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 Corp.)預定8月28日公布第二季財報,高盛相信,屆時將讓AI批評者噤聲。
《Business Insider》18日報導,高盛週一(15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記錄了跟輝達財務長Colette Kress最近的會面細節。
市場上有愈來愈多人擔憂, 客戶雖耗資數千億美元購買輝達AI晶片,卻還無法從中獲利、營收也不見蹤影。 美國銀行本週稍早在研究報告指出,「終端用戶企業及其投資者,很快就會尋求營收來證明5,000億美元的花費是值得的。」「沒人否定其算力。但針對最新晶片的瘋狂漲勢結束後,投資人也許會開始質疑短期經濟效益。」
不過,根據高盛報告,Kress透露,為協助投資人理解狀況,輝達計畫在下次財報電話會議揭露客戶的投資報酬(ROI)指標,類似上次電話會議分享Meta資訊的做法,藉此強化投資人信心。
輝達:每投資1美元給H200「4年內翻7倍」
輝達在上次電話會議表示, 每花費1美元在其HGX H200伺服器上,為Meta「Llama 3」標記(token,指將文本轉換為模型可以處理的數據)提供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的服務商,可在四年內產生7美元的收入。
高盛預測,次世代Blackwell GPU對輝達第三季營收的貢獻應有限,要等第四季度(11-1月)、第一季度(2-4月)其貢獻度才能顯著提高。
基於上述原因,高盛相信輝達8月公布的Q2盈餘有望帶來驚喜,進而促使市場上修每股盈餘預估值。高盛重申輝達投資評等為「買進」,目標價為135美元,主因跟Kress的會議,增強該證券對生成式AI支出循環、輝達維持領導地位不墜的信心。
AI業每年須賺6千億美元,才夠支付硬體
根據Sequoia Capital分析師David Cahn日前估算, AI企業每年必須賺取約6,000億美元,才能負擔它們的AI基礎建設(例如資料中心)。
Cahn的計算方式相對簡單。 首先,他將輝達的營收運轉率(run-rate,指按照運行速度推估未來表現)預估值乘以二,來估算AI資料中心的總成本(GPU佔據一半,其餘是能源、建築及後援發電機)。然後,Cahn再將這個數字乘以二,來涵蓋終端用戶(例如新創商、或向AWS等雲端商購買AI算力的業者)的50%毛利率。
然而,就算是樂觀情境下,科技巨擘也難以創造6,000億美元的AI營收。Cahn指出,假設Google、微軟、蘋果(Apple)及Meta各創造100億美元AI相關年營收,而甲骨文(Oracle)、字節跳動(ByteDance)、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X及特斯拉(Tesla)各創造50億美元AI年營收,這跟AI企業每年需賺取的6,000億美元相比,還是有多達5,000億美元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輝達新推的B100/B200處理器,已承諾效能可望高2.5倍、成本僅增加25%。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 2月曾表示,AI處理器的架構創新,比產量更重要。
延伸閱讀:未來5年晶片大贏家,這4家公司狂拿16兆收入!分析師一張圖秒曝:輝達有多強?
法國機構證實輝達遭「反壟斷」調查!最重挨罰全球年營業額10%,NVIDIA
本文授權轉載自《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