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打開Google Maps,就能看到充電站資訊了。」宅電(ChargeSmith)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青佑(首圖左)拿出手機晃了晃。
今(2024)年6月,宅電宣布和Google Maps合作,將宅電的電動車充電站地圖同步在Google Maps上推出,讓電動車車主更方便搜尋充電站。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合作是由Google Maps主動找上門。
宅電提供充電站地圖App、充電站委託營運等服務,累積了從2018年至今的電動車充電數據與會員資料,成為與Google Maps合作的基礎。在這個里程碑後,宅電會如何繼續佈局電動車市場?
或者有另外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把充電站的資料交給Google Maps,那宅電還剩下什麼?
吸7成車主成為會員,完整充電站資訊,成吸引Google Maps關鍵
截至2023年10月,Google Maps已經在全球提供超過36萬個電動車充電站的資訊,但是台灣直到今年才與宅電合作,整合全台接近6,000座電動車充電樁的資訊。
宅電從2018年開始做充電地圖社群App,除了幫助電動車車主快速找到充電站,也運用電動車車主的評論、分享等機制,來彌平無法線上即時更新充電樁狀態的情形。
「我們在這個時候都還沒什麼商業模式,因為車主也不多。」陳青佑笑著說,直到市場逐漸蓬勃,台灣開始出現電動車充電樁營運商後,政府也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中規定,公私有停車場(也就是每個充電站)的電動車停車位(安裝充電樁)比例必須達到2%和1%,宅電看見市場逐漸長大,因而有了商業模式:委託營運。
對充電樁營運商來說,需要有一塊地才能建立充電樁,但是對充電站方來說,直接跟充電樁營運商合作蓋充電樁雖然簡單,租地、合約與分潤等程序就比較複雜,獲利也不如自己蓋充電樁來的高,這成為宅電開啟委託營運的切入點。簡單來說,委託營運就是充電站方出資、宅電協助建立充電樁,再曝光給App上累積的大量電動車車主,只要車主來充電,宅電就能獲得分潤。
可以說,宅電的App成為一個充電站平台,也成為一個通路:為充電站導客、提供電動車車主最豐富的充電站資訊。
「就算不是我們營運的充電站也會願意在我們的App上架資訊,就是因為我們能帶來大量電動車車主。」陳青佑說,宅電目前已經有接近6,000座充電樁的資訊,全台超過70%的電動車車主是宅電的會員,這兩項優勢成為吸引Google Maps的關鍵。
與Google Maps、營運商看似亦敵亦友,宅電如何做到共好?
本身是營運商也有提供地圖服務,宅電與其他營運商、Google Maps的合作看起來並不會像表面這麼「平靜」。
「確實有點像球員兼裁判,但這就是種競合關係,我們盡量做到透明化的方式是,把它當作服務來思考。」陳青佑表示,與營運商的合作除了導客上的優勢外,另一個就是「支付」。
台灣現在至少有32個充電樁營運商,各有各的資訊平台、系統與支付方式,破碎化的市場就會造成電動車車主體驗變差,而宅電App不只整合了資訊,還提供所有的信用卡支付方式,電動車車主將充電費用支付給宅電後,宅電再轉交給其他營運商,這麼一來就可以協助營運商接觸到不同支付類型的車主。
對Google Maps來說,宅電握有的關鍵資源則是「驗證」。
Google Maps一直希望可以導入充電站的資訊,不過困難的點在於需要花大量時間確認與更新各個充電站的充電樁數量、規格和即時狀況,而宅電過去幾年已經累積了這方面的資訊,而且因為平台的商業模式,為了讓更多車主使用充電樁,充電站通常都會主動向宅電更新資訊。
「當然啦,車主有可能因為Google Maps有了充電資訊就離開宅電App,不過我們還是有其他優勢。」陳青佑說,過去電動車車主的使用行為是在Google Maps導航到目的地後,再到宅電上尋找充電站,現在雖然可以直接在Google Maps尋找了,但是支付終究要回到宅電上,再加上目前各個充電站的評論都還在宅電上,還有宅電App提供了樓層甚至是電動車車位號碼等更細緻的資訊,這些是電動車車主不會輕易離開宅電的原因。
攜手Google後,下一步將讓充電變得更簡單
與Google Maps的合作中,宅電不只是單方面給出資訊。
「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幫營運商衝曝光,與Google的合作給了我們很多機會。」陳青佑說,有了Google的支持與資源,不僅能加速營運商和充電站的曝光,也能更快吸引尚未與宅電合作的營運商或充電站加入。
而隨著規模擴大,宅電與Google Maps下一步的目標是離線數據轉往即時資訊,覆蓋更大量即時站點資訊,希望未來能在App和Google Maps上直接提供是否有空位等即時資訊,「我想像中未來電動車樣貌是車主不用思考去哪裡充電,而是手機或是車子會直接告訴你建議在哪裡充電,然後直接支付,我們現在在做的都是這些前置作業。」陳青佑說。
陳青佑補充,自己觀察到市面上越來越多做充電地圖服務的新創出現,但並不緊張,「其實台灣電動車市場發展比國外晚了5年,越多競爭者加入,代表這個市場的時機點已經到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Meet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