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Z世代想當「自由業」!過來人揭背後辛酸:當客戶是老闆,待遇可能更慘
7成Z世代想當「自由業」!過來人揭背後辛酸:當客戶是老闆,待遇可能更慘

你也想當自己的老闆嗎?根據Instagram舉行2024年趨勢調查,有3分之1的Z世代,認為在財務上取得成功的最佳方式是通過「某種形式的自雇(some form of self-employment)」。

《財星》表示,這代表來自印度、巴西、韓國、英國和美國的5000名年輕人越來越不相信美國夢,他們不再追求在同一間公司晉升並買下擁有白色圍籬的家,因為房價太高了,想獲得加薪往往需要找一份新工作,Z世代知道,經濟世界的遊戲規則和他們父母一輩不同, 他們擔心自己的財務未來,也經厭倦了這個職涯系統。

根據2023年自由工作在線平台Fiverr的調查,70%的Z世代認為,「自由工作者」是朝九晚五上班族的可行替代方案。年輕世代將眼光放到社群媒體上,因為網路世界看起來很像美國夢,當個YouTuber或TikToker,乍看下每個人的機會均等,而一旦成功,你就能獲得聲望、財富與彈性的生活方式。

但在正式離職前,想成為一名自雇者前,或許你可以先聽聽《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聯合創辦人、前任CEO亨利・布洛傑特(Henry Blodget)怎麼說。他在16年前創辦《商業內幕》,於此之前,他也一直「為自己」工作,擔任自由工作者、部落客以及顧問。

**你以為替自己工作就沒有老闆嗎?錯了,你的老闆就是你的客戶。
**

「相信我,客戶老闆可能和真正的老闆一樣要求嚴格、不合理、令人討厭——事實上,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布洛傑特說。

例如,客戶可以搞失蹤、對你大吼大叫並拒絕交付工作給你,還要求你與眾不同又出類拔萃,或者是因為一些不是你的錯的事情責怪你,向你承諾加薪卻又食言,甚至能在沒有警告或遣散費的情況下解僱你!當你自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你無法向人資尋求協助,因為打從你決定替自己工作的那天起,就沒有所謂人資部門了。

也許你會說,那我靠拍攝自己的生活換取廣告收入,不是勞務交換就沒有客戶老闆了。

「不,事實上你還是有老闆,還很多。」布洛傑特表示,你的新老闆將是社群平台與其演算法,比起人類老闆他們更複雜,因為你對他們的控制和影響力微乎其微,粉絲們更是一群善變的人,你必須不斷地改變、創新,才能避免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數百萬的內容創作者身上。

的確,Instagram老闆不會緊迫盯人,要求你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出現,對你進行考核或點評等微觀管理,但它依舊會帶來壓力與焦慮。

延伸閱讀:新鮮人平均薪資出爐:勉強破3萬關卡、期待薪資達3萬8,半數想兼職多賺錢!

Instagram
圖/ Shutterstock

簡言之,自雇可以很棒!但這不是靈丹妙藥。你的煩惱與壓力不會因為沒有「企業老闆」而消失,你甚至要一人包辦所有業務,開發新客戶、執行、讓他們滿意和準時付款,你得擔心員工的生計,還得兼顧自己原本理想中的生活節奏。

若你剛好擔任企業人資,或許你也能從這個「自雇」趨勢裡學到一點管理心得。因為,儘管自雇往往起頭很辛苦、工時長且財務壓力更大,但一項蘇黎世大學針對23個國家與地區的研究表明,這群人的工作滿意度卻比普通上班族高得多。

三大關鍵因素是:第一,他們有權決定何時、何地與如何工作;第二,他們能夠控制此工作要用到幾種不同技能與專業程度;第三,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對他人能帶來正面的影響。

因此,如果你發現你所在的組織員工敬業度低落,或許可以試著給他們一個更有自主性、多樣性和工作意義感的職場生活。

【延伸閱讀】
創業前後,工時從8小時跳到10多小時⋯為何還是想創業?
15年優秀人才創業當老闆,卻混得很慘⋯因為累積的都不是老闆格局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