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黑神話》是如何煉成的?日本遊戲開發者為何吃驚?從2命題思考3A大作迷思
【觀點】《黑神話》是如何煉成的?日本遊戲開發者為何吃驚?從2命題思考3A大作迷思
2024.08.30 | 遊戲/電競

這篇分享一下日本美國等海外產業或研究單位如何觀察《黑神話:悟空》。之所以拖到現在有幾個理由:1. 因為 U-ACG 搬到海外後已經不太在意流量了、2. 因為前幾天大家根本不是在討論遊戲。

最後,如果你不同意這篇的內容;放心,你都是對的。

技術彎道超車或是豪賭?

就我自己觀察,其實周圍的產業研究人員在本遊戲發售前討論最多的是「遊戲科學對於 UE5 的駕馭程度如何?」

虛幻引擎 5 在 2022 年 4 月正式發布後,《黑神話》就宣布轉用 UE5。為什麼 unity 是大家首選的引擎?除了方便好用、基本上免費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有大量的插件、外掛和支援。幾乎你想要做什麼類型的遊戲,都可以找到已經高度完成,甚至可以直接套用的檔案。

當時並沒有什麼 3A 大作使用 UE 5 開發,再加上《黑神話悟空》團隊在最初大概 13 個人(最後版本大概也擴充到 140 人左右的規模),相較於一般 3A 大概 700-1000 人的團隊,

這樣小規模且從沒製作 3A 經驗、沒後援的新手團隊一下子越級打怪,會不會太冒險?

我們內部曾有開玩笑,說要來打賭本遊戲首週系統崩潰、當機、藍底白字的機率比《電馭叛客2077》或最高同時在線人數(ACU)高多少?但令人震驚的結果是,《黑神話:悟空》竟然沒有這些問題,

以一個百人規模的團隊初次嘗試開發 3A 大作遊戲,而且非封閉主機端,竟然沒有大規模出包(目前最大的批評在於劇情和空氣牆,我們後面談)。你可以試想:網路上竟然無法出現:

「中國首款 3A 遊戲,連玩都不能玩」
「Bug 太多,中國要做 3A ,我看還早十年」

之類的酸言酸語,《黑神話》團隊的技術,確實讓海外(至少日本的開發人員)感到吃驚。

1000萬.jpg
遊戲開發公司遊戲科學創始人、CEO,《黑神話:悟空》制作人馮驥,於微博發文慶賀銷售1000萬份里程碑。

大家或許聽過「任天堂主義(nintendoism)」。這不是一個正式的名稱,主要指由橫井軍平所提出的「過時技術水平思考(枯れた技術の水平思考)」,後來許多補充後,成為任天堂開發遊戲的主要哲學。該理論的核心如下:

  1. 遊戲娛樂是非必需品,不應該影響現實生活必要之花費。
  2. 遊戲不應該使用最尖端、最先進的技術,而應該使用成熟、穩定且被驗證過的技術。
  3. 所謂的遊戲性就是思考過去覺得理所當然,但卻沒想過「可以這樣玩」的遊戲方式。
  4. 遊戲本質在追求樂趣與自我成長與實現,而非追求短暫的刺激與享受。

上述的幾點都貫穿了任天堂開發遊戲的核心思維,例如任天堂歷代幾乎所有主機價格都守在25,000日幣這條線上下。這條線也不是亂定的,這是日本平成時代家庭娛樂支出的平準線,也是過去日本溫泉旅館區分高低檔一晚住宿的分水線。

當然也不乏反對者,認為這會使得日本在世界遊戲產業最尖端失去競爭力。但隨著日本遊戲開發重心走向手遊市場,任天堂主義基本上也成為目前的主流思維。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說 UE 5 的 Nanite 和 Lumen 全局動態光照( Instant Global Illumination)更容易上手,讓畫面更逼真;但這些技術永遠不會像其他開源技術(FXAA、SMAA 等)那樣被廣泛使用且有各種支援,

換做是你,第一次出來就要賭身家,你會怎麼做?至少日本遊戲業界不會這樣選。 再多說一點,根據目前的解封包,最終遊戲程式碼是在 7 月 29 日完成的,但媒體和評測單位的正式版是在 8 月 9 日左右拿到的;換言之,只有大概一週左右的時間搞母片,這真的有點大膽www。

當初我們玩過之後,我的美籍同事對《黑神話》評價是: 「雖然距離顛峰還有一段路,但至少踏出了一步,而且是令人驚艷的巨大一步。」

市場上看不見的手,掌握著看得見的空氣牆

目前本遊戲的最大的批評大概就是所謂的「空氣牆」問題。我們先說一個基本定綱:

「如果你拿一塊石頭用力砸向一塊普通玻璃窗戶,根據現實世界物理法則,那塊玻璃會破裂;但在遊戲世界中,如果遊戲沒有設計窗戶可以被打碎,你用火箭筒轟炸,玻璃也不會破」

這是 Jesper Juul 在遊戲研究經典《Half-Real》書的基本論點: 「遊戲是一種根據被人為制訂規則下所運作的模擬真實。」

回過頭來看《黑神話》,所謂的「空氣牆」就是「你以為可以走但卻不能走的路;換言之,你以為可以打破的窗戶但卻不能打破的窗戶。」

我們看下面這兩個範例圖,在(A)中,我想大多數的玩家都清楚知道哪裡可以走哪裡不能走(我還刻意選了一個看起來像是拿金箍棒的畫面)。至於(B)就可能造成混淆。從此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困擾玩家的空氣牆?

圖例A.jpg
範例圖(A):標準的動作遊戲畫面。
圖/ U-ACG
B.jpg
範例圖(B):《黑神話:悟空》
圖/ U-ACG

「因為本遊戲把美術和視覺表現放在了 Gameplay 之前」

換言之,用一句行話來說就是: 主美術的發言權比主策劃還要高。 想要展示細緻美麗的每一片樹葉,而忽視路是要給人走的。甚至我們可以推論: 刻意沒有小地圖是為了維持畫面整體一致美學。

這就使得《黑神話》裡面的畫面極為精緻,背景建築雕樑畫棟、石碑上的佛經字字可辨;整片楓紅白雪美不勝收,但他媽的你連路在哪都不知道。

不要講空氣牆,我隨便舉幾個實際玩的問題:按下吃藥沒有明顯回饋,導致你不知道有沒有吃藥成功、三種棍勢的切換卡頓和 BOSS 戰的鏡頭切換都有問題。

我們常說製作遊戲什麼都可以外包, 但主程式、主美術和主策劃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主美術就是這個遊戲倒底想要呈現什麼?而主策劃就是這個遊戲倒底在玩什麼、好玩在哪?顯然後兩者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錢不是問題,技術也到位了,但「經驗」和「文化」這種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黑神話與黑悟空

經常聽到有人把「黑神話」搞錯成「黑悟空」。悟空一點也不黑好嗎XD。

黑神話:悟空》是《西遊記》的二創 / 後設作品。也就是故事是唐僧取經結束之後的「後日英雄譚」。 裡面六章登場的怪物,基本上都是《西遊記》正傳中沒有被孫悟空殺死(或是名稱後繼者),但對於孫悟空一行人有恨有愛的人。

這有點像是《三十年後的東京愛情故事》,莉香和完治再度見面,那種景色依舊人事已非的劇情感,不管是劇中人物或觀眾都會有一種時空和當時早知如此的補完感。

日本對《西遊記》或中國神話並不陌生,日本東映最早的動畫長片是《白蛇傳》、芥川龍之介改寫唐代傳奇杜子春,更不用說鳥山明的《七龍珠》,至少在小悟空篇章,可說是西遊記的二創。

伴隨《黑神話:悟空》的成功,目前官宣要做封神榜和鍾馗了,我想或許封神榜比較適合戰略遊戲也說不一定,但當初我們內討論部感到疑惑的是:

既然《黑神話:悟空》並不是《西遊記》的改編,而是斗戰神和今何在小說的衍生,這種「後日譚」要能夠打動吸引人,前提是對於原劇本有高度沉浸、長時間感受的群體足夠多才能讓當代各種黑學家( Game Lore )發揮。

中國-遊戲-3A-黑神話-動作-99.jpg
圖/ U-ACG

就算是中國讀者,搞不好對西遊記的熟悉程度也沒有三國來得多,何況是歐美玩家呢?大家既然對於鬥戰勝佛都不熟悉,怎麼能感受到天命人的六根之旅?

「有人說他死在西行的路上,有人說取到經的根本不是他,還有人說…」

這種作法對於想法推廣中國文化到海外出圈的設定是否正確,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檢驗;但至少在歐美媒體中,把這點視為主要缺點。

而中國玩家從前幾天一面倒吹捧,這幾天也開始出現批評的各種真切意見,我想關於遊戲敘述學的問題,更值得深入的討論,畢竟做 3A ,文化越境傳播是最主要的目標(至少未來必然是)。

君莫忘《原神》推出一年以後,還有許多海外玩家以為這遊戲是日本做的。

臺灣能不能?

這是一個爭議但有問題的命題。我認為在能不能前或許更應該討論「需不需要」。在這邊可以有兩個展開命題:

命題一:有一種說法是:「所有可以製造核電廠的國家,都有能力製造核子武器」。所以臺灣只要能取得原料,也有能力製造核子武器對吧?

關於臺灣製造核子武器並非空穴來風,有興趣可以 google 一下。那就算臺灣「能」,但「應該」或「需要」製造大規模殺傷武器嗎?

命題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時,取得疫苗是所有國家的當務之急,所以所有國家都應該掌握疫苗。

那為什麼有些比臺灣國力更富裕、醫學更進步的先進國家都選擇不開發疫苗?同樣,為什麼有些比臺灣更落後的國家卻選擇開發了自己的疫苗?

我刻意不提大家喜歡說嘴的TSMC。就是你可以思考上面兩個命題,如果最後你的決定是「臺灣應該要有自己的 3A Game」,那我們就從產業或人才面去思考要怎麼布局、政策要怎麼輔助,並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持之以恆投入。

再說一次,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ss_63477e8ce2c0582b81c6ed576377d78e692b5642.1920x1
圖/ Steam

IGN 中國給了這個遊戲 10 分,他們不能不給滿分。
IGN 日本給了偏低的 7 分,這是日本遊戲界的矜持。
IGN 美國給了中上的 8 分,這是全球遊戲界的標準看法。

把這三者平均, 8.3 分。我覺得這是合理的分數。GOTY年度遊戲提名,但不會得獎。

一鳴驚人的最大價值在於讓資本妥協,我們會在未來不久看到更多中國的單機遊戲,或許《黑神話:悟空》最大的價值,是啟示了年輕或下一代的中國玩家:還有另外一種強調課金以外的單機遊戲藝術表現形式。

我非常期待。

延伸閱讀:《黑神話:悟空》背後舵手解密!1小時開發成本近9千萬,他為何敢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本文授權轉載自:U-ACG,原始標題為「他山之石可以生猿:美日遊戲業界如何觀察《黑神話》」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