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小姐是富士軟片(Fujifilm)的彩色相紙研究人員,當她休完產假時,意外收到了公司旗下化妝品開發的邀請。2003 年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富士軟片的底片業績減少了 2/3,富士軟片旋即縮小規模並改組,嘗試將在底片成像所開發 2 萬多種的化合物,轉往醫療保健跟美妝品的研發。例如針對底片薄膜的防褪色技術,也有著防下垂的特性,便拿來製造抗衰老的保養品,現在醫藥美妝的營收占比已達 30%。
攤開 1955 年《財星》的 500 大企業名單(Fortune 500),現今仍留在榜上的公司僅剩一成。富士軟片將底片技術過渡到醫療開發,反觀同為生產底片起家的柯達公司(Kodak),曾坐擁 9 成美國底片市場,卻於 2012 年申請破產,即便耗資超過 20 億美元(約台幣 626 億元)加入數位相機研究,但競業早已有索尼(SONY)、尼康(Nikon)、佳能(Canon)等搶進市場。
富士軟片也曾試圖推出數位相機,但效果未達預期就立刻重組業務,現在醫療系統事業已成為富士軟片集團核心事業之一。
主動觀察外部機會,改變、修正要更快速、更即時
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新書《科特勒談新行銷》點出,不論是歷史悠久的企業還是新創公司,都需要面對趨勢、技術變化快速帶來的產業顛覆。
他表示,以前穩扎穩打的經營,將「改變」視為企業的選修課已不合時宜;在 COVID-19 疫後,環境的變化加劇,創業力應成為企業必修課。因此,他提出創業式行銷(entrepreneurial marketing)的概念。
書中將創業式行銷和專業行銷做區隔。傳統的行銷方式,像是聘請專業團隊,先分析企業的營收,決定資源如何分配,從推廣產品到售後服務都有明確的分工跟工作流程。這樣規畫能落實工作分配、掌控效率,但也容易因為按部就班,使得改革步調緩慢。
創業式行銷則鼓勵企業的所有人都握有行銷的主導權、擁有行銷意識,不被動等待市場變化, 主動尋找外部機會(現在市場要什麼、可以如何合作)、清楚面臨風險(在評估後勇敢承擔)、打造專家人脈(幫助彼此掌握不熟悉的領域)等 3 大特質整合,因應環境訊號快速推出因應策略。
顧客也在數位轉型,品牌忠誠度更稀薄
科技、疫情改變顧客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少子化讓勞動人口失衡、地緣政治衝擊貿易,以上種種都揭示了當今的商業環境比過往更難預測。如果不想被動等待市場變化,企業不能只關注在產品如何觸及消費者,也要環顧周圍。例如以巴衝突未止、中美貿易戰對供應鏈的影響,規畫部門預算也要將經濟不景氣、大環境對消費者心態和消費方式的影響,在既有的行銷能力上,鍛鍊對外部機會的敏銳度。
要如何主動發現更多外部機會?《科特勒談新行銷》提及,當今的消費者沉浸在海量資訊之中,這也培養出了一群「老練的顧客」。他們對品牌抱有高度期望,會比價、衡量哪項產品提供最大價值,顧客比以往擁有更高的議價地位。企業所面臨的是更難滿足、較缺乏品牌忠誠度的顧客型態。
書中指出, 全球僅有 8% 的消費者會持續回購自己已買過的品牌,因為有著更多的選擇和瞬息萬變的環境,他們會傾向嘗試不同的產品。
趨勢走向一對一行銷,個性化推薦與專屬服務
數位化行銷的能力,能否跨平台與顧客溝通、知道資料如何使用是必備能力。知名旅宿網站 Airbnb 即為一例,察覺共享經濟與短期租屋的商機,讓屋主透過網站把房間租給他人,也為旅客省下旅費來創造雙贏。Airbnb 更提倡讓屋主塑造「歸屬感」,鼓勵舒適的居住氛圍。他們會不時造訪世界各地的「屋主」,也會用演算法讓評價差的住宿難以被搜尋到。近年還推出「彈性搜尋」,讓顧客輸入預計出發時間即可,不急著確認回程時間,動態對應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的市場主流將會是一對一行銷,更個性化的推薦。企業應該在品牌認同和產品資訊中展現「人味」,讓顧客感受到備受關懷。
可以從 3 個層面著手:首先是塑造品牌個性,例如 Nike 的品牌標語「放膽去做」(Just Do It),直搗大膽追夢的形象,消費者購物時也會產生自我認同;其次是展現個人關懷,例如音樂串流平台 Spotify,每到年末推出的使用者的年度回顧,或是個性化歌單,抓準使用者行為模式,一舉攻心;再來則是開放協作,將一部分的業務外包給顧客,或讓顧客參與創造產品害品牌價值的過程,例如近年興起各式的 DIY 活動,從手作甜點到工匠美術皆是。
科特勒的行銷進化論,從3.0到5.0
《行銷3.0》
企業不僅要賣符合消費者喜好的產品,更要用心理層面喚起消費者的共鳴。將文化議題和價值觀放入行銷模式中,例如有人會特別購買公平貿易咖啡(透明的價格向農家批發咖啡豆)、在意筆記本是否由再生紙製成,行銷 3.0 強調企業是否能回饋社會,讓消費行為塑造讓世界更美好的價值。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11.03.02
《行銷4.0》
從 3.0 步入 4.0,最大的差異在於數位轉型。隨著網路盛行,人跟人之間的距離不再受地域限制,社群的力量很容易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不單只仰賴專家或聽信廣告,在購物時更會考量社群好友的評價,其中對他人最具有影響力的3大族群為:青少年、女性和網友。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17.10.25
《行銷5.0》
是行銷 3.0(人本價值觀)與 4.0(數位轉型)的結合,除了用利用社交平台觸及消費者,更要進一步利用科技打造「個人化服務」。背後利用大數據驅動,進行個人化推播通知,例如電商的購買介面,會根據你所瀏覽過的網站,行程推薦你購買其他商品的欄位;或是 Netflix 上個人化的選單,會有相關片單跟影集引導用戶觀看。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21.07.01
《科特勒談新行銷:大師給企業的新世代行銷建議》
由科特勒, 陳就學(Hermawan Kartajaya), 許丁宦(Hooi Den Huan), 傑克.姆斯里(Jacky Mussry)合著。
科特勒被譽為「現代行銷之父」,其《行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是行銷領域的經典用書,提出著名理論行銷 3.0、4.0 和 5.0,持續推動當代行銷的概念前進,他的著作已被翻譯成 25 種語言,對學術和商業界都影響深遠。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3.12.22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