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前執行長批「台灣軟體一團糟!」軟硬失衡2大關鍵:生態系、專業分工不明確
Google前執行長批「台灣軟體一團糟!」軟硬失衡2大關鍵:生態系、專業分工不明確

Google前執行長Eric Schmidt在一場活動中說:「台灣雖然是個很棒的國家,但軟體卻一團糟。」就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台灣軟體圈引發正反論述。

台灣軟體真的很差嗎?

Meet創業小聚於9月3日舉辦Meet Global Online Happy Hour活動,邀請前SmartNews US資深工程師蔡昀庭,以及軟體服務商KDAN(凱鈿)共同創辦人暨全球行銷長王為中共同連線,談談矽谷台灣軟體人怎麼看?

硬體產業投入大批人才,軟體卻相對弱勢

前SmartNews美國資深工程師蔡昀庭解釋說,Eric Schmidt所批評的「一團糟」,其實是將台灣的軟體產業與硬體相比。

像台積電和其他IC設計公司,擁有巨大的市場產值和話語權,達到了Eric眼中「世界級」的標準,而台灣的軟體則相對弱勢。

「不要妄自菲薄,台灣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才,這不是我說的,你去問黃仁勳(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他也會這麼說。」軟體服務商凱鈿(KDAN)共同創辦人兼全球行銷長王為中指出,問題在於台灣人才大多投入了硬體領域,才會有軟硬不均衡的狀況。

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才是台灣急需解決的問題。

讓創新賦予自由DNA!成新創生態的重要基礎

「自由文化」不僅影響創新的推動,也深刻影響了人才的去留。當市場足夠自由時,創業者和人才更有機會留下來,因為他們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充分發揮潛力。

王為中認為,這正是台灣新創產業的困境所在:缺乏一個開放且自由的生態系統來幫助創業者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自由。」王為中強調,美國的新創生態系統之所以強大,主要原因在於市場的自由性驅動了內部的創新發展。這些創新不依賴政策支持,而是由大量的天使投資人和創投基金來提供資金,反應出創投市場的高度自由。相比之下, 台灣政府則較多依靠政策來推動新創產業,但這種政策支持往往無法與市場自由的力量媲美

此外,他舉例說明,中國在深圳花費大量資源試圖複製矽谷模式,結果因過度依賴政策,難以達成與矽谷同等的效果。

另一個台灣與美國新創公司間的顯著差異是「專業分工」。在美國,每個部門職責分明,例如IT部門專注於系統維護與運營、研發部門則致力於產品開發。而在台灣,這些職責經常混在一起,導致分工不清,進而影響公司的運作效率。蔡昀庭認為,這代表許多台灣公司對自身需求的認識不足。

當然,過度專業化也不是萬無一失。王為中指出:「分工到極限時,可能會產生高昂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在不同專業之間的溝通上。」對於新創公司來說,資源有限,過度專業化未必現實,因此適度的靈活性和合作仍然至關重要。

AI取代軟體工程師的工作?

現階段,軟體乃至全部行業的最大衝擊,無疑就是AI時代的來臨。

AI引發了許多人對於軟體工程師未來工作的擔憂。然而,蔡昀庭強調了資深工程師的價值:「我認為一位資深的軟體工程師,應該能根據用戶需求和系統需求,以及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要求,提出多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並比較它們。」AI目前能夠在特定的問題上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對工程師的工作有乘數效應,但無法完全取代工程師的決策能力和系統設計。

王為中則認為真正需要擔心的並不是AI,而是來自全球軟體外包市場的競爭,特別是來自越南和印度的挑戰,「AI的好消息是,它讓我們檢視自己在職場上的影響力。我們應該關注於如何擴大自身的通用能力(General human capital),而不是只依賴行業特定的技能。」他認為,擁有廣泛的知識和好奇心是工程師在面對未來變化時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延伸閱讀:搶救輝達股價的關鍵!黃仁勳將出席高盛會議,Blackwell晶片狀況成焦點
歐盟法院裁決蘋果要賠4620億元!發生什麼事?為何歐盟高管樂喊「稅收正義」?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精密檢測不只是工業專利!蔡司以AI渲染視界,打造個人化視力保健
精密檢測不只是工業專利!蔡司以AI渲染視界,打造個人化視力保健

在 AI 與高科技製造加速革新的當下,「精準」成為創新的關鍵基礎。對德國百年光學品牌蔡司(ZEISS)而言,精準不只是企業核心,更是一種跨時代的技術信仰;從半導體晶圓製程的光學檢測,到醫療、顯微技術及太空探索,蔡司始終以精密科技撐起產業尖端應用,穩坐全球光學領域的領導地位。

如今,這份對「清晰看見」的堅持,也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面對數位設備普及所導致的長時間用眼,以及高齡社會帶來的視覺健康挑戰,蔡司運用百年技術基礎與創新服務,再次深刻詮釋「看見」的初衷,致力為每一個人帶來更清晰、更健康的視界。

AI科技結合視力保健,打造個人化的視覺體驗

蔡司近期推出的「NSLY 視界人格測驗」,即是一場以 AI 為基礎的創新嘗試。使用者只需在導覽角色 Ziris 引導下完成一系列問答,系統即能根據互動回應分析其性格特質,配對出對應的「視界顏色」與蔡司代表角色。

透過這種趣味且具備數據基礎的互動設計,蔡司不僅讓大眾對自身視覺需求有了初步認識,也進一步深化「NOBODY SEES LIKE YOU 渲染視界 如你所見」的品牌理念——每雙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同時,藉由科技導入參與式體驗的作法,也可能成為健康科技推廣的新趨勢。對視力保健而言,更是翻轉過往「有症狀才就醫」的被動模式,轉向從興趣出發的主動參與。

蔡司
透過 Ziris 導引互動,體驗專屬「渲染視界」的AI測驗,揭開個人視覺風格的第一步。
圖/ 蔡司

「蔡司優視力體驗」,重新定義配鏡流程

除了AI互動測驗,蔡司更以數位化技術改變以往傳統的配鏡流程。透過「蔡司優視力體驗」,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光學解決方案,這套流程結合精密檢測與個性化設計,涵蓋以下三大核心步驟:

  1. 視力表現分析:透過專業設備深入了解個人視覺需求與用眼習慣,作為後續設計依據。
  2. 精準量測眼部數據:運用高科技儀器精密測量眼球位置、角度與瞳距等眼部數據,確保鏡片設計與視線軸心精確對位。
  3. 鏡片與鏡框定位:根據臉型結構與視覺行為模擬,精準取得鏡片安裝位置與鏡框配戴參數,優化視野穩定性與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感。

同時,這套配鏡流程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從兒童近視矯正到熟齡族群的多焦點鏡片,皆可提供量身打造的解決方案,讓每一副蔡司鏡片都是個人專屬的最佳視覺工具。

蔡司
結合精密檢測與個人化設計,蔡司優視力體驗重塑配鏡流程,讓清晰視界有感也有據。
圖/ 蔡司

科技與永續並行,推動視力保健的社會責任

除了技術創新領先業界,蔡司也以積極行動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推動視力保健的普及與永續發展。近年來,蔡司透過多元形式落實這項承諾,展現品牌對視覺健康議題的長期投入。

其中,「光勢力行動車」計畫即透過全台巡迴,結合現場講座與互動體驗,深入各地社區推廣正確用眼知識與標準配鏡流程。降低了視力教育的門檻,也有效擴大了健康資訊的觸及範圍,讓視力保健成為更容易被理解與實踐的日常習慣。

此外,蔡司亦透過「蔡司光廊 ESG 計畫」串聯公益與永續,號召民眾回收閒置鏡片,賦予其第二生命。這些鏡片經重新整理後,將被用於公益義診與教育資源,在落實循環經濟之際,也為弱勢族群提供視力保健資源,讓「看見」這件事不因社經條件而產生落差。

專業支持與合作,打造完整光學服務鏈

在推動視力保健普及化的過程中,蔡司亦持續深化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建立從技術、教育到應用場景的完整光學服務鏈。

在學術領域,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系主任孫涵瑛分享,蔡司長年在光學技術上的專業累積,為視光實務提供穩固的科學基礎,有助於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性,並強化教學與臨床操作的連結。

而在應用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則從影像創作者的角度出發,指出無論是記錄風景還是進行公益拍攝,視覺品質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透過與蔡司的合作,讓影像更忠實呈現情感,也讓公益理念得以被更多人「看見」。

透過這些橫跨學術與實務的合作關係,蔡司進一步擴展光學技術的應用場域,從健康照護延伸至教育、影像、文化等多元領域,深化其作為專業夥伴的價值角色。

蔡司
蔡司持續深化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從健康照護延伸至教育、影像、文化等多元領域。
圖/ 蔡司

以AI與精密技術深刻詮釋「看見」的價值

從工業檢測到視力保健,蔡司以百年技術積累與創新思維,持續探索「看見」的更多可能性。透過「NSLY視界人格測驗」、數位化的「蔡司優視力體驗」以及永續發展計畫,蔡司不僅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科技實力,更深化了「清晰看見」的價值內涵。

未來,蔡司將持續以精密技術為基石,推動視覺健康與科技創新的雙向發展,為人類帶來更清晰、更美好的世界。

現在,邀請您從個人視角出發,參加《渲染視界 如你所見》NSLY視界人格測驗,就有機會抽中日本沖繩雙人來回機票!立即測驗: https://zeissvisexperience.pse.is/Businessnex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