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SON要進軍台灣?日本超商巨頭背後盤算解析
03

LAWSON可能買下萊爾富,進軍台灣?已送件註冊商標⋯日本商社在想什麼?

傳出日本便利商店LAWSON已在8月30日送件註冊商標,經營項目包含便利商店經營與管理業,有望進軍台灣超商界。
2024.12.11 | 新零售

日本便利商店LAWSON要進駐台灣了嗎?

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Threads上指出,LAWSON已在8月30日送件註冊商標,經營項目包含便利商店經營與管理業,有望進軍台灣超商界。

他也分析LAWSON的台灣策略,「 第一個方式是區域性先開十幾間具備經濟規模的門市,另一個方式就是收購,萊爾富或是OK,其中以萊爾富店面大小跟點位更為符合。

LAWSON與日本7-Eleven、全家並列為日本3大便利商店品牌。2024年2月,KDDI才宣布將斥資近5,000億日圓,對LAWSON進行公開購取得其50%股份;而持有LAWSON股份51%的母公司三菱商事,則預計將持股比率降至50%,亦即未來LAWSON將由三菱商社、KDDI共同經營。

在三菱商事出脫持股換現金,重新做資產配置後,台灣是下一站嗎?

Lawson.jpg
圖/ Threads

日本媒體近期熱烈討論幾個大型的消費零售新聞,分別是日本Lawson便利商店準備迎接可能持股會達到半數50%的新股東-行動電話業者KDDI,以及傳聞日本肯德基KFC同時也在找新買家接收既有股東的股份。

看似兩個毫無關聯的事件,其實背後有著相同的關聯性,就是目前持有日本Lawson以及日本KFC這兩家公司大量股份的企業,都是日本的三菱商事。

應該連日本人也不是那麽清楚,原來日常生活經常使用的這兩個日常消費零售品牌, 背後的實質控制者就是三菱商事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商社都默默在商業舞台的幕後活動,很少走到舞台面前曝光,一直到巴菲特購入大量日本商社的股票後,日本商社才開始受到市場的注意。

看似跟一般消費者無關的日本商社,其實他們的商業活動,跟社會都維持一定程度的鏈接。從礦產/能源,化學/電子,機械/發電,基礎建設,交通/運輸,到消費/零售等,都可看到日本商社的蹤影。

以下整理了跟消費者比較有直接關係的日本消費零售產業,日本商社持有股份的企業名單如下:

三井物產持股對象

食品 - 三井農林(日東紅茶), スターゼン(日本麥當勞的原料供應商),等
零售 - 日本7-Eleven(21K店),QVC電視購物台(營業額日幣1.3K億)等,

三菱商事持股對象

食品 - 伊藤火腿(營業額日幣8K億), 日本山崎麵包(就是那家),等
零售 - 日本Lawson(14K店),ライフ超市280家(營業額日幣7K億),等

伊藤忠商事持股對象

食品 - プリマ火腿(營業額日幣4K億),昭和產業(營業額日幣2K億),等
零售 - 日本FamilyMart(16千店),日本唐吉訶德(490家間接持有),等

住友商事持股對象

食品 - 日新製糖(日幣400億),等
零售 - サミット超市118家(營業額日幣3K億),Jupiter電視購物台(營業額日幣1.5K億),等

如果你在日本待上一個星期,無論是食衣住行娛樂,應該有很大的機會使用到日本商社持有股份公司的服務。為何日本商社會想持有這麽多公司的股份呢?

日本商社透過持有上游到下游商業組織之股份,建立從原料,運輸,加工,零售,金流的緊密關係,打造堅實的價值鏈。他們認為在這個價值鏈下,綜效比較可以發揮到極緻。

但從此次三菱商事旗下日本 LAWSON 便利商店準備迎接新股東 KDDI,及日本肯德基傳聞找新買家這兩個消息來看,日本商社又開始調整商業模式, 不再執著於「上下游價值鏈要透過持股才能建立」這件事

原因一:自己的綜效已經看到極限

你是否有負責公司內部的流程調整,並且花很多時間在溝通上呢?

這個極限,他們應該也看到了。說到綜合效果,日本商社在過去發揮到淋漓盡致。根據上面描述的商業模式,從原料,生產到銷售,日本商社幾乎都不會漏過從綜合效果來判斷是否可提高價值鏈效應的機會。但這幾年產品週期越來越短的狀況下, 為了要調整成符合市場或是投資人的新期待,過大的組織反而會犧牲了時效,特別是內部調整上花費更多時間 ,快速變化的時代下,在某些領域中,綜效反而是無法靈活調整的牽制要因。專注某些範圍,反而可以減少風險,以及快速對應市場的脈動。

原因二:改變的外部能量基於文化

你是否想在公司內部建立一個新的機能單位,但為何在投入資源後卻還是沒什麽大變化呢?

由於前面所提到的綜效已經看到極限,所以如何建立可靈活調整的組織就是一個課題。要能靈活,現在與其自己從零開始,更多企業選擇併購,或是引入策略股東,等外部能量,來減少花在建制時間這件事。而導入外部能量能換到的只有時間嗎?其實更重要的是獲得新的企業文化。三菱商事有提到,「只靠自己的能力,要再提高Lawson的附加價值是有極限的」。也可解讀成,「同出身背景的人做事不會差距太大,自然很難改變,要靠不同文化下的思維,才能突破極限」。

KDDI是電信業,從日本第二的規模來看,影響力以及實力應該不用懷疑,而電信業者的思維跟文化又與零售大不同,應該是可以吻合導入不同文化的目的性需求,這次如果成功迎接握有50%股份的新股東,決策高層的半數是有機會換成不同文化的成員,不同思維的決策者,如此要突破極限的機會才能更大。

延伸閱讀:顧客不是神!為何日本LAWSON、全家都推「奧客條款」保護員工?

放手後全新格局才走得遠

你是否什麽都想自己來,但最後卻陷入既有戰場泥沼,無法開創新局?

調整守備的範圍讓自己更靈活,找不同文化的策略對象人來幫忙,這些看起來都是可能的理由。但第三個,能想像到放手後能夠走的更遠,應該才是關鍵。 公司能用的資源(錢)就是這麽多,如何再找出新的資源(錢)?最簡單的,就是出脫自己持有的資產,換成現金之後,再投入到其他獲利更高的產業。

以日本肯德基KFC做案例,順利出脫後可獲得接近300億日圓的現金。放開就有這麽多錢拿,看起來不會太難,但日本KFC在22年的經常利益還有日幣43億左右的水準,要放手這個金雞母,是要有決心的。那日幣300億可以做什麽?用一個對照,日本麥當勞的資本額為日幣241億,比日幣300億還少,從這邊的數字可知道,300億日圓還是有機會可以開創很多嶄新事業的。

連這些巨型日本商社,都開始在後疫情時代調整了自己在商業模式上的思維,來因應未來可能的商業環境,這一波資產調整的風潮,應該也會開始影響台灣消費零售版圖,產業的融合以及替換,市場將更活絡,更熱鬧。

延伸閱讀:
日本電信巨頭KDDI入股LAWSON!1.7萬家店舖到手,跨足超商還有什麼好處?

【觀點】LAWSON麩皮麵包狂銷3.7億個!3點拆解,日本「低糖質」飲食為何超夯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關鍵字: #便利商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