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新創高峰會直擊】41家台灣新創赴日找商機,國發會、JETRO如何看雙邊合作?
【日台新創高峰會直擊】41家台灣新創赴日找商機,國發會、JETRO如何看雙邊合作?

國家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於今(14)日在東京澀谷舉辦第二屆「Together, Go Big日台新創高峰會」,此次集結41家台灣新創前往日本,包含TapPay、KKday、FunNow、東聯互動(EUi)、Gogolook、奧義智慧(CyCraft)、Cubo AI、iKala,都在赴日名單內。

國發會:期待台、日聯手,共同往第三市場挖掘商機

「過去一年以來,我們很高興聽到許多台灣新創與日本企業的合作成果,」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比如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開發商Gogolook,與澀谷區政府合作防詐騙;KKday與神社「日光東照宮」,透過數位轉型改善使用者體驗及員工工作流程;奧義智慧與日本IT提供商ITFOR合作提供資安防護系統,都是雙方積極交流的最佳註解。

DSC_1574.jpg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
圖/ 曾令懷攝影

龔明鑫指出,台灣正積極發展下一世代的新創產業,包括5G、AI、精準醫療、再生能源等,這些領域都潛藏巨大商機。關鍵在於,台灣需要提高在這些新興產業中的競爭力,以此確保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至於台灣與日本的合作策略,產業面會聚焦在數位轉型(DX, Digital Transformation)、綠色轉型(GX, Digital Transformation)以及資安防禦3大面向。龔明鑫同時分享了台灣經驗,即透過加速培育創業人才、建立完善的融資與出場管道、改善稅制措施等方式,鼓勵企業投資或收購新創,有望驅動新一波的成長動能。

延伸閱讀:台灣新創闖日本有多難?找不到在地人脈、稅務複雜,2夥伴助攻解決通點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詹方冠處長則表示,日本新創如果想要在商業模式上取得驗證,可以考慮台灣,因為台灣的代工及製造生產基地具有優勢,「雙方甚至可以考慮合作,共同開拓第三地的市場。」

DSC_1635.jpg
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詹方冠處長。
圖/ 曾令懷攝影

「今年的峰會,期許有2個突破。」龔明鑫說, 第一個突破是對抗資本寒冬 ,由台杉投資、日本投資機構協力,為台日新創加碼投資基金,尤其瞄準生技醫療產業; 第二個突破則是打破市場疆界 ,期待台日企業能夠聯手,共同搶攻東南亞地區的數位與金融商機。

日本:期待5年內壯大新創生態圈

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理事河田美緒都也出席這場峰會。

萩生田光表示,日本政府在去年(2022年)向全世界宣布「新創元年」政策,目標是在2027年以前,打造出100家獨角獸新創企業與10萬家新創,成為世界領先的新創王國中心之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積極與台灣頂尖的新創加速器合作,協助日本新創到台灣(海外地區)發展,同時鼓勵台灣人來日本開拓業務。」萩生田光表示,不只如此,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提供高度人才簽證「高度專門職1號・2號」,目的是吸引海外的優秀人才到當地工作,「我們希望台灣創業者們,能夠利用這一制度在日本創業。」

DSC_1591.jpg
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
圖/ 曾令懷攝影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理事河田美緒則指出,台灣新創到日本發展有3個優勢:首先是新興領域的市場尚未飽和,包含上述提到的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在日本依然有發展空間;第二,日本正經歷一場非常重大的變革,因為它從未像現在這樣大力扶持新創企業,「我希望你們(台灣新創)能與日本企業合作,促進在地創新」;第三,日本無論是經商環境、法律、行政體系都是高度透明,有利於海外人士到當地發展。

「台日新創攜手共進(Together Go Big),希望能夠將這個口號變成現實。」河田美緒總結道。

DSC_1655.jpg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理事河田美緒。
圖/ 曾令懷攝影

延伸閱讀:2023創業大調查開跑:10分鐘填答,成就新創生態系拼圖!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