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化合物半導體再添生力軍,碳化矽(SiC)新創格棋化合物半導體10月23日舉辦中壢新廠落成典禮,並宣布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簽署合作協議。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董事長、身兼電池芯廠格斯科技董事長的張忠傑在致詞中提到,格棋從8年前開始從事碳化矽長晶研究工作,並於近1年內完成百台6吋長晶爐、20台8吋長晶爐建置,目前已經開始小批量出貨至國內外供應商,中壢新廠的落成為格棋發展重要里程碑。
新廠投資6億,6吋碳化矽晶片月產能達5千片
針對新落成的中壢新廠,格棋表示,該廠投資金額約6億元,在產能規劃上,今年底將達到100台6吋長晶爐、20台8吋長晶爐規模,其中6吋月產能可達5,000片,預計2024年第四季達到滿產,現已向3~5家國內廠商送樣驗證。8吋長晶爐方面,2025年底將擴產達200台,目標2028年6吋/8吋長晶爐合計達上千台,配比將依市場需求調整。
成立於2022年的格棋化合物半導體,於去年10月完成新台幣15億元A輪募資,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長晶技術研發及製造,掌握的核心技術包括熱場設計、籽晶沾黏、原料粒徑及碳矽比控制等。主要經營團隊來自去年登錄興櫃的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及執行長葉國偉,分別是格斯科技董事長與技術長。
對於格棋化合物半導體及格斯科技之間的關係,張忠傑指出,兩家公司各自獨立發展、又互相奧援,在材料開發及團隊運營可彼此協助,縮短學習曲線,雙方有五分之三的董事重疊,不排除未來任何投資及合作的可能。
瞄準非中供應鏈,與國際大廠合作持開放態度
全球碳化矽市場近年因中國產能大量開出、電動車需求不如預期等因素,造成報價直墜,作為市場新進者的格棋如何因應?
葉國偉指出,國內外碳化矽市場逐漸從6吋轉向8吋,各家廠商速度不一,換代的過程具一定技術門檻,而格棋自2、3年前開始投入8吋技術培養,有望明年開始放量到一定程度及送樣。
葉國偉並提到,中系業者目前確實有一定的實力往全世界去做滲透,不過地緣政治亦可能為台廠帶來機會,例如歐美業者希望尋求非中供應鏈。他並指出,格棋作為新創公司有較大彈性,對於和國際大廠合作抱持開放態度,並將持續提升技術、產品質量及成本,未來直面中國廠商競爭。
攜手中科院、三菱綜合材料,開發高頻通訊碳化矽元件、攻日本市場
在新廠落成之際,格棋也宣布和中科院簽署合作協議,取得中科院「半絕緣碳化矽長晶技術」專利授權,將共同開發高頻通訊用碳化矽元件,應用場域包括5G/B5G通訊、車用、微波通訊晶片等。
另一方面,格棋並和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簽署合作協議,瞄準電動車、綠能、功率半導體等應用,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向日系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及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則負責整合台灣合作夥伴資源,雙方將一同進軍日本市場,拓展產品出海口。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