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AI工具實測推薦:Recraft、Merlin⋯最強圖像、公式生成工具!還有哪些也超推?
4款AI工具實測推薦:Recraft、Merlin⋯最強圖像、公式生成工具!還有哪些也超推?

先前介紹過任務管理工具Todoist、工時追蹤工具Toggl,以及複合式瀏覽器Sidekick三款生產力工具,隨著ChatGPT橫空出世、快速發展,市面上也越來越多整合AI的產品。這一次探索了四款AI生產力工具,每一款都有機會納入工作流中,為工作者提升效率、增加生產力。

Recraft:最實用、精準的圖像生成工具

推薦指數:★★★★★

Recraft 是一款AI圖像生成工具,操作相當直覺,只要輸入需求關鍵字,即可自動生成數款圖像供你選擇,同時還可以切換插畫、3D、水彩、素描、像素⋯⋯等不同的畫風,如果產出圖像不符預期,可再輸入更細節、具體的關鍵字再次產圖。

02生產力工具.jpg
Recraft是一款AI圖像生成工具,操作簡易,且風格多元,只要輸入關鍵字就可輕鬆產圖,且支援部分刪除、修改等功能。
圖/ 蕭閔云

Recraft最為人稱道的,除了簡單直覺的操作介面外,還有幾個優秀的功能:

1.每一個專案就是一個新的靈感空間:啟用Recraft的第一步,是創建你的「專案(project)」,而每一個專案就像是一塊無限延展的畫布,便於讓創作者將想法轉化成圖像,也可以落下文字、上傳自己的圖檔,打造自己的靈感空間。
2.支援局部修改功能:圖片生成後,會有兩款以上的選項,另外還可以運用「重繪(Repaint)」功能,套索想要修改的部分,讓AI針對被標誌的局部圖像再次生成;「局部擦除(Erase region)」的套索則可標誌想要刪去的部分,AI會自動將該部分移除,並維持圖像完整、不違和;另外,「重新著色(Recolor)」功能會提供多組色票組合,透過選擇色系,可快速調整圖片配色。
3.背景調整更直覺:「Remove bg」去背以及「Replace bg」取代背景兩功能也相當便利,除了一鍵為你除去背景畫面外,取代背景則可針對圖像背景再單獨下關鍵字,以生成期待的畫面。
4.可輸出SVG檔案:檔案輸出除了可選擇JPG、PNG檔外,向量圖(Vector)還可以輸出SVG檔,便於網頁設計等其他延伸應用。

整體而言,Recraft的圖像生成體驗真的高過其他在最一開始被拱上神壇的AI工具,除了界面易用性外,它的靈活度以及產出圖檔可應用的層面(包括圖像的風格、向量圖檔的輸出等)也更寬廣,對比如Leonardo AI等可能更專精於特定領域(如遊戲產業),Recraft實際上可能更能回應各領域工作者的需求;若硬要說尚有缺憾的部分,則是目前還不支援透過AI調整使用者上傳的圖檔,若這項功能完善,大概連設計師也離不開Recraft了吧?

Merlin:瀏覽器的魔法師梅林

推薦指數:★★★★☆

Merlin是一款Chrome瀏覽器插件,安裝、創建帳號後,就宛如一款隨叫隨到的Chatgpt助理,直接支援Google產品使用情境中的各種需求,算是一個集合式的萬用工具。幾個體驗後感受特優的項目:

1.快捷鍵召喚、支援常用指令儲存:選取網頁部分文字,或是在想討論的頁面,只要按下Ctrl + M或Command + M,即可召喚Merlin為你服務,且常用的指令(prompt)也可以儲存下來,方便下次直接使用。
2.YouTube影音重點摘要:Merlin除了支援文章、PDF文件或是PPT等檔案的重點摘要外,還可以直接在YouTube影片中,為你產出完整字幕(且支援一鍵複製),同時也可以為你做影片摘要。
3.自動生成文案草稿:這不只是社群貼文草稿撰寫,甚至內建進Gmail的介面裡,你可以直接讓Merlin為你寫一封回信,同時也可以請它調整語氣、篇幅等。
4.Google試算表公式:使用試算表做數據統計時,時常碰到對公式不是那麼熟悉的狀況,這時可以直接以口語話的方式讓Merlin為你提供公式。

03生產力工具.jpg
Merlin優秀之處在於整合進Google各項服務中,不過免費版本有使用次數上限。
圖/ 蕭閔云

以上述幾個特點來說,公式生成真的是最打到痛點的一項功能,以上圖舉例,想要加總類別A的金額,就直接叫出Merlin,鍵入「想要一個Google Sheet公式將B欄是類別A的項目,所對應的D欄的金額數字加總」的需求,Merlin即為我生成該公式,算是此番試用給予四顆星的主因。

BeforeSunset AI:把任務「變可行」的待辦工具

推薦指數:★★★☆☆

坦白說,會注意到BeforeSunset AI,除了網友的高評價外,還因為它這命名實在有點浪漫,直接跟電影《愛在巴黎日落時(Before Sunset)》撞名,無端催生了一些粉色想像,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它實在不是與柔情風格無緣,反而是一款非常數據導向的AI工具。

BeforeSunset AI可以結合行事曆的待辦清單,免費版可以體驗到的幾個特色如下:

1.整合Google行事曆:可以直接在BeforeSunset AI裡新增你的工作行程與時間規劃。
2.待辦清單結合時間分配與紀錄:你可以為單一任務設定計畫執行的時長,如寫稿2小時等,並且在啟動某項任務時,也可以按下碼表,追蹤自己在每項工作所花費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按下「Start Break」,紀錄休息時長。
3.AI助理幫你把待辦事項「變可行」:每一項待辦都可以透過AI助理調整得更「可執行(actionable)」或是為你列出「次級任務(Create subtask)」。實際測試主要是優化待辦寫法,如我原先寫下「BN稿件」的待辦,它則幫我改成「完成BN稿件」,而列出子項目則是判斷你的項目目標,將任務細分為各種次級任務(如下圖),幫助你更有節奏地達成目標。

04生產力工具.jpg
僅列出大項目後,AI自動生成的次級任務清單,實際上頗貼近需求。
圖/ 蕭閔云

這一次僅試用免費版本,付費版還集成了工時統計與分析的功能,有點類似於工時追蹤再加上待辦清單,且可以整合你的Google行事曆,有一種Toggl + Todoist + Google Calendar的既視感。不過,有些地方較不符合個人的使用習慣,例如待辦介面可以切換的天數僅當日、明天、本週以及稍後四個分頁,無法預排更後期的待辦;若有未完成的項目,也無法回朔修改、延期等,會直接進到「歷史紀錄(History)」區,血淋淋地呈現你有幾項當日事未能當日畢,只能再次創建任務於前述提到的四個分頁裡,因此就個人體驗來說,僅給三顆星。

Findr:一站精準查找跨工具資訊

推薦指數:★★★★☆

不曉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對於Gmail的搜尋有些不上手,雖然知道運用搜尋語法(或Google官網稱「搜尋運算子」),可以篩出一些範圍,但對於信件內容的關鍵字搜尋,卻還是要翻找很久,總覺得不是那麼迅速準確。

05生產力工具.jpg
Findr支援一站搜尋各平台資訊。
圖/ Findr

Findr這款跨App的搜尋工具,簡單幾個強項如下:

1.支援多款App搜尋:舉凡Notion、Gmail、Google雲端硬碟、Slack等多款工具的搜尋,只要在Findr上鍵入關鍵字,一表列出相關的信件、檔案與訊息,清晰便利為你查找所需資訊。
2.一站式瀏覽各項跨平台資訊:除了列出不同App上的資料外,也可以直接在Findr裡預覽各個搜尋結果的內容。
3.結合AI摘要資訊、分析檔案:同時也可以直接詢問AI助理,會根據搜尋到的內容回應你的提問。

操作上很直覺,介面也很單純,唯一許願大概就是期待可以支援更多工具(例如LINE)。

總結以上四款工具的試用體驗,感受到人工智慧在生產力工具上的發揮越來越細緻,比起ChatGPT剛問世時,那波熱熱鬧鬧的風潮,現在的應用更落地、更貼近使用者真正的需求,且幾乎都有提供免費與付費的版本,若長期使用後,易用度與使用需求提升,其實是會願意掏錢成為訂閱用戶的,期待它們都成長得更完善。

延伸閱讀:斜槓族瞎忙終結者!Todoist、Sidekick⋯實測3款超推工具,找回高效生產力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