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柯達都懂的痛!企業的致命傷能預防嗎?用一張圖找出轉型方向
Nokia、柯達都懂的痛!企業的致命傷能預防嗎?用一張圖找出轉型方向

「50 年前企業的平均壽命是 61 年,如今縮短不到 20 年,在多數案例中,企業消失是因為固著於既有的商業模式,而不願轉移到更合宜的模式。」這是 Business Models Inc.(BMI,方略策略設計顧問公司)執行長派翠克・范德皮爾(Patrick van der Pijl)寫在《商業模式轉型》的一段話。

許多企業都是固守既有商模,不願面對轉型浪潮的例子。1970 年代末期,索尼(Sony)推出錄影帶和錄影機,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控告索尼侵犯版權,聲稱消費者會使用索尼的技術盜取影視內容。最後索尼不僅勝訴,甚至改變顧客的消費習慣,環球影業和其他電影公司也不得不推出錄影帶供家庭租用,否則就會失去顧客。

延伸閱讀:諾基亞內部的恐懼文化,如何摧毀一個通訊巨頭?是誰殺了Nokia?

2000 年手機業務達到巔峰的諾基亞(Nokia),由於疏忽手機軟體的競爭力、未開放自家作業系統 Symbian 的原始碼,在 2007 年 iPhone 和 Android 作業系統出現後,黯然退出市場。相似的例子,還有相機與底片公司柯達(Kodak),因為死守相機底片業務,未如富士軟片(Fujifilm)一樣將底片和化學品知識,轉移至半導體材料、醫療保健領域,最終在 2012 年面臨破產的命運。

僅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1619173120_KODAK.jpg
柯達(Kodak)因為死守相機底片業務,最終在2012年面臨破產的命運。
圖/ shutterstock

科技加速產業變革,企業轉型的頻率會增加,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又稱商業模式畫布)就是很好的檢視工具。范德皮爾建議,新創企業在還不穩定時,每個月都要重新檢視自己的商業模式圖,思考哪些要素應該要變動,穩定營運的企業則要每一年都把商業模式圖攤開來調整。

他在 2022 年撰寫《商業模式轉型》一書,應用商業模式圖介紹 6 種企業轉型的路徑。早在 15 年前他就採用商業模式圖,范德皮爾在 2008 年開設 BMI,協助企業應用商業模式圖轉型,至今服務超過 500 家以上企業。他表示,當初因為不喜歡坊間按小時收取高昂費用的顧問業,所以想創業、開設自己的顧問公司,同時他也在尋找把商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更簡化的方式,以便向投資人說服自己的商業模式可行,後來才發現商業模式圖這個工具。

他和《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的作者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伊夫・比紐赫(Yves Pigneur)在 2008 年合作出版《獲利世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並擔任監製,讓企業家可以用「一張紙」全盤檢視公司的獲利方式,該書已在全球銷售上百萬本。

商業模式圖的優點是很簡單,了解 9 要素的定義(如下圖所示),就能自己把企業的狀況填上去,而且還提供一個俯瞰的視角,幫助企業洞悉問題。范德皮爾提醒,填 9 要素不只是單純靠想像力、憑著感覺貼便利貼,而是要有實際數據支應該要素的內涵。比方說,在填目標客層時,領導者應該捫心自問:你真的了解目標客群是誰嗎?是否了解他們的年齡層、工作內容呢?產品和服務是以利基型市場還是大眾市場為主呢?

商業模式圖
圖/ 資料來源:《商業模式轉型》,天下雜誌出版/經理人製圖

以 3 種思考方式搭配「商業模式圖」,發想轉型策略

商業模式圖應用一:震央構思法

確實畫完自己的商業模式圖後,范德皮爾提供 2 個應用商業模式圖轉型的方式,第一個是「震央構思法」(epicenter-based ideation),也就是拿掉商業模式中的 8 個區塊,只留下 1 個區塊。以 BMW 的商業模式圖為例,如果拿掉目標客群(customer segments)、通路(channels)、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等其他 8 個要素,留下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也就是員工、品牌、製造設備、動力技術,BMW 還能利用這些資源做什麼事?也許是打造新的電動車款。

商業模式圖 BMW範例-1.jpeg
圖/ Business Model Inc. 提供
商業模式圖 BMW範例-2.jpeg
BMW 商業模式圖結合「震央構思法」的範例,從完整的 9 要素,塗掉其他的格子留下關鍵要素。
圖/ Business Model Inc. 提供

又比方說,餐廳移除 8 個要素,剩下的關鍵資源是「新鮮食材」,就可以用它打造新的商業模式,販售超市買不到、回家可快速料理的餐盒。

范德皮爾提到,震央構思法可以幫助企業應用既有的資源,創造新的價值主張,也可以作為轉型的腦力激盪工具。

商業模式圖應用二:新鮮觀看法

第二個方法是「新鮮觀看法」(fresh watching),意思是向跨產業的商業模式學習,畫出對方的商業模式圖,跟自己的獲利方式對比,找到新的創意。范德皮爾舉例,荷蘭有很多家庭照護的公司,護理師會至老人家中服務,通常都是用電話預約、排時間,他們可以比對 Uber 的商業模式,Uber 的通路是採用「App 預約叫車」,也許家庭照護公司能夠導入這個服務。

延伸閱讀:未來,如何創造價值?答案在商模轉型

商業模式圖應用三:假說法

BMI 合夥人、創意總監沈美君則表示,面對未來的變局,領導者不只要時時檢視自己的商業模式,更要強化營運企業韌性,建議可以應用商業模式圖搭配「what if(假如… 會怎樣…)」,來假設一些極端且有可能發生的狀況,讓團隊一起發想、模擬對應策略。

比方說,「如果我們目前商業模式的重要關鍵資源消失了,例如專利過期,我們要如何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或是「如果我們仰賴的一個供應鏈合作夥伴,自己跳下來做和我們類似的生意,我們如何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根據過往輔導企業的經驗,她發現:「最令人害怕的假設狀況,總會出現令人驚艷的對策。」

加入 ESG 思維,打造更永續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轉型除了顧及獲利之外,ESG(environment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治理)思維也要加入企業的營運中,意即企業必須要從只滿足股東需求,轉型為關心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范德皮爾提到,領導者可以從調整願景著手,思考企業的營運怎麼為社區、員工帶來正面效益。

幾年前,BMI 將商業模式圖的 9 要素,調整成 11 個要素(如下圖所示),另外增加「環境、社會成本」與「環境、社會效益」2 個要素,就是希望公司在設計商業模式時,能思考如何為環境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減少負面影響,並且需要有具體證據或量化數據來支持,例如 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碳盤查的數據。

商業模式圖 11個要素.jpeg
導入 ESG 思維、考量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從原本 9 個要素變成 11 個要素的商業模式圖。
圖/ Business Model Inc. 提供

沈美君表示,領導者也可以根據以下的問題,搭配自己的商業模式圖,思考從哪一個關鍵要素開始轉型:

  • 你的公司能改善哪些尚未解決的社會或環境問題?(思考願景、價值主張和目標客層)
  • 你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產品服務,來解決此問題?(思考價值主張、目標客層、通路與顧客關係)
  • 你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能力和資源,來解決此問題?(思考關鍵資源、關鍵活動)
  • 你需要哪些外部夥伴,透過借力使力,來解決此問題?(思考關鍵合作夥伴)
  • 你如何使這個模式能持續長期的運作,而不是短期?(思考經濟價值、環境價值、社會價值)

沈美君表示,10 幾年前引導客戶設計新商業模式時,獲利以外的事情通常難有共鳴,如今大家的意識都顯著提升,永續也從口號變成決策與營運的關鍵之一,「如果能設計出可帶來正面影響的商業模式,就不用在做好事及做好生意之間取捨了。」而應用商業模式圖,能夠協助決策者將永續化為企業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御駕親征還是校長兼撞鐘——星宇航空調度事件,是公關危機還是管理危機?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企業轉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