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旗下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自2019年首次發射至今,在全球上空擁有超過6,000枚衛星,並覆蓋超過100個國家,然而台灣何時能用上這項服務,卻一直杳無音信,除了法規外還有對馬斯克的不信任因素,但這也使得台灣在維護網路韌性上,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星鏈遲遲無法登台被疑與政治力有關,SpaceX澄清是法規因素
《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政府一直想確保在遭遇中國入侵或封鎖等狀況時,能擁有維持網路的韌性,遍布全球的星鏈網路似乎是最佳選擇。過去幾年裡,曾數次傳出台灣可能有望開放星鏈的消息,然後始終沒有成真,至今在星鏈官網上,台灣仍被分類在尚未有確切推出計畫的組別當中。
先前,外界曾懷疑是馬斯克與中國政府過從甚密,才遲遲不願在台灣推出星鏈服務。甚至在稍早之前,《華爾街日報》曾爆料, 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長期保持祕密聯繫,普丁曾一度要求他不要在台灣提供星鏈服務。
不過,SpaceX也因為該文章,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澄清,他們尚未在台灣推出星鏈服務,並不是受到中俄的政治力介入,而是因為沒能獲得台灣政府的發放許可,監管機構不允許外國實體擁有超過半數股權的星鏈在台灣營運,「SpaceX從來沒在任何營運地點接受過這樣的條件。這與中國和俄羅斯無關。」
但除了合規問題外,台灣政府對馬斯克充滿不信任也是潛在阻礙。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就有台灣官員表示台灣不能信任馬斯克。
馬斯克曾多次發表偏向中國的台海觀點,例如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認為中國可以透過在台灣設立特別行政區解決台海問題;在商業及科技Podcast「All In Podcast」上,也聲稱台灣之於中國,就像夏威夷之於美國。
馬斯克旗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在中國業務龐大。中國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去年在當地售出超過60萬輛車,貢獻接近4分之1營收,同時中國也是特斯拉的關鍵生產基地,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一年出貨超過90萬輛電動車。
沒有星鏈服務,台灣怎麼維護網路韌性?
然而衛星網路對於戰爭時期的網路韌性極為關鍵,這點在綿延超過2年的俄烏戰爭上已得到證實,不僅戰略上軍隊能以此制定策略、規劃行動,平民也能憑藉衛星網路獲取訊息、與外界溝通。
另外,低軌衛星在台灣的意義也不光是應對中國入侵。地震、颱風等天災都有造成網路中斷的風險,今年清明節前強震來襲,便有多地傳出網路斷訊的災情,NCC也證實有172座基地台受到影響;而剛剛過去的康芮颱風,台灣政府也提供各縣市OneWeb低軌衛星服務,應對緊急救災需求、防止山區斷訊的情況發生。
雖然星鏈在台灣不得其門而入,台灣仍積極探索其他衛星網路服務,中華電信就在去年宣佈與低軌衛星業者OneWeb合作,目前預計年底前能夠正式投入商業使用。另外,今年8月中華電信也宣佈與盧森堡衛星服務商SES合作,提供台灣用戶中軌道O3b mPOWER衛星通訊服務。
問題在於,OneWeb的頻寬遠遠不足以覆蓋台灣需求。國防部長顧立雄本月接受質詢曾透露,目前OneWen並不足夠國軍使用,依目前的作戰需求來看不能借重他們,但聲稱已有相關備援手段。
OneWeb目前規模仍無法與星鏈比擬,在軌道上的衛星數約為630枚,不到星鏈整體數量的10分之1。
目前,為了打造台灣自有衛星通訊,國家太空中心已公告招標,匡列8.8億元預算為台灣首枚B5G低軌通訊衛星的酬載,尋求海外廠商合作,預計2027、2028年發射。另外,行政院近期核定的「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中,也將低軌衛星納入項目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鴻海近年也將目光對準低軌衛星技術,去年11月兩枚「珍珠號」低軌通訊衛星便透過SpaceX獵鷹9號升空,用於不同頻段的通訊測試。鴻海希望能推動低軌衛星產業化,打造下一代高度韌性的網路基礎架構。
去年2月,台灣與馬祖之間的海底電纜遭到中國籍船隻二度損壞,導致馬祖斷網多日,這樣的情況也迫使部分民眾體會到網路韌性的重要性。
馬祖文化傳播交流協會曾控訴,台馬之間的海底電纜在5年裡已經斷了27次之多。海纜斷掉後馬祖只剩下微波通訊系統,但勢必得優先提供政府、醫院、軍方等使用,一般民眾都難以享有正常的網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