品能減少對地球傷害,讓消費者不用做額外努力就能救地球,更能一舉提升品牌好感度。例如 Walmart 的「Clean Beauty」系列產品,就標榜不含有害地球的化學物質;The North Face 的 Renewed 服裝系列,在強調材料永續持續性的同時,也強調其耐用性,讓消費者可以用相對低的代價,獲得更多冒險的機會。

喜歡永續產品和瘋狂購物,雖然看似兩個極端,但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其實兩者並不衝突,更可能是品牌突破重圍的好機會。未來幾年將重心放在發展永續和滿足 Z 世代消費者的產品,絕對能助品牌在布局上一臂之力。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Forbes(1)Forbes(2)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