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昔日被看扁!這間英國果昔品牌如何賺進百億營收,還成為社會影響力先知?
【觀點】昔日被看扁!這間英國果昔品牌如何賺進百億營收,還成為社會影響力先知?

「慷慨可以改變世界。」這是近年來TED總裁Chris Anderson積極倡議的行動。在他的新書《慷慨的感染力》(Infectious Generosity)指出,猶太教與基督教有什一奉獻(Tithing)傳統,生活溫飽的人將收入的10%捐出來做善事;伊斯蘭教則是有天課(Zakat)教義,有錢人被要求每年捐贈財富的40分之1,也就是2.5%,給需要的人。Anderson呼籲,世界上有能力的人都應積極實踐這樣的情操。

成立於1999年的英國飲料品牌Innocent,是西方社會什一奉獻精神的實踐者。它在2004年成立慈善基金會,固定以公司每年利潤的10%作為基金會運作的經費。至今,Innocent累積捐贈的慈善金額總數高達1,700萬英鎊。

Innocent是我最喜歡的好事事業案例之一。它是當代好事事業發展的縮影,同時也是這類事業的參考範型。介紹Innocent這家公司的成立,通常會提到一段浪漫的故事。1998年,3位劍橋大學畢業生Richard Reed、Adam Balon、與Jon Wright對是否要辭職去創業感到猶豫。他們決定在一場周末音樂節慶活動上,邀請消費者喝了他們的果昔(smoothie)後,投票表決贊不贊成他們辭掉現在的工作,去開飲料公司?當活動結束時,消費者贊成辭職的票塞滿了票箱。

當時3位創辦人花了500英鎊買水果,賣掉1,000瓶果昔果汁。如今,Innocent的2022年營收高達4.261億英鎊,售出的蔬菜水果產品總數為13億份。

innocent smoothie
純真果昔Innocent 致力使用天然原料製作產品。
圖/ innocent

雖然現在Innocent的營運普遍得到外界肯定,但在創業初期完全是另一個情形:沒人願意投資它。為了紀念品牌10周年,Innocent以其品牌成長歷程出版一本《Innocent創業故事》(A Book About Innocent)。這段辛酸的經歷被寫進書中。

從概念發想開始,Innocent創辦人就秉持一個理念:他們不想要產品有任何人工添加物。也許在今日,這種堅持用天然食材的生產方式很天經地義。但20多年前,這種堅持被當作不切實際的營運模式。當時果汁產業採用的多為濃縮果汁的製程。

3位創辦人提出的創業計畫被政府、銀行、創投公司、新創社群全部拒絕。一名創投人士很不留情面地說,他們的投資計畫書糟透了,打0分。在一個有55個潛在投資人的場合,他們得到機會可以進行30分鐘提案簡報。這些投資人非常有經驗,1年投資項目超過1,000件。結果55位老練的投資客仍無意願投資Innocent。

創業要「更美好」,而非更獨特

就在準備放棄時,Innocent得到美國投資家Maurice Pinto的支持。Pinto答應3名創辦人,關於其所需的投資資金25萬英鎊,他自己會出資5萬英鎊,然後再邀他一起合作的其他5位夥伴共同負擔其餘資金。然而,這次他頭一遭被夥伴們回絕。

為遵守諾言,Pinto最終一個人拿出25萬英鎊。歷經15個月時間,Innocent終於得到足夠的經費創業。這段插曲已成為Pinto最津津樂道的事情。他每次都會炫耀Innocent是他最棒的投資。同時提醒沒跟他一起投資的朋友們,當時不該拒絕。

「更美好,而不是更獨特。」(Better, not different.)是《Innocent創業故事》提出的創業精神。我們在許多好事事業上經常可看到這種創業特質。這裡指的「美好」意涵,是為地球做出更多正面貢獻,驅動著好事事業商模的發展。

在20世紀末興起的體驗經濟趨勢帶動下,各行各業的經營者往往將創造產品的差異化,視為品牌發展的重要策略。經典著作《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與《體驗真實》(Authenticity. What Consumers Really Want)的作者提出經濟萬有論(Theory of Everything)觀念,主張經濟價值的進化依循一個萬有定律:愈獨特,價值愈高。

這個主流觀念一直左右著許多事業的經營決策。它是眾多投資單位看不上眼Innocent創業計畫的原因,也是其他好事事業創業者常遇到的阻礙。面對永續發展課題,我們不能再盲目追求產品的獨特價值,現今更需要倡議的企業策略應為Innocent主張的「更美好,而非更獨特」的理念。

25年來,Innocent持續研發新產品、興建新廠房、開拓新市場。但,它更在乎如何貢獻讓地球與人類健康生存的美好影響力。根據其2022年《影響力報告書》,Innocent在全球共投資10,000家農場,93%其所採購的物資符合生態永續規範;50%的包裝是用循環再生方式製造;17%的飲品製造達到碳中和要求;74%供應商做到其人權政策的要求。Innocent承諾的使命是,在2040年達到零排碳目標、在2030年做到產品包裝皆使用循環再利用的材質。

正當國外的使命感經濟(the purpose economy)趨勢加速發展之際,多半的台灣經營者想的還是體驗價值、體驗行銷。企業經營者在看營運報表時,不要只在乎公司有多少品項?全球多少市場?產品多少市占率?作為一個為世代負責的企業,應該在意企業貢獻多少正面影響力。

延伸閱讀:吃危機長成台灣最大!AsiaYo從訂房網升級旅遊電商,收服日本星野集團下一步?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