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融資環境持續低迷,而在所有產業中,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站在海嘯第一排。
根據研調機構CB Insights在上週發布2023 Q2全球金融科技狀況報告,與上一季相比,該領域的融資金額從151億美元大幅減少至78億美元(-48%),來到2017年以來的最低點;融資交易量也連續第五個季度下跌,剩845筆。
CB Insights指出,金融科技產業的融資額跌幅劇烈,部分原因是美國金融支付商Stripe在今年3月份剛完成65億美元的鉅額交易,而本季度沒有出現類似的案件。另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金融科技產業受到今年3月中旬的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影響,融資金額可能退回2020年的水準,當時候多數地區因為新冠狀病毒(COVID-19)而陷入停滯。
《數位時代》將CB Insights的資料整理成圖解:
發現一:支付,是金融科技產業裡跌幅最大的類別
與上一季相比,支付公司(payments)的融資金額下降75%至20億美元,不僅創下6年以來低點,也成為金融科技產業中跌幅最大的類別;此外,支付類型的融資交易量也有所下降,從172筆降至148筆(-14%)。
根據CB Insights,其他金融科技服務——包含銀行、保險科技(insurtech)、財富科技(wealthtech,指協助財富管理服務和投資流程)、線上貸款(digital lending)與資本市場——的融資金額也通通下滑。
發現二: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是唯一融資金額正成長的地區
比較各地市場情況,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在2023 Q2吸引5億美元的融資金額,成為唯一一個金融科技融資金額正成長的地區(+150%)。單看融資交易量的話,該地區保持69筆不變。
CB Insights補充道,該地區最大規模的一筆交易是位於開曼群島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平台Kross Wallet,該平台籌集1億美元的種子輪資金。
這裡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市場轉變:過去的「頂級交易」(此處定義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金額),通常來自巴西或墨西哥,但在本季度、前5大規模的融資案件中,有3筆流向開曼群島。
發現三:金融科技的IPO市場略有復甦
雖然金融科技的融資情況在本季度表現不佳,但IPO市場略有提振,有5家公司成功出場。
根據CB Insights,5起IPO案件都來自美國以外的金融科技公司,亞洲地區佔4件。
如果只看併購(M&A),全球的金融科技併購交易量減少,與上一季相比,Q2下降20%至142件。值得慶幸的是,仍有兩筆併購交易突破10億美元大關:那斯達克以10.5億美元收購資本市場、風險管理與合規解決方案提供商Adenza,成為領頭羊;Visa則以10億美元收購金融基礎設施平台Pismo 。
總結來看,全球市場目前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了投資人對金融科技產業的興趣。美國金融數據公司PitchBook分析師James Ulan與Rudy Yang就指出,「我們預計投資者在短期內將保持謹慎,並且繼續尋找正在獲利的公司」。
參考資料:CB Insights、Spglobal、Techcrunch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