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YouTube 頻道創立於 2018 年,6 年來每日發片從沒間斷,如今訂閱人數突破 142 萬人,總點閱數更多達 8.3 億次!
頻道共同創辦人兼主持人張志祺將自身定位為時事評論員,內容從分析「詹家姐妹」為何被討厭、解釋注音符號的由來,到剖析阿富汗戰爭都有,可謂包羅萬象。
在知識型網紅當代的年代,他們為什麼能完成平均每天 2 部影片的產出,其中又有 24 部能破百萬點閱?
所有資訊都有機會激發靈感,前提是「以終為始」過濾資料
張志祺將其歸功於團隊的通力合作,其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就是頻道總編輯梁維哲(下稱土龍)。他表示,影片的誕生來自龐雜資料的篩選與濃縮,為了讓團隊的知識管理更有效率,他們「以終為始」定義頻道需要帶給觀眾的核心,在前端搜尋資料時,就謹守「多元」、「真實」、「發聲」3 大原則,避免輸入太多無用資料,產生失焦的知識。舉例來說,死刑執行與否的議題,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場,就適合探討。
土龍表示,團隊知識管理十分仰賴 Google 雲端系統,從腳本、文件到會議紀錄,都會搭配通訊軟體 Slack 來溝通。除了因為成員分散各地,更是把雲端系統當作組織的第二大腦,讓大家都能把資料跟想法丟上去。
張志祺會把團隊的溝通平台當作組織的記憶區,認為再細碎的資訊都可以放上去,因為你無法確定未來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而土龍則是擔任「煞車」的角色,負責把關資料與想法執行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張志祺可能在高雄旅遊時看到抓漏大王陳財佑的廣告,分享到 Slack 群組;某些同事覺得有趣進行研究,將資料放在雲端文件,發現這個議題除了趣味性外,更有分享抓漏技術與文化傳承的意涵存在。經過同事撰寫腳本、總編輯土龍修改後,本來是旅遊趣聞,最終也誕生出 38 萬人觀看的影片。
資訊加上想法與關鍵字,有「問題意識」的產出才有價值
無止境的資料輸入卻不處理,最終有用的資訊也會成為垃圾。為了讓 Slack 的資料更容易管理,張志祺在貼新聞時會加上想法跟關鍵字,並讓團隊回覆留言;當團隊想要找相關資料時,就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例如,在大谷翔平還未公開老婆是誰時,日本新聞台宣稱採訪到田中真美子,沒想到只是同名同姓的髮廊老闆娘。在記錄時,張志祺除了貼新聞網址,還會加上欺騙、大谷翔平、髮廊老闆娘等關鍵字,假如日後要做欺騙或髮廊議題時,就有機會快速引用,「不要囤積資料,而是增加想法碰撞的機會。」
打造出容易被搜尋的資料池後,他們如何萃取資料、拍成影片呢?張志祺認為可以用「問題意識」展開,把單一問題當作起點,向外擴散出問題的線與面。
例如「台灣該成立性交易專區嗎?」這個議題,就是從成立與否作為問題起點,帶出台灣性專區相關歷史的線,同時畫出如醫療體系如何應對、警察如何處理等不同社會面向。
藉由點、線、面的問題意識爬梳後,就能形成影片架構,此時就可以從資料池中萃取菁華來製作影片,避免漫無目的的製作。
對於一個頻道的產出,成果如何,最終評分者還是觀眾,在最後一步輸出時,必須站在觀眾的角度給予影片回饋建議,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土龍指出,他不只是觀察觀眾狀態,甚至把自己當作觀眾,「因為我最不專精,反而可以用觀眾角度去質疑。」
志祺七七團隊 Profile
2018 年 6 月正式成立,355 天更新的議題評論型頻道,訂閱數達 142 萬。內容強調多元、真實、為弱勢發聲,曾訪問蔡英文、韓國瑜、郭台銘等一線政治人物。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