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和祖克柏日前在「SIGGRAPH 2024」進行爐邊對談,探討對於AI發展的願景及觀察,這也是兩人首次的公開對談。黃仁勳與祖克柏同台,自然話題性十足,吸引高度注意。尤其在此 AI 風潮捲帶整個科技產業發展動向時刻。
META 全球35億用戶的巨霸市場地位,讓祖克柏的 AI 願景格外值得關注。META 發展生成式 AI 語言模型的固然並非領頭先發,但他持續以大手筆投資、組織改動來聚焦 AI,進一步突出他要成為 AI 巨擘的決心。
但 META 到底要做什麼樣的 AI 業者?是手握 AI 工具與資源的社群平台巨商?還是要變身一個更像以 AI 工具為核心產品的軟體業者新樣貌?還是臉書、Instagram,或是未來的 META 或多或少將會與 OpenAI 更神似,但比 OpenAI 更大、更有力?
身為巨霸,祖克柏豪不諱言 META 要建立業界領先的 AI 實力,而 META 也必須如此才能在 AI 擅場的新世紀競爭中維持巨霸地位。在與黃仁勳對談中, 祖克柏所描繪 META 的 AI 代理人(agent)產品與服務,雖還要花五年來實現,一旦真正落實,將會全面重塑整個 META 集團在內運行、對外提供的技術核心,讓它與用戶的關係更深入。
事實上,這 AI 圖像也是 META 由它眼前已具備實力向未來發展的合理延伸。
60萬顆GPU的野心與35億用戶數的優勢
META 手上已握著幾張大牌: 它所建構的算力基礎設施已是業界領先。 原本外界報導 META 正建構年底將達三十萬顆 NVIDIA H100 GPU 規模的資料中心(市場價格預估每顆兩萬五千美元)。在與黃仁勳對話時,祖克柏微笑說道,買進六十萬顆 GPU 讓他成為 NVIDIA 絕佳的客戶,也讓他有機會來此與黃仁勳對談。
META 也是業界少數可以自行研製 AI 處理器晶片的巨霸業者。 它透過與設計業者結盟所開發的 AI 推論晶片早推出第一代,未來會持續更新。自行研製的晶片搭配資料中心的巨量 GPU,配上自行開發的 PyTorch 開源軟體工具庫,META 以此為基底,更積極地建構、釋出自有的 Llama 語言模型,這兩年不斷快速推出新版本,快速進化。
雖然 META 與蘋果近來關係不睦,但兩者其實都手握大量用戶主動或無意提供資料,可作為開發 AI 時的重要助力。 蘋果 iCloud 中用戶存放的照片、影音等各類資訊,是蘋果內部發展 AI 工具的重要養分。同樣地 META 下臉書等平台長年累積的用戶與行為資訊,也是 META 訓練、發展 AI 時的另一重要資產。
META 35億多用戶數,其中美國不過一億,絕大多數都是非英語用戶。因此, META 旗下平台支援的語言數目龐大,造就 META 的跨語文翻譯、處理能力,這正是 AI 技能的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身為社群平台,META 臉書從一開始就要深入了解用戶行為,由早期開發的推薦系統,一路建立智能能力,精準抓住用戶的需求與口味。近年來,為了監督平台上的龐雜內容,META 內部團隊的內容監看需求大幅增加,原本多由人力進行監控,在傳出多起管理問題後,也積極轉向建立機器智能監看能力。不論是內部的語言處理、內容監督,以至面向外部用戶的需求標定、精準投放廣告與購物資訊,都給了 META 在已有的機器學習工具上,發展更具野心的 AI 能力好機會。
當然,META 現有的內容監控判斷能力水準在不同語言間並不均衡。 不少台灣地區的用戶都經歷過在無意下因文辭使用而被臉書封禁帳號。META 發展的 AI 模型必需讓 META 具備更敏銳、更細緻的判別與推斷能力,才能算是成熟。
不論祖克柏如何選取 META 未來 AI 發展的模式與方向,他在 AI 大路上不會轉向,不會停步,只會越來越大,並且自成一方。
責任編輯:黃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