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表示:「2023年是比較辛苦的一年。」佳世達2023年營收年減15%,從2,398億元跌至2,036億元,EPS則從4.2塊跌至1.51元。
不理想的原因,是新舊事業群的庫存消化調整,影響到新訂單進入的量體。陳其宏表示,期望在2024第3季、第4季回到過去該有的里程碑,並且有更好的表現。
陳其宏表示,「併購」一直是佳世達策略重要的一環,不斷擴大醫療及AI應用布局,期望在2027年能夠達到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過半的目標。
目前,高附加價值新事業(醫療、智能方案以及網路通訊)營收占比,從2013年的12%持續提高到2023年的50%。
72家到200家,佳世達如何成為「大艦隊」?
「併購是一個快速又有效的企業成長策略工具!」陳其宏在出席《2024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時表示,並分享佳世達過去10年的併購經驗。
從2014年BenQ品牌端回到佳世達集團協助營運,但當時佳世達的狀況不好,「賺不到什麼錢,每個建築都拿去抵押,連手上上市櫃的股票都抵押了。」投入醫療產業也受限於醫療院所證照等法規,「若以技術、證照的方式,找研發工程師(RD)幫忙,不可能成功。」
直到2015年,陳其宏進入醫院董事會之後,遵循「通路先行」的策略,擴大佳世達醫療事業布局,2023年醫療事業營收較前一年度成長20%。
總經理黃漢州表示,醫療事業是佳世達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明基醫院致力成為亞洲領先的民營醫院集團,2023年南京、蘇州兩院合計門診人次超過200萬人次、年住院手術量超過2萬例,服務量能與財務均穩定成長;醫材與醫藥布局也持續擴大投資,未來將會以上游製藥發展,「若有藥廠願意合作,等時機成熟,我們也已經準備好通路了。」
佳世達集團透過併購,大艦隊的企業家數從2013年的72家,成長到200多家,上市櫃公司也超過15家,「未來也會持續增加。」佳世達本體市值也從2013年的144億元,成長到2023年的944億元,成長5.6倍。
陳其宏說,佳世達期望成為一個資源整合平台,持續布局醫療事業、智能方案和網通事業,加上集團品牌事業和代工事業群的自然有機成長,「兩條腿的成長模式,同時進展。希望每年進來大艦隊的企業都可以每年成長40%,像過去三豐醫材一樣。」
三豐醫材為佳世達在2010年併購,以淨值12元購入,並花了5年時間上櫃,股價曾突破百元。「併購就是佳世達的營收成長魔法。」陳其宏說。
「方法用對了,沒有什麼不可能。」陳其宏也建議各企業可以朝向併購和良好的投後管理,趁現在台灣資通訊事業蓬勃發展的好時機,「不只半導體、不只台積電,一起創造更多台灣的護國神山,透過併購創造更多大艦隊,走到海外打亞洲盃、世界盃。」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