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手機市場大預測:三星還是老大、低價機掰掰!旗艦機Galaxy S24有哪些AI亮點?
2024手機市場大預測:三星還是老大、低價機掰掰!旗艦機Galaxy S24有哪些AI亮點?
2024.01.03 | 3C生活

全球市占第一的手機大廠三星今(3)日宣布,將於台灣時間1月18日凌晨2點舉行發表會,推出年度旗艦機Galaxy S24系列。邀請函中寫下「開創行動AI新紀元」(Opening a New Era of Mobile AI),宣告AI將是旗艦新機的重要亮點。

三星Galaxy S24發布會

2024手機市場預測:AI手機大爆發、「低價戰」時代終結

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AI手機將在2024年迎來一波爆發,同時預測三星將是AI手機市占超過50%的領導者,2027年底全球AI手機出貨量將突破10億。

2024年除了AI手機的新因素加入市場之外,「低價戰」的時代也即將終結,定價600美元(約新台幣1.8萬元)以上的高階手機迎來歷史性高峰,在各家力拚高階機的策略下,蘋果在這塊市場的市占也受到衝擊。

三星將主宰「AI手機」市場!Galaxy S24關鍵字:AI、曲面、鈦合金

三星宣布於美國時間1月17日上午10點(台灣時間1月18日凌晨2點)於美國加州舉辦全球發布會,一改前兩年2月發表的時間點,在新的一年初始就揭曉Galaxy S24系列年度旗艦機,外界傳言是因高通提前發表「Snapdragon 8 Gen 3」處理器的原因,推進三星、OPPO等大廠發布旗艦機的時間。

三星S24渲染圖
三星S24預期會以AI做為主力亮點
圖/ 三星

邀請函中強調「開啟行動AI新紀元」,預期將把「Galaxy AI」做為最大亮點,並寫下「將顛覆人們既有生活、連續與溝通模式」, Galaxy AI 傳聞將擁有即時翻譯通話,以及AI搜尋等功能。

在外型上,渲染圖中看出最顯著的變化是S系列標誌性的曲面螢幕,將轉為平面,同時也傳出將和和蘋果iPhone 15 Pro同樣採鈦合金邊框設計,讓設備更輕更耐用。

三星S24渲染圖
三星Galaxy S24渲染圖
圖/ Windows Report

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去年底的預測指出,AI手機將在2024年迎來增強爆發,而三星和高通將是直接領導者,和摺疊機市場發展類似,三星可能在未來兩年佔據近50%的份額,其次是小米、Vivo、榮耀和 Oppo 等主要中國 OEM 廠商。而到2027年底,內建生成式AI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計將超過10億支。

延伸閱讀:華碩、宏碁、微星齊發AI PC,價格規格一次比!會是市場曙光嗎?

手機市場質變中!3萬以上「超高階」手機扮演火車頭

手機市場正在發生質變,不只有AI手機的新形態加入,定價600美元(約新台幣1.8萬元)以上的高階價格區間,將迎來歷史性的新高。Counterpoint預測,全球高階手機銷售量可能在2023年年增6%,創下歷史新紀錄,這和近年手機市場下滑的預期數字形成強烈對比。

Counterpoint Research手機市場2024
Counterpoint Research發表的高階手機市場成長報告。
圖/ Counterpoint Research

尤其是在中國、印度、中東、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 不少消費者選擇從中階價格區間,直接躍升至高階區間,銷售量可能在2023年創下新紀錄,其中印度是成長最快的市場

甚至在高階市場之中,推動成長的是最頂尖的「超高階」,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以上的機種銷量,佔據了整機高階機銷量的3分之1以上。資深分析師瓦倫.米蘇拉(Varun Mishra)指出,智慧型手機消費者在購買模式發生了巨大轉變,「考量到智慧型手機的重要性,消費者願意花更多錢來購買足以長期使用的高品質設備,擁有最新、最好的旗艦機也成為許多消費者的身份象徵。」

蘋果仍為高階機龍頭,但市佔下滑!為什麼?

在高階機市占方面,蘋果依然是無爭議的領導者,但和2022年相比市占率有所下滑,主要受到華為Mate 60系列在中國的復活、以及三星旗艦機S23、摺疊機系列的暢銷影響。

Counterpoint Research手機市場2024
Counterpoint Research發表的高階手機市場報告,蘋果的市佔受到二三名的三星、華為影響。
圖/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3年各家手機場力推高階機的策略奏效,宣告價格戰的時代已經終結,如今能夠建立「強大品牌力」的廠商,將咬下高階市場最大塊的餅。

延伸閱讀:Z世代為何愛上「啞巴手機」?Light Phone II不能上網也無法拍照,上架5分鐘卻秒完售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