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入列《時代》AI百大影響力人物!她如何讓全民決定AI,而不是少數工程師?
唐鳳入列《時代》AI百大影響力人物!她如何讓全民決定AI,而不是少數工程師?

時代雜誌(TIME)公布「人工智慧(AI)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TIME 100/AI)名單,數位部長唐鳳雀屏中選,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台裔美國聯邦眾議員劉雲平也榜上有名。

時代雜誌AI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唐鳳入榜「塑造者」類別

這份名單分為4大類,分別包括領導者(Leaders)、創新者(Innovators)、塑造者(Shapers)及思想家(Thinkers),唐鳳名列塑造者類別。

TIME 100.jpg
時代雜誌公布人工智慧(AI)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TIME 100/AI)名單,唐鳳、馬斯克、Sam Altman入列。
圖/ TIME

名單包含許多全球知名人物,例如人工智慧公司xAI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聊天機器人ChatGPT研發公司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以及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

「公民駭客」唐鳳轉型政府官員,任數發部長任務艱鉅

時代雜誌報導,唐鳳身為台灣數位發展部的首任部長,其任務可謂相當艱鉅。自2022年上任以來,這位由「公民駭客」轉型為政府官員的唐鳳不僅要努力確保台灣的「數位韌性」(digital resilience),還要設法應對人工智慧給台灣新興民主帶來的風險和機遇。

報導指出,儘管全球各地的許多政治人物都致力設法保護民主,免受人工智慧黑暗面的影響,但唐鳳正在探索如何利用AI來強化民主,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監管方面。

延伸閱讀:唐鳳的99個AI時代關鍵思維:開會10年都決定不了的事,她是怎麼解決的?

今年稍早,她與國際非政府組織「集體智慧計畫」(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 CIP)合作,並推出「對齊大會」(Alignment Assemblies)專案。這個線上論壇讓公民能夠參與討論一系列廣泛議題,包括人工智慧的用途、倫理、監管和影響等。

這個論壇使用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參與者可挑選有興趣的主題來參與討論,並透過調查分享他們的觀點。調查將詢問參與者,他們是否同意「政府應放慢發展人工智慧的腳步」等。此外,數位部也將在台灣各地舉行AI相關議題的面對面討論。

唐鳳
唐鳳推動公民參與和政策透明。她參加的會議經常被錄音、轉錄,並直接上傳到數位部的官網。這已成為她治理的核心支柱。
圖/ 江凱維(Kaii Chiang)攝影

唐鳳表示,這類合作計畫「使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更具擴展性。它還可以讓人工智慧的發展更加民主,因為有權決定AI應該如何運作的不僅是頂尖實驗室的少數工程師,還有人們本身。」

報導指出,事實上,台灣政府過去也曾採用這種協商方式進行治理,最值得注意的案例是在2015年,Uber引發計程車司機強烈反對一案,政府最終將民眾建議納入政策 。唐鳳任內出現了一種粗略共識,包括公民參與和徹底的透明。她參加的會議經常被錄音、轉錄,並直接上傳到數位部的官網。這已成為她治理的核心支柱。

延伸閱讀:唐鳳讓數位科技防疫於無形,「天才IT大臣」讓世界看見台灣

唐鳳說,「如果任何群體認為AI當前的發展路徑在某種程度造成傷害,導致我們所說的『知識不正義』(epistemic injustice)—也許他們是原住民族群,也許他們的學習方式與當前主流AI的訓練假設不同,也許他們有不同社會規範,那麼就要有一種方法,讓他們能達成粗略共識,就像我們針對Uber議題所做的那樣。」

他還說,「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重新訓練AI模型,或與AI服務供應商合作,量身訂做可滿足當地民眾需求的AI,而非要求民眾適應主流AI正在做的事情。」

Nvidia黃仁勳,推動AI革命微處理器

針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時代雜誌報導,黃仁勳秉持著自小追求視覺效果的熱情,在1993年創立了輝達(NVIDIA)。該公司最初的使命是為日益奇幻且強調身歷其境感受的遊戲製造顯示卡。如今,位於加州聖克拉拉(Santa Clara)的輝達已成為推動AI革命微處理器的全球主要生產商,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中狂飆191%。今年8月底,輝達的市值甚至達到1.1兆美元。

43976273442_40b31d247d_k.jpg
輝達創辦人在SIGGRAPH發表圖靈架構的工作站Quadro RTX顯示卡。
圖/ NVIDIA

隨著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爆炸式成長,市場對輝達晶片的需求也大增,輝達於8月4日推出最新的GH200處理器,大幅縮短演算訓練時間。

黃仁勳今年5月在台北國際電腦展表示,「我們已經來到新運算時代的轉捩點,現在人人都是程式設計師,你只需要對電腦下達指令就可以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關鍵字: #AI #唐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從ESD防護IC到微系統工程:晶焱科技以BCD製程跨足霍爾電流感測領域,布局車用與AI伺服器電源市場

走進晶焱科技,很難不注意到企業牆上掛著的一段話:「積體電路與微電子系統的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設計,不只是高深的學問,更是一門追求極致工藝的精品藝術。」這句出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柯明道的話語,也正好體現了晶焱科技過去二十年來在技術領域持續深耕、追求極致的最佳寫照。

作為國內的IC設計公司,晶焱科技長年專注於電子產品中那顆不起眼、卻肩負系統安全重任的防護IC。「看似沒什麼存在感,但如果沒有它,輕則訊號中斷,重則整個系統癱瘓。」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笑著說,也因此所有用過筆電、手機、電視或AI伺服器的消費者,或許都曾經間接受惠於晶焱科技的這門技術。

從守護到進攻,晶焱科技瞄準霍爾電流感測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
晶焱科技總經理姜信欽博士強調,從靜電防護到電流感測,團隊深耕超過20年,致力於在保護與訊號品質間取得最佳平衡。
圖/ 數位時代

姜信欽回憶,晶焱科技自1998年投入ESD研究,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市場,花了七年蹲點。如今,團隊已累積超過400種產品規格,滿足不同電子產品的需求。而這背後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防護」與「不干擾訊號」間取得平衡。姜信欽說,過高的箝制電壓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完全防護,過低的話則可能會過早啟動防護機制,影響正常運行。「難的是要像避雷針一樣,瞬間導走危險電流,卻不影響正常訊號的傳輸。」

雖然在ESD防護市場打下基礎,但姜信欽也坦言,單靠防護IC未必能支撐企業規模與競爭力。「留在舒適圈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想找出下一條能跟臺灣半導體共同成長的路。」而這條路,就是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Hall Current Sensor)。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
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說明,透過磁場感測可精準掌握電流變化,尤其適用於電動車與AI伺服器電源電流監測。
圖/ 數位時代

所謂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是透過偵測電流所產生的磁場變化,進而反推出電流大小,達到非侵入式監測,避免干擾原本電路的運作。晶焱科技設計開發部資深經理楊鴻銘博士補充說明,傳統作法通常會將感測器直接串入電路中,但這樣往往會影響電流本身。「我們現在是利用磁場感測的方式,完全不會干擾訊號流。」他說。尤其在電動車產業快速崛起之際,這樣的方案更顯關鍵。因為電動車在瞬間加速或充電時,經常出現突波電流,若偵測不夠精準,可能就會影響整體能效與行車安全。姜信欽也表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能在有限空間內精確掌握電流變化,正是車用領域最迫切需要的技術。

姜信欽進一步透露,其實在創立晶焱科技之初,就同步規劃了兩條技術賽道:一條是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IC,另一條則是類比IC。當年之所以先選擇投入防護IC領域,主要是因為較容易找到市場需求。而隨著AI伺服器、電動車與綠能應用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電流精密監測的需求急遽攀升,也讓晶焱科技看見切入霍爾電流感測器的絕佳機會。「現在所有電子產品都在往微型化發展,傳統電流感測模組體積太大,根本無法塞進未來的車用或伺服器設備裡。」姜信欽說。

鎖定AI、車用與綠能場景,晶焱科技迎向藍海市場

然而,要做出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遠比外界想像困難。除了必須解決溫度漂移問題,更要處理雜訊、封裝熱效應,以及如何讓感測器在不同電流範圍都能保持精度。「這不是單純的IC設計,更是一個微系統工程,必須同時理解電、磁、熱三種物理效應。」姜信欽坦言。過往若要自行投資,研發時程往往得拉長到五年以上,且這方面技術臺灣其實是相對缺乏的。

「計畫對我們來講就像沙漠裡看到水。」姜信欽口中的計畫,正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他表示,若沒有本計畫的支持,這顆產品恐怕還要再拖個兩年才能進入量產。

由於晶焱科技選擇採用高壓金氧半導體製程(BCD),改變傳統霍爾感測器使用雙極性製程(Bipolar)或外掛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元件的做法,並將霍爾元件、放大器與溫度補償電路全部整合在單一晶片中,這不僅大幅降低成本與體積,也顯著提升靈敏度。姜信欽表示,他們甚至在封裝內設計了特殊的導電結構,用以將磁場集中至霍爾元件上,進一步提高感測精度。「過去的霍爾感測器多是獨立模組,但我們希望將它做成一顆IC直接放進系統裡,這樣不僅能節省空間,還能實現自動零點校正與溫度漂移補償。」他說。

楊鴻銘補充指出,晶焱科技瞄準的市場涵蓋AI伺服器電源監控、電動車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 OBC),以及太陽能系統的最大功率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以AI伺服器為例,在直流-直流(DC-DC)降壓模組從48伏轉換至12伏的過程中,需要透過霍爾感測器即時監控電流並執行相位平衡。此外,晶焱科技的產品同時具備ESD防護與高隔離耐壓設計,能滿足車規與工規等嚴格標準。

迎戰千億市場新局,晶焱科技要以新技術開創新篇章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晶焱科技背後擁有一支穩健紮實的團隊,是推動技術不斷前行的最大後盾。
圖/ 數位時代

「未來臺灣很多AI伺服器大廠以及車廠,都將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姜信欽有信心的說。目前,晶焱科技的首款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IC,已進入客戶測試階段,預計最快2026年開始量產。雖然姜信欽謙虛地說市場量體規模難以預測,但根據晶焱科技內部的預估,到2032年全球高精密霍爾電流感測器市場將有望上看新臺幣1,000億元。對晶焱科技而言,這不只是開發新產品,更是把過去在ESD防護累積的工藝精神延伸到新的成長曲線。正如企業牆上那句話所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晶焱科技正用二十年的技術底蘊,敲開另一道更高的門檻。

「我們不是只想守住舊市場,而是要在下一個二十年,找到屬於臺灣IC設計的新位置。」姜信欽說。從電子產品背後默默防護訊號,到如今挑戰更高精度、更高附加價值的微系統設計,晶焱科技迫不及待要展開新的篇章。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創辦人:姜信欽博士
- 核心技術:靜電放電(ESD)防護 IC
- 資本額:新臺幣9.8億元
- 員工數:約15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