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創不是「砸錢就好」!日本YAMAHA花4年換思維,遇上哪些困難?
投資新創不是「砸錢就好」!日本YAMAHA花4年換思維,遇上哪些困難?

日本YAMAHA Motor(山葉發動機)是以製造和銷售機車、汽車等運輸設備而聞名的老牌企業,如何透過投資新創來加快內部創新能力?

在3月6日的Bike Venture Summit國際創新論壇,YAMAHA Motor創投執行長Kei Onishi帶來第一手投資經驗。

企業投資新創不容易,YAMAHA花了近4年「自我教育」

YAMAHA有很多業務部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摩托車,另外還有音樂鋼琴、銷售工廠自動化機器人與SMT製程、金融業務等。

2023年,公司整體營收達160億美元,約65%的收入來自陸上移動載具,23%來自船舶業。Kei Onishi指出,近3年的營收表現穩健成長。

Kei Onishi分享,整間公司是從2015年開始投資新創企業,起初就連「A輪融資」、「產品市場媒合度」(product market fit)等投資概念都不夠了解,「所以我們在2015到2019這四年裡,不斷進行自我教育,不僅僅是針對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也包含審計師、財務與行政部門,所有部門都必須學習如何投資、如何與新創團隊打交道,以及如何從新創公司的投資中獲得最大收益。」

時間點為什麼是2015年?根據YAMAHA Motor的公開財報資訊,可以看到集團營收自2011年起持續下滑,在2015年降到低點,推測有可能是觸發危機感的原因之一。

Yamaha Motor營收.jpg
YAMAHA Motor營收表現。
圖/ companies market cap

Kei Onishi指出,投資單位跟業務單位的KPI通常不太一樣,前者基於戰略考量,有時候會投資「集團業務以外」的新創領域,「我們認為這些投資可以在未來帶來長期收益,或者帶領集團探索新的領域和機會。但是,當這些投資成果無法直接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很可能會面臨來自股東的挑戰。」

如何在長期投資與短期獲利之間找到平衡,是許多企業投資新創時會遇到的課題。

就以YAMAHA Motor這種老牌企業為例,他們從單純關注財務獲利、轉向混和營運模式(重視投資與財務),再到如今擁有普通合夥人(GP)與有限合夥人(LP)管理基金,集團不斷進行滾動式修正。

Yamaha Motor CVC.jpg
左起:Yamaha Motor創投執行長Kei Onishi、Palm Drive Capital合夥人Cathy Hwang。
圖/ 林芷圓攝影

YAMAHA Motor投資現況

「我們現在管理3支基金:YAMAHA Motor探索基金一號、YAMAHA Motor探索基金二號、YAMAHA Motor可持續發展基金,每支基金各有1億美元。」Kei Onishi介紹。

集團旗下現在有28間跨地區的投資組合公司(其中26間處於活躍期),可以在全球各地進行投資,但尤其關注北美市場,約90%的資金都投向北美的新創團隊,「其中一個原因是,舊金山灣區是我們唯一有實體公司的地方,相對容易與當地創辦人建立關係。」

此外,YAMAHA Motor的投資領域相當廣泛,包含機器人、保險科技(Insurtech)、大數據、AI、農業科技、數位健康與遠距醫療、碳管理、再生能源轉型領域都是重點投資項目。

根據YAMAHA Motor的官網資訊,集團近期參與的投資交易包括:美國氣候科技新創Andes的A輪融資、工業機器人新創Veo Robotics融資案。

投資新創能為集團帶來甚麼樣的成績?舉例來說,YAMAHA在今年2月初宣布投資一家在印度的電動滑板車新創——World of River,透過類似的投資方式,集團成功與當地的電動兩輪車市場建立業務夥伴關係。

「只有更多地與新創團隊、外部利害關係者合作,才能為YAMAHA帶來新技術與思維方式。」Kei Onishi說。

延伸閱讀:賴清德「每年投資新創1500億」!創投公會4點建議:降低投資門檻、重新定義新創年齡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