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科技攻AI Security!資安平台「Vision One」如何成為輝達靠山?專訪CEO陳怡樺
趨勢科技攻AI Security!資安平台「Vision One」如何成為輝達靠山?專訪CEO陳怡樺

今年5月30日的科技圈很熱鬧,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以公司名義宴請台灣AI供應鏈廠商,出席的大佬們在市場上都占據重要位置,杯觥交錯之際就可能談成重要合作。

當晚,趨勢科技(TrendMicro)執行長陳怡樺也是座上賓,是名單內少數受邀的軟體廠商。

「GenAI(生成式AI)剛剛出現的時候,我立刻抓著工程師說:這是我們的機會!」面對眼前這波生成式AI浪潮,陳怡樺興奮地表示,「趨勢科技是做防毒軟體、資料外洩防護和反垃圾郵件起家的,我們的技術一直專注在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與GenAI需要理解與生成內容的運作邏輯一致,這會是公司在AI Security發展的競爭優勢。」

從陳怡樺拋出想法的那一刻起,內部研發團隊只花了一個月就推出AI Security產品原型,幾天後站上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舞台,隔空呼應NVIDIA與其他硬體廠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跟上市場變化,才可能繼續掌握話語權。

AI Security(人工智慧安全風險),指的是確保人工智慧系統自身的安全性,以及利用AI技術來保護系統、數據免受網路威脅和其他潛在風險。

此外,AI系統還需要遵循道德標準和法規,確保公平、透明和問責。

第1道資安威脅:身分認證把控不足

陳怡樺指出,AI雖然已經存在多年,但現在討論的生成式AI,會再度衝擊企業資安現有的防護機制,3A架構首當其衝。

3A,指的是 認證身分(Authentication)、檢查授權(Authorization)與紀錄(Accounting)。

當員工進入企業內部系統時,首先需要透過帳號密碼確認身分,這是「認證」;再根據身分決定「訪問權限」,比如人資長可以在人資系統中擁有最高瀏覽權限,但不能瀏覽業務部門的客戶名單;在過程中,系統會紀錄和監控所有活動,以便後續追蹤。

「現在的問題在於,企業如果想訓練生成式AI,例如要解決『如何讓公司的營業利益率增加1%』這類問題,就必須把公司內部的各種資料通通餵進AI系統,」陳怡樺表示:「這樣做會帶來資安風險,因為資料分類和分級系統在這個過程已經亂掉了,可能導致AI在生成內容時意外公開或誤用敏感資料。」

實際案例層出不窮,某家銀行安裝Copilot以後,便發現基層員工可以透過AI問出公司CEO的薪水。

新型態的資安問題已然出現,趨勢科技必須加緊腳步應對。

陳怡樺_趨勢科技CEO_2024_07_23_蔡仁譯攝 -2.jpg
趨勢科技CEO陳怡樺。
圖/ 蔡仁譯攝影

搞懂誰能看什麼資料!Vision One成解方

對此,陳怡樺態度自信,說明趨勢科技在既有的Vision One平台添增了「Zero Trust Secure Access」功能,用來持續驗證及評估數位環境內的每一個身分裝置。

Vision One是一個網路資安平台,涵蓋企業所有可能受攻擊的管道,包含端點、郵件、伺服器、網路、雲端、裝置、身分、IoT及OT,透過集中式的儀表板進行即時資安偵測,同時自動化評估、判斷優先次序以及防範攻擊面的相關風險。

「趨勢科技的Vision One,適合那些希望擁有強大端點防護平台來支援逐步邁向XDR(擴展偵測與回應)的客戶。」

全球市場研調機構Forrester在2023年底的報告指出,其針對13家頂尖的資安廠商進行點評,包含CrowdStrike、Cisco、VMware等,並將趨勢科技選為「網路分析與可視化」(Network Analysis and Visibility,NAV)的解決方案領導者。

與過去傳統的產品銷售模式不同,Vision One平台採訂閱制收費,是趨勢科技目前的營收主力,其收入占整體營收超過6成(根據趨勢科技2023年公開財報,約10.59億美元)。

至於新加裝的「Zero Trust Secure Access」,陳怡樺表示,具體作法是採用分散式AI技術,在每個系統(如業務系統、人資系統、財會系統)中部署一個小型AI,先蒐集並分析系統中的資料應該如何被處理,重新學習每個系統內部的資料和使用者的關係。

與此同時,在另一端的系統中設置AI代理(proxy),當用戶提出問題時,AI代理會先檢查該用戶的身份,判斷用戶是否有權查看相應的資訊。

content security(內容安全)會是我們接下來發展AI安全最重要的一塊。」陳怡樺回應,過去的資安工作主要關注如何防範駭客攻擊,但其實,駭客無論是搗毀系統或者進行勒索,其最終目標往往還是數據本身。

「生成式AI讓數據變成核心資源和焦點,這改變了整個資安架構,我們必須要直接站在數據的正前方提供保護。」陳怡樺說。

陳怡樺_趨勢科技CEO_2024_07_23_蔡仁譯攝 -1.jpg
趨勢科技CEO陳怡樺。
圖/ 蔡仁譯攝影

合作輝達!趨勢搶攻NIM商機

有了想法、有了技術,趨勢科技的資安服務要怎麼賣?

陳怡樺表示,一方面是繼續拓展Vision One平台本身的業務,重點在於提高企業客戶的留存率(customer retention rate),讓營業利潤有所成長。

另一方面,Vision One接下來會與NVIDIA AI Enterprise軟體平台中的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NIM,推論微服務)整合,來保護由AI驅動的私有資料中心。

「與NVIDIA的合作,預計是我們新的市場進入策略,」陳怡樺說,NVIDIA等同於扮演供應鏈上的系統整合商(SI), 假設企業客戶購買NIM產品,實際上也會採用趨勢科技的資安服務,「希望大家在談AI project的時候,reference design(參考設計標準)裡面會有趨勢科技的技術。」

陳怡樺補充,與NVIDIA的合作形式,會在今年8月初的Black Hat(黑帽大會)有更進一步的發表,「我當然也希望NIM出貨時就已經預裝(pre-installed)我們的服務,但未來是不是pre-installed,我還不敢講。」

趨勢科技
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與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於晚宴合影。
圖/ 趨勢科技提供

資安工作像是走鋼索,面對AI浪潮得打掉重練

唯一確定的是,生成式AI技術正在推動市場新局,未趕上者會面臨失敗風險。

「有一本書叫做《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但我會說,資訊安全是一個永遠無法跨越鴻溝的產業。」

陳怡樺分享26年以來的工作心得,形容從事資安工作像是走鋼索,「當你以為自己已經成熟了,新的威脅、新的基礎建設就出現,就像這次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你必須回到原點、再次創新,不停地尋找新的成長曲線。」

趨勢科技(Trend Micro)執行長陳怡樺
不斷地打掉重練,重新學習與創新,才有辦法跟上時代腳步。

陳怡樺強調,在AI時代,軟體服務的地位不亞於任何硬體設備。即使是NVIDIA也在深入研究軟體,思考如何提高開發者的工作效率和AI運算效能。

展望未來,軟硬體在供應鏈中的合作只會更加緊密。「AI Foundry(AI代工,意思是幫客戶部署和訓練好AI模型,以便直接導入數據資料後使用),絕對不僅僅涉及硬體產品,軟體跟資安也很重要。」

延伸閱讀:該申請海外工作嗎?高管曝評估2關鍵!揭祕趨勢科技「渥太華戰隊」,如何成為營收即戰力?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台灣上市櫃公司高達七成為家族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5%,在二代傳承創新的過程中,不僅面臨信任、制度、認同等管理議題,還必須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深化市場競爭優勢,方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生存、茁壯,甚至是成為產業變革者。事實上,這也是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積極透過品牌重塑、擁抱創新科技,以及透過跨境電商佈局全球市場的原因,並且成功在詭譎市場中屢屢創新突圍、締造佳績。

不只是傳承,更透過品牌經營讓家族企業酷起來!

成立於2019年的kure.fit是一間專注於女性健身器材與居家運動的品牌,透過亞馬遜美國站、英國站與中東站進行產品銷售,2025年上半年度,創下美國銷售年成長率358%好成績。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認為其中的關鍵是:「提供客戶高價值產品與服務,並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快速拓展站點創新局。」

亞馬遜全球開店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分享品牌打造經驗時,提到父親常說「服務」是家中工廠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這也是他創業以來一直銘記在心的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黃永沅的創業故事——kure.fit 的成立——與家族企業息息相關。他說:「我父親黃泰翔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幾乎你想像得到的消費性居家電子產品,我們家都生產製造過。為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進一步擴展全球布局,2019 年回到家族公司後,我開始積極導入數位化與數據化手法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嘗試建立品牌,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進軍海外市場,讓 kure.fit 在 2024 年憑藉可調式啞鈴組、壺鈴、加重手環等商品大幅提升營收獲利。」

他坦言,選擇亞馬遜全球開店,是綜合研究過市場及相關條件的必然之選。「台灣具有高度彈性的製造實力,卻苦無與全球用戶直接接觸的機會;而亞馬遜正好打開了這扇窗,讓我們能用最經濟、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測試、修正與擴張,對新品牌來說,是極具價值的通路。」

他進一步補充:「上一代累積的資產讓我擁有比較多的機會探索與試錯,而亞馬遜全球開店則讓我可以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例如,透過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官方團隊為賣家提供的在地支持計畫與課程,kure.fit獲得一次性的帳號健檢、選品分析、營運問題排除,以及 1 對 1 經理輔導,大幅提升全球布局與品牌行銷的能力。

類似的二代傳承與創新旅程也發生在保健收納藥盒創新品牌–護立康(Fullicon)-身上。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認為:「二代不是只能接班,相反的,可以透過自有品牌創業、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將產品服務推向全球各地,創造嶄新的營收獲利。」

把時間回溯到2019年,為解決OEM與ODM客戶削價競爭亂象,李承樺在家人與客戶的支持下,啟動自有品牌–護立康(Fullicon)上架亞馬遜拓展業務,爾後,透過產品設計、功能強化、專利佈局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擴展國際市場業務,不僅成功將藥品收納盒打進日本站前三的成績、創下4.8/5的高消費者評價,更榮獲亞馬遜全球開店2024年度傑出賣家–「最速全球布局轉型獎」–的肯定。

亞馬遜全球開店
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分享,加入亞馬遜之後,透過世界級的品牌與市場資訊,他更了解專利的重要,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專利已經成為Fullicon營收來源一環。
圖/ 數位時代

對台灣百年玻璃製造商–華夏玻璃–來說,傳承固然重要,但是,唯有突破既有框架才能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因此,成立自有品牌–SOUL ONE,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銷售自有產品以深入了解北美消費者輪廓,例如對玻璃製品的需求與偏好,進而提供最佳產品服務,為前進北美零售商店市場做最佳準備。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進一步解釋會加入亞馬遜、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北美等國際市場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品牌形象佳、是北美消費者喜愛的購物網站;其次是可取得消費者回饋聲音以及後台提供豐富的市場洞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調整產品、包裝與行銷等策略;最後是透過功能強大的亞馬遜物流(FBA)機制輕鬆擴展全球業務。」

從上述的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SOUL ONE的布局,可以清楚看到:二代不僅是傳承與守成,更是主動出擊與翻轉市場的關鍵推手,讓家族企業經營也可以很酷且創新。

亞馬遜全球開店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於專訪時指出,作為企業核心的決策者,在面對爆炸的資訊與選擇時,更應該專注而冷靜,謹慎為公司營運做出最適切的選擇。
圖/ 數位時代

亞馬遜全球開店助二代繼承者高效打造品牌與布局全球業務

亞馬遜全球開店不僅讓企業以自有品牌布局跨境電商,更有助於企業重整商業邏輯、發揮OEM、ODM與OBM的經營綜效。對此,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公司–益麟企業–的業務分成三塊,分別是負責台灣市場的業務部門、以官網與參展等方式經營的OEM與ODM外貿部門,以及由我負責的、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的全球電商部門;其中,電商部門的營收雖然僅占公司整體營收的一小部分,但帶來的成效遠超乎預期。」

首先是產品開模與製造後即可直接(透過電商)銷售,不像過去必須花費1到2年的時間跑市場與找客戶;其次,可以直接傾聽客戶心聲以加速產品功能的迭代與優化,例如方便關節炎患者取用藥品的彈跳保健盒設計等;最後則是挹注外貿業務發展。李承樺表示:「我們有韓國客戶因為看到亞馬遜的Fullicon藥品收納盒而主動找上門、向外貿部門下單,開啟跨業務單位的合作綜效。」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則直言:「做工廠最怕離消費者太遠。」需要像亞馬遜全球開店這樣的外部夥伴提供協助,讓kure.fit可以突破區域限制、深入了解各個市場脈動,為每一個產品找到新出路。例如,亞馬遜商機探測器與選品指南針等官方選品工具讓kure.fit可以同時掌握產品類別與市場資料以高效布局新市場,如將女性健身器材銷向中東等新市場,讓品牌營運穩健邁向全球市場。

「企業的創新轉型旅程是一個又一個關鍵決策交織而成,亞馬遜提供的數據資料讓我們可以更精準且有憑據的下達各項決策,以更有責任感與使用感的方式推進二代傳承與創新。」關於亞馬遜全球開店帶來的綜效,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如是總結。

總的來說,二代接班不僅是傳承,更是品牌重塑、通路重組與文化再定位的新起點,在這個過程中,與亞馬遜全球開店這種世界級企業合作,不僅有益於簡化傳統外貿的繁雜談判流程,更讓台灣企業可以更精準且高效的方式布局全球、透過出口電商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進而加速創新步伐與鏈結業務績效,讓台灣企業走出新路、演變為令人驚豔的「酷」品牌關鍵。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