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訊連半年催生15項AI功能、狂賺千萬!從威力導演跨到生成式AI,怎麼做到的?
【專訪】訊連半年催生15項AI功能、狂賺千萬!從威力導演跨到生成式AI,怎麼做到的?

「我們在生成式AI這塊進行得非常順利,有信心創造營收成長。」在2月底的法說會上,訊連董事長黃肇雄對公司的新方向充滿自信。

訊連是創立於1996年的台灣影音軟體公司,就算對這個名號不熟悉,一定也聽過他們旗下最主力的3大產品:影音編輯軟體「威力導演」、電腦播放軟體「PowerDVD」,以及照片編輯軟體「相片大師」。

訊連科技創意導演家族6
訊連的「創意導演」家族中有威力導演、相片大師、AudioDirector與ColorDirector四款產品。
圖/ 訊連科技提供

雖是20多歲的老牌軟體公司,訊連追上生成式AI浪潮的速度卻快得驚人。2023下半年開始,團隊從0開始,在半年內快速推出15項新技術,其中包含文字生成圖像、修圖編輯、商品圖背景生成等多樣化功能,至今為訊連創造超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55萬元)的收入。

在剛崛起的生成式AI領域中,訊連能達到快、狠、準的秘訣是什麼?訊連總經理林昭宏接受《數位時代》專訪,分享內部故事,以及背後關鍵策略。

林昭宏_訊連總經理_2024_01_29_蔡仁譯攝-3 (1).jpg
訊連總經理林昭宏
圖/ 蔡仁譯攝影

生成式AI真的能賺錢?百萬美金入袋

生成式AI固然是2023年衝刺最快的新趨勢,但要成功賺進真金白銀其實並不容易。

以去年備受華爾街矚目的Adobe為例,靠著生成式AI的聲勢股價上漲90%,但年底成績單卻不如預期,彭博資訊分析師阿努拉格・拉納(Anurag Rana)指出,「這結果表明,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才能從生成式AI產品中實現有意義的貢獻」。

市場還太早期,一向對新趨勢小心翼翼的台灣公司,大多都還在摸索可行的商業模式,訊連卻決心抓住這個新的成長機會,一口氣把AI研發人力成本提高超過30%。

「我們內部評估的結果是,生成式AI能為我們帶來的貢獻會非常可觀,能夠把營收成果再翻一個Level上去。」林昭宏說。

由於過去在影像編輯領域累積一定的用戶基礎和技術實力,讓訊連能在「圖像生成」這塊AI熱門應用中,快速追趕上市場的進度,吸引新用戶外,手中產品線的大部分用戶都對影音編輯有熱忱也有經驗,只要抓到需要的功能,就可能讓更多用戶願意持續買單訂閱。因此訊連下定決心要成為最早期投入的梯隊,甚至希望為產業設立高標,拉開和競爭者之間的距離。

訊連科技
訊連科技在威力導演軟體中導入生成式AI技術,能把影片改為動畫風格。
圖/ 訊連科技

例如訊連在威力導演中推出的AI動畫功能,一共有6種風格可選,包括:日系動漫風、浪漫風、精靈風,以及手繪風等。用戶可以上傳30秒內的影片、選擇所喜歡的風格款式,就可以一鍵產出內容,並根據影片秒數和樣式收費。

這項新奇功能就有機會吸引新用戶嘗鮮,因為市面上剪輯軟體目前推出的AI功能,大多以自動辨識字幕、智慧剪片、用文稿生成影片等功能為主,少有專門針對動畫類型的應用,加上訊連旗下的臉部辨識技術,讓影像產出效果更精準。

包含文字生成圖像、修圖編輯、商品圖背景生成等15項功能,至今為訊連創造超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55萬元)的收入,林昭宏指出,這數字還沒統計到訂閱用戶之後每年產生的續約收費等機制產生的營收,因此後續統計還能再往上拉。

策略一:和時間賽跑,速推新功能拚迭代

在短短半年內火速推出15項技術,換言之,平均每月至少會有2個新功能出現在訊連旗下的平台。

「我們真的是被追著往前跑的。」林昭宏笑稱,在後面追趕的除了競爭者外,還有市場上層出不窮的技術,幾乎每兩三周就會看到一篇新的技術論文。

甚至也曾經有功能做到一半,新版本的技術無預警推出,團隊只好忍痛把原有的基礎通通打掉重練。「我們內部其實都有這個心理準備,你不可能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間點,還去產出上一代技術的東西,如果沒有快速做出新產品跟市場溝通,你就可能錯失良機。」

林昭宏_訊連總經理_2024_01_29_蔡仁譯攝-2 (1).jpg
訊連總經理林昭宏指出,競爭者和技術緊追在後,決策一定要快。
圖/ 蔡仁譯攝影

想繼續衝在最前線,決策速度不能有絲毫耽擱,訊連的AI功能從概念發想到真正上線,最快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

若碰到速度和品質必須相互取捨的情況下,會選擇在內部團隊評估到「80分」時,先上線衝刺,搶下黃金時間,後續再逐步視用戶需求更新。有時也會一次丟出多個功能,看哪一款叫好又叫座,再深入花精力去調校它,減少一次又一次為了100分品質微調的時間。

也因為每項產品在公司內部牽涉到的範圍廣,林昭宏每周會和不同部門會開3~5個會議,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各自提案後,一起根據實務上的專業,討論新產品的需求是否足夠強勁、用戶的痛點在哪裡、是否值得投入資源等問題,「即便是這樣,還是偶爾會出狀況,一旦沒有確認好資源的走向,我們就可能落後於競爭者。」

林昭宏指出,公司甚至為了衝刺生成式AI,策略性減慢某些內部事業的進程,可見對生成式AI的資源配置的重視,確保開發的功能和產品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策略二:2+3+1吸引三大用戶族群

功能不斷增加,但訊連選擇以目前的產品線「2+3+1」為主要平台,把生成式AI功能疊加上去,在原有軟體的基礎上,作為新功能的出口和展示場域。

「2」款超級APP: 威力導演和相片大師,分別有影片編輯和照片編輯所需要的所有功能,抓住PC專業用戶的需求

「3」款新推出的APP: 美顏自拍相機與修圖軟體Vivid Cut、透過範本和生成式AI產出行銷素材的Promeo、融合13項生成式AI的特效與藝術生成軟體Vivid AI。

「1」款純網頁版圖像編輯平台MyEdit: 可免費使用或訂閱專業版,能夠把照片動漫化、以圖生圖、畫質修復、AI物件移除、生成商品背景等等

黃肇雄指出,這三條產品線有效開發新的用戶族群,將是2024~2025最重要的成長引擎。

兵分三路的原因是,訊連觀察到用戶的使用型態有很大的差異:手機用戶傾向下載APP使用,PC用戶則分為兩派,一派是專業工作者、需要用到更多複雜功能,就會喜歡下載軟體;另一群人,也許只是偶發的需求,希望可以在網頁中完成任務。

最後一種用戶,恰好是過去主攻APP的訊連比較少接觸到的,推出純網頁版的新平台「MyEdit」後,果然成為一匹黑馬,吸引到大量單次使用需求的用戶註冊,生成式AI功能在平台上線後,用戶數更從40萬快速暴增到164萬,而且根據訊連的內部統計,吸引到的大多是全新的用戶,預計成為推動訂閱的重要成長動能。

訊連生成式AI工具
訊連純網頁版生成式AI平台「My Edit」降低使用者接觸門檻。
圖/ 訊連My Edit

策略三:對內拚團隊轉型、對外搶優秀人才

要達成所有成就的背後,團隊的角色最為重要。由於AI企劃在下半年快速啟動, 訊連是直接將旗下三個設計部門的其中一支團隊,轉投入做生成式AI功能。

這個團隊過去負責設計一些影像編輯內容,例如貼圖素材、或是3D特效等,林昭宏坦言,工作內容面臨180度大轉變,成員當時確實有一些反彈,不過挑中這個團隊擔負重任的原因,除了設計的背景的美感基礎外,他們手中原有的任務,確實也面臨「不轉型、就淘汰」的危機。因為成員都相當年輕,林昭宏說服他們,這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也是為了未來工作發展性,必須學習的技能。

除了既有的團隊外,也持續在擴編,黃肇雄在法說會中透露,目前生成式AI相關徵才非常順利,在AI人才稀缺的情況下,訊連需要的又是可以在最前線研究新技術的專業工程師,除了最實際的薪資水準,訊連的產品類型,也是吸引人才的關鍵。「當你的東西會被終端用戶使用到,接觸到應用端,我覺得是另一個層次的成就感。」林昭宏指出。

下一步:功能翻倍、攻進商用市場

訊連今年將繼續衝刺生成式AI應用,力求把功能數量再翻倍,同時也希望以生成式AI作為攻進商用市場的重要突破口,包含行銷素材、商品圖背景等電商用功能外,甚至還能協助房仲,靠AI把房屋內的擺設生成給客戶看,林昭宏指出,這些都是能有效提升轉換率的功能,對企業來說相當有助益。

走過播放軟體、影音剪輯的黃金時期,訊連2018年啟動第一波轉型,從OEM綁售轉為SaaS訂閱模式,創造一波營收成長,當時黃肇雄曾指出,2022~2024年將啟動第二階段轉型,目標是「擴大投資、快速成長」,如今搭上生成式AI快車,似乎已經裝上新的成長引擎,準備開始發力衝刺。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