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3原因挺核,喊「核綠共存」為台灣發電!專家怎麼看?真的可行嗎?
童子賢3原因挺核,喊「核綠共存」為台灣發電!專家怎麼看?真的可行嗎?

核三廠一號機將於本週六(27日)停機,屆時台灣的核能發電占比將從6.3%降至3%,但工商界支持核能延役的聲音從沒停過。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3日出席台北市電腦公會主辦、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協辦的「迎向AI新時代——從COMPUTEX看台灣資通訊產業的下一步」會後再度談及核能與綠能議題,提醒台灣需要「正確的發電排列組合」,應降低目前的能源經費,把錢花在健保、高等教育上。

觀點1:能源經費龐大,應優化發電排列組合節省成本

先從能源支出來看,童子賢提到,台灣在能源經費,超過健保兩倍以上,國防經費的4~5倍,「這麼龐大的金額,需要做更優秀的規劃,提高它的經濟效益。」

童子賢認為,若能改善能源的排列組合,省下來的錢可以彌補健保虧損,應用在高等教育、AI研究等需求綽綽有餘。他提到,當AI時代來臨,先進晶片製造與加速運算都需要更多的能源,去(2023)年台灣用電量高達2821.4億度,若以每年2~2.5%成長率來看,在3~4年後將超過3千億度,若每度電發電成本相差5毛錢,就會相差1500億元;假如每度電成本相差1元,用電成本就會多出3000億元。

而降低發電成本的關鍵是——延役核電廠。若參考台電官網的各種發電方式的成本,核能每度發電成本為1.12元,再生能源為2.81元,燃氣為3.04元,凸顯核能低成本優勢。

童子賢進一步提出台灣理想的能源黃金比例「334」,即3成綠能、3成核能、4成火力發電。

核三外觀圖原圖().jpeg
核三廠一號機將於7月27日停機,屆時台灣的核能發電占比,將從6.3%降至3%。

觀點2:科技的進步,核廢料問題有解

談到核能發電,許多反核人士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核廢料的處理,童子賢認為核廢料牽涉科學處理與商業問題。長期以來,外界對核廢料避之唯恐不及,他把核廢料比喻為「燒烤店的木炭」,當木炭火力不強時,舊木炭就被丟掉;核廢料是指放射線未充分燃燒,就不使用了,用過的燃料棒仍有放射性物質,需要更長的時間讓輻射減弱至安全背景值。

童子賢看好透過新科技,核廢料問題有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正在投入快中子反應爐(Fast-neutron reactor)的研發,法國、日本等國也在進行相關實驗。但過去20~30年間,由於化石燃料價格便宜,核能相關的研究進展緩慢。不過,近10年來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地球暖化問題已成為一個重大威脅,各國開始重新研究快中子反應爐。

童子賢解釋說,快中子反應爐與傳統核電廠的核分裂技術相同,但使用火力更強的快中子,而不是慢中子。關鍵在於,快中子反應爐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核廢料,目前這項技術的研究也得到美國能源部的補助。

他認為,長期以來不回收核廢料在某種程度上是現行商業制度決定的,而非科學上無法解決。如果商業上投入新技術變得有利可圖,全球將不再依賴廉價的化石燃料,轉而採用新的核分裂技術,減少核廢料問題。

核融合Nuclear fusion
童子賢認為,核廢料處理並非在科學上不可行,認為在新技術導入下,核廢處理可能有商業價值;圖為核融合示意圖。
圖/ Carlos R. Munoz Twitter

觀點3:再生能源一點都不綠,有間歇性、回收等問題

另外,許多支持綠能人士會認為,能源轉型是百分百使用綠電,讓核電歸零。童子賢認為,綠能有間歇性發電的問題,需搭配大型的鋰電池儲能,「鋰電池的開採比電動車的需求可能多十倍,而且鋰的開採非常污染環境跟消耗能源。」

對於台灣發展綠電的條件,童子賢認為,台灣不像北歐國家擁有豐沛的天然資源;其次台灣是孤島,沒有鄰國可以依賴,無法像歐洲國家可以跟鄰國交易買電。換言之,台灣沒辦法完全模仿丹麥等先進國家依賴再生能源發電。

話鋒一轉,童子賢對綠電提出質疑,「太陽能大家把它想像的太美好,命名為綠能,其實很多再生能源一點都不綠,我覺得那是半循環,甚至假循環。」

童子賢說,一般手機充電,充了8年就快充不進去,太陽能板怎麼可能永久發電,「假如太陽能壽命20至25年,接著就要把好幾個台北市面積的垃圾丟棄,如果每20年至25年就要丟一次,這並不循環。」童子賢提醒,發展再生能源需謹慎評估環境的衝擊。

2.Factory56_太陽能儲電系統.jpg
童子賢認為太陽能板壽命有限,是太陽能發電能否真正「循環」的一大痛點。
圖/ 賓士

核綠共存、再生能源不環保?專家:別低估再生能源發展潛力

對於童子賢提到核綠可共存、再生能源不環保等問題,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提出三點質疑:

質疑1:核綠無法共存

第一,核綠無法共存。台灣自2016年起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吸引了外商來台投資離岸風電,因為這個政策傳遞了明確的信號。若從國際來看,大舉推動核電的國家,再生能源的投資速度反而被壓制,以鄰國韓國來看,2022年韓國總統尹錫悅上任後大規模推動核電,影響了再生能源的推動,引發當地的氣候團體批評。

質疑2:核電占3成沒有可行性

第二,核電占3成沒有可行性。趙家緯提到,童子賢提出的334黃金比例,不符合國際上的淨零政策規劃,即便把核能當作減碳的選項,核電在全球的發電占比不到10%,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仍需衝到70%至80%。

此外,既有核電廠延役就能夠降低電費的說法,趙家緯分享,近期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Diablo Canyon Power Plant)延役碰到了挑戰,因為美國加州電力公司PG&E要求政府提供一度相當4元(台幣)保證價格才願意延役核電廠。換句話說,觀察國際上的核電廠延役案,一度電成本都要到3元,延役的投資成本相當高。

Diablo_Canyon_Nuclear_Power_Plant.jpg
近期,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延役碰到了挑戰。

再生能源潛力被低估

第三,低估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對於童子賢質疑再生能源不綠,有間歇性、回收等問題待解。趙家緯表示,童子賢過去提到「得核融合得天下」,但國際上核融合商轉時間都在2070年左右,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在2050年前會被納入的能源選項。

趙家緯質疑,「對比樂觀看待核能發展,童先生未以相同的技術擴散和學習曲線來看待再生能源發展。」此外台灣的廢棄太陽光電板回收制度早在2020年開始建立,低估該技術發展的潛力與能耐。

台灣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過渡期,童子賢說,自己正努力找出一條正確的發電排列組合,提供穩定、不排碳且經濟效益高的電力,滿足現代文明需求,他透露自己原本對能源議題已經不想多講,卻被一位資訊電子業前輩提醒,「如果是正確的觀念,就要多講幾次,怎麼可以講三次就不講了。」隨著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8月召開,屆時能源議題將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延伸閱讀:童子賢稱綠電「又貴又不環保」!台灣發電組合有盲區?1情況爆發「台灣就沒電」

本文授權轉載自:Reccessary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