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法院裁決蘋果要賠4620億元!發生什麼事?為何歐盟高管樂喊「稅收正義」?
歐盟法院裁決蘋果要賠4620億元!發生什麼事?為何歐盟高管樂喊「稅收正義」?
2024.09.11 | 3C生活

歐洲法院9月10日裁決蘋果、Google控告歐盟兩案皆敗訴,主管競爭法的歐盟執行委員維斯塔哲表示,這不只是歐盟的勝利,也是賦稅正義、公平競爭的勝利,「即使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也不能凌駕法律」。

歐洲聯盟(EU)針對蘋果(Apple)、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兩家美國科技巨擘違反競爭法規的裁罰案,先後遭兩家公司告上法院。纏訟多年後,歐盟最高上訴機構的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今天對兩案都裁決歐盟勝訴,宣告最終結局。

蘋果公司在2016年遭到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裁罰補稅給愛爾蘭130億歐元(約新台幣4620億元),因為愛爾蘭政府為吸引蘋果設立歐洲總部而提供的補貼造成不公平競爭。歐洲法院認同歐盟的裁罰。

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在記者會針對蘋果案表示,從大局來看,執委會對企業違法競爭法的連串調查,改變了歐盟成員國的思考和態度,促成法規改革。

例如愛爾蘭在蘋果調查案後改變了企業稅務設籍地的規則,避免在該國註冊企業為了避稅而成為無國籍。盧森堡在執委會對飛雅特(Fiat)調查案後,修改了針對企業內部避稅交易的移轉定價規則。

她並提到執委會在政府補貼調查案件推動下,進行更廣泛的立法,包括促使歐盟成員國的財政更透明、互相交換資訊,避免企業遊走歐盟國家尋求避稅。歐盟也採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動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規定境內各國公司稅最低15%。

向來敢言的維斯塔哲更直指,雖有前述改革,愛爾蘭、荷蘭、盧森堡及比利時四個歐盟國家仍是企業在避稅考量下轉移獲利的核心區。她舉例,2022年跨國公司在全球的利潤約16兆美元,其中2.8兆美元(約新台幣90兆元)來自總部以外地區,且這2.8兆美元裡的一半是轉移到包括歐盟國在內的低稅國家。

維斯塔哲說,「我們在這個領域(競爭法)的努力源自一個簡單原則:公平」,包括企業之間競爭的公平、歐盟國家之間爭取企業投資的公平,以及社會公平。後者是指企業避稅的結果將使公共建設、教育等所需資金短少。

「我們需要繼續努力在各層面捍衛這些原則,不論對個別國家、跨歐洲乃至國際」,她說。

歐盟EU
圖/ Reuters Connect

歐洲法院判Google罰24億歐元,「企業不該自我偏好」

歐洲法院今天另裁決維持歐盟執委會對Google的罰款24.2億歐元(約新台幣860億元)。執委會是依「反托拉斯」(antitrust)法調查谷歌搜尋引擎利用演算法偏好自家購物網站。

維斯塔哲說,法院肯定了執委會對具市場主導地位企業「自我偏好」(self-preferencing)行為的管制,這些企業不應靠著市場主導力而取得比較優勢,造成不公平競爭。

她強調,在本案之前,大家普遍認為網路企業應該被容許自由經營,視之為正面的創新發動者,但歐盟執委會對Google濫用市場地位的調查改變了這個看法,「這代表即使是最強大的科技企業也可能被究責,沒有人能凌駕法律之上」。

丹麥籍的維斯塔哲綽號歐盟「競爭女王」,美國前總統川普也曾貶抑封她為「稅務女士」(tax lady)。歐盟執委會即將在兩三個月內換屆,今日記者會堪稱她卸任前的「最後一舞」,被問及感言時,她說起工作夥伴對這些案件的投入一度哽咽。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新任的稅務次委員會召集人特里迪科(Pasquale Tridico)針對歐洲法院裁決結果表示,期待下屆歐盟執委會提出法案,禁止歐盟境內所有科技巨擘和大企業以各種方式避稅。

延伸閱讀:蘋果被美國、歐盟兩面夾擊!反壟斷雪球越滾越大,一文看懂科技巨頭的「7大罪」
Google被美國裁定壟斷搜尋市場,誰才是最大輸家?Google可能面臨哪些懲罰?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蘇柔瑋

關鍵字: #蘋果 #App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