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禁令」拜登簽了,符合這條件才能過關!美國為何堅持封殺TikTok?
「TikTok禁令」拜登簽了,符合這條件才能過關!美國為何堅持封殺TikTok?

美國總統拜登24 日表示,已經簽署了價值 950 億美元的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這其中包括引起廣泛討論的「TikTok禁令」,將強制TikTok 美國業務脫離母公司字節跳動,否則將面臨全美禁令。

若是TikTok出售事宜確定取得進展,拜登可行使一次 90 天的延期權力。

對此,TikTok也發聲明指此舉「違憲」,並在法庭上表示「我們相信事實和法律顯然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最終會取得勝利。這項禁令將摧毀700萬家企業,使 1.7億美國人沉默。尋找快樂和受到啟發的空間。」

強硬禁令的背後,有哪些原因?為什麼美國堅持要禁止TikTok? 以下是原報導:

過去一年來,美國、歐洲與加拿大的國會議員以構成安全威脅為由,加強限制使用中國「字節跳動」(ByteDance)公司擁有的熱門短影音平台TikTok。

白宮2023年2月指示聯邦機構在30天內從政府裝置刪除TikTok;此外,多個城市也禁止政府職員下載TikTok。次月,聯邦眾議員針對TikTok與母公司的關係及中國對TikTok的潛在影響,盤問TikTok執行長周受資(Shou Zi Chew)大約5小時。

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本月推動法案, 要求TikTok在6個月內切斷與母公司的關係,否則將在美國面臨禁令。這項法案已獲得白宮支持,眾院全院可能於本月中表決。

TikTok在各國面臨的壓力升高,以下是「紐約時報」彙整的原因:

為什麼多國政府禁用TikTok?

這歸根究柢與中國有關。西方國會議員與監管機關愈來愈擔憂TikTok與字節跳動可能會讓地點資訊等敏感個資流入中國政府手中。他們指出,有法律允許中國政府暗地要求中國公司與公民提供資料,以供情資蒐集所用。

他們也擔心中國可能利用TikTok的建議內容來散播假消息。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戰爭期間,美國對TikTok導致不實消息瘋傳的擔憂加劇。批評人士說,TikTok助長反猶太主義蔓延,並向美國使用者推播親巴勒斯坦內容。

TikTok長期否認這類指控,且試圖與字節跳動保持距離。

有多少國家禁用TikTok?

印度政府2020年中宣布禁用59款中國應用程式,聲稱這些軟體偷偷把用戶個資傳到印度以外地區的伺服器。TikTok也在被禁之列,使得字節跳動喪失最大的市場之一。

另外還有其他國家與政府機關禁止官方裝置使用TikTok,包括英國、英國國會、澳洲、加拿大、歐洲聯盟(EU)行政機構、法國與紐西蘭國會。

TikTok在美國面臨禁令的情況?

美國已有超過20州禁止在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TikTok。許多大學禁止校園Wi-Fi網路連上TikTok,但學生經常會切換到行動數據使用TikTok。

去年5月,蒙大拿州州長強佛特(Greg Gianforte)簽署法案,禁止TikTok在州內營運,創下美國類似禁令的首例。TikTok隨後提出上訴,稱這項立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這道禁令原定於今年1月1日生效。但去年11月底,一名聯邦法官發布臨時禁制令,擋下這道禁令。這名法官表示,這項禁令很可能違反第一修正案及賦予國會權力監管與外國貿易往來的條款。

紐約市政廳發言人去年8月說,在網路安全機構判定TikTok「對市內技術網路構成安全威脅」後,紐約市禁止在市政府擁有的設備上使用TikTok。

去年12月,德州一名聯邦法官維持了阻止州政府職員使用TikTok的禁令,認為鑒於德州對個資隱私的擔憂,這是「合理的限制措施」。

美國軍方使用的政府裝置已禁用TikTok達4年。

美國國會祭出了哪些手段?

一些聯邦國會議員想禁用TikTok,但現在有更多人希望TikTok出售給非中國公司。

美國國會先前的努力較集中於實施禁令。2023年3月,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投票批准一項法案,可賦予總統禁用TikTok的權力,但最後無疾而終。

2023年1月,共和黨籍密蘇里州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提出禁止所有美國人使用TikTok的法案。此前他也推動禁止在聯邦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TikTok的議案,去年12月隨著一套支出包裹方案通過。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在做什麼?

拜登表示,他支持今年3月提出意在讓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法案。

TikTok指出,自去年以來,拜登政府一直希望中國母公司出售TikTok,否則可能面臨禁令。TikTok多年來持續與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秘密會談,以解決政府對TikTok、字節跳動與中國政府關係和用戶個資處理方式的疑慮。

TikTok表示,已於2022年8月呈交長達90頁的提案,詳述公司在解決國安疑慮的同時,如何計劃在美國營運。

3名知情人士說,美國司法部也一直在調查TikTok對美國記者的監視行為。字節跳動去年12月表示,旗下員工不當取得兩名美國TikTok使用者及其數名同事的數據,而這兩名使用者都是記者。

儘管政府對此表達擔憂, 拜登還是在今年初發布首支TikTok影片 ,他在這段簡短、輕鬆的影片中快問快答,凸顯他努力拉攏年輕選民。他的競選團隊後來在TikTok分享了數十支影片。

政府可以禁用應用程式嗎?

大多數現有TikTok禁令都是由政府與大學實施,這些機構有權拒讓某款應用程式出現在他們的裝置或網路上。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陳智美(Caitlin Chin)說,政府實施一項更廣泛禁令,阻止美國人使用能分享意見與藝術的應用程式,可能會因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而面臨法律挑戰。畢竟,現在已有眾多美國人在TikTok發布影片,包括民選官員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要新聞機構。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專家表示, 將禁令合理化是政府必須克服的障礙

TikTok的回應是什麼?

TikTok稱這些禁令是「政治噱頭」,批評國會議員企圖審查美國人。

TikTok發言人去年在聲明中說:「解決關於TikTok任何國家安全疑慮的最迅速、最徹底的方法是讓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通過我們與他們協商近2年的擬議協議。」

另一方面,TikTok一直試圖透過在華府的非典型遊說行動來爭取支持,以推廣向美國政府提交的計畫。

在美國國會議員本月提出要求TikTok切斷與字節跳動關係的法案後,TikTok採取行動保護公司利益。當許多使用者打開TikTok時, 會看到一則呼籲他們致電國會議員表達反對立法的訊息,導致多個國會山莊辦公室的電話被打爆。

延伸閱讀:車都燒了,保溫杯裡還有冰塊!一支TikTok片,怎麼讓百年老牌搶到社群商機?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Tikt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