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緣政治」風險的催化下,美國、日本、德國政府積極邀請台積電到他們的國家設廠,並且提供補貼,以減輕台積電在國外建廠的高昂費用的負擔。目前台積電確定到美國、日本、德國興建晶圓廠。
台積電美國及日本的晶圓廠已經開始興建,預期分別於2025年、2024年開始量產。德國廠預計明年動工,2027年量產。
在此之前,台積電主要的生產基地皆在台灣。
27年來,台積電的全球化製造之路
1996年,台積電在美國的「力邀」下,成立子公司WaferTech,到美國華盛頓州Camas市,興建8吋晶圓廠,這是台積電首度踏出國門到海外設廠。
1999年,台積電與「飛利浦半導體公司」及「新加坡經濟開發投資局」,共同投資成立SSMC,在新加坡興建8吋晶圓廠。
隨著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台積電於2003年,到上海「松江」興建8吋廠,這是台積電首度到大陸設廠。接著2016年,台積電宣布投資30億美元,在南京興建12吋晶圓廠及設計服務中心,該晶圓廠導入16奈米製程,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晶圓廠。
2020年,台積電在美國的「敦促」下,宣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的5奈米晶圓廠。2022年12月,美國投資部分再加碼,將追加興建一座3奈米廠,原本的5奈米廠也升級到4奈米。投資金額,由原本的120億美元,跳升到400億美元。不過在今年7月,原預定於2024年年底量產的台積電美國廠,因工期延誤,加上與當地工會溝通不良,宣布量產時間推遲至2025年。
2021年年底,台積電宣布到日本熊本興建12吋晶圓廠,製程技術為22/28奈米、12/16奈米。與「索尼半導體製造」、「電裝」公司,共同投資成立「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JASM)公司,台積電占70%股權,「索尼半導體製造」占20%,「電裝」公司占10%。
台積電日本的JASM與索尼、電裝合資,除了符合日本政府補貼的條件外,索尼與電裝,將會是日本廠的主要客戶。JASM在熊本設廠,貼近索尼的工廠,除了就近支援索尼外,在建廠以及將來運作期間,也可獲得索尼的協助。
電裝是由豐田汽車分割出的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因此JASM的客戶,將來可能延伸到車用半導體公司。
JASM於2022年年中,開始興建,預計2024年年底,開始量產,目前進度符合規畫。
2023年8月8日晚間,台積電宣布將在德國設廠。台積電將出資約35億歐元,投資設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簡稱「歐積電」。
除了台積電外,「英飛凌」、「博世」(Bosch)及「恩智浦」(NXP),將各出資5億歐元,投資ESMC。台積電將占有ESMC的 70%股權,英飛凌、博世及恩智浦,將各占ESMC的10%股權。
ESMC與JASM都有具半導體製造、設計經驗的在地客戶合資
比較目前幾個海外的投資項目,與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廠採獨資相比,歐洲的ESMC與日本的JASM皆有合資夥伴。獨資方式對台積電而言,最重要的是可避免客戶與合資夥伴有利益衝突的嫌疑。
目前台積電在日本建廠順利,進度合乎預期,與美國廠因「水土不服」使建廠進度落後,高下立判。歐美人士工作習性及態度與東方人有很大的差異,台積電在德國設廠有合作夥伴,對將來建廠、營運會有很大的幫助。
何處設廠?地緣政治、供應鏈韌性、政府補助都是考量點
以台積電2022年地區(依客戶總部所在地區計算)銷售金額來看,美國是最大市場,占66.1%。其次為中國,占10.9%。台灣居第三,占9.3%。歐洲居第四,占5.5%。日本居第五,占5.3%。依接近客戶的角度來看,到美國設廠是合理的選擇。
2022年,台積電對總部設在日本公司的銷售額約37.8億美元(以美元:新台幣1:31.5計算),對總部設在歐洲公司的銷售額約39.3億美元。依此營業額規模,在日本、歐洲設廠有點「勉強」,背後原因除了是看好兩地區將來在車用半導體的成長幅度外,地緣政治風險也是另一重要的誘因。
另一有利的因素是日本、歐盟,皆祭出對設立晶圓廠的高額補助,這對台積電而言可以節省很多建廠成本。以此次台積電到德國「德勒斯登」市設廠,德國政府將可能補貼50億歐元。換言之,ESMC投入50億歐元的資金,可獲得政府補貼50億歐元,可以說是條件極為優渥。
日本方面已看到台積電的熊本廠帶來新的氣象,日本政府積極遊說台積電增設二廠。「歐積電」塵埃落定,德國成功邀請台積電設廠,對德國及歐洲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有很大的定錨作用。日本政府及德國政府分別給台積電高額的補貼,相信兩國政府對台積電抱有很大的期待。
ESMC瞄準車用半導體市場,又就近與博世共享製造生態系
ESMC計畫興建月產能4萬片的12吋廠,製程技術為22/28奈米、12/16奈米,主要瞄準「車用半導體」應用市場。英飛凌及恩智浦是車用半導體的領導廠商,加上博世是車廠零件的「一級」(Tier-1)供應商。
博世與各大車廠的關係密切,供應車用零組件。除此之外博世在德勒斯登有一座自己的12吋晶圓廠,生產車用晶片,該廠於2021年7月開始生產,耗資10億歐元。
除了新建的12吋廠外,博世也有6吋及8吋晶圓廠,因此對半導體的製造並不陌生。ESMC在德勒斯登設廠,可獲得博世就近支援,相信在「識途老馬」的帶領之下,ESMC的建廠之路,可以走得很平順。ESMC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動工興建,2027年年底,開始量產。
相較英特爾高調的建廠策略,台積電海外佈局則顯得步步為營
英特爾計畫在德國「馬德堡」興建兩座先進晶圓廠,預計將投入300億歐元,經英特爾多次爭取後,德國政府同意補貼約100億歐元。
英特爾在美國、歐洲大舉投資興建先進製程晶圓廠,「戰線」拉得很長,成果恐怕會與預期有落差。
與英特爾高調要求德國政府補貼,對比之下,台積電在海外設廠顯得「步步為營」,雖然亞利桑那州建廠期間有「雜音」,然而在客戶的支援下,相信會有不錯的成果。
台積電在美、日、德等地設廠,除了因應地緣政治的挑戰外,這三地科技是全球的佼佼者,台積電應該可以從這三地,獲得不少正向回饋。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