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20大零售家族企業!Uniqlo、Nike、LV都上榜,有哪些低調賺錢的神祕家族?
圖解|全球20大零售家族企業!Uniqlo、Nike、LV都上榜,有哪些低調賺錢的神祕家族?
2024.11.22 | 新零售

日本零售商Seven & i控股的創辦家族伊藤家族,傳出正尋求向日本3大銀行和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籌措超過8兆日圓資金(約新台幣1.68兆元),針對Seven & i股票進行公開收購(TOB),預計在本財年結束前將Seven & i私有化。消息一出,引發外界關注,也刺激Seven & i周三(20日)盤中股價大漲11%,創公司自2005年掛牌來的歷史新高。

面對ACT集團收購提案,伊藤家族本次能否順利將Seven & i買回並重新私有化?還有待後續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零售產業得在地方直接面對大眾,由家族掌握持股的現象並不少見,甚至在台灣零售業中,也有許多知名零售產業也由家族創立並經營。

例如,統一集團由高清愿家族創立,旗下擁有7-Eleven、統一超商、康是美等零售品牌。遠東集團由徐有庠家族創立,旗下擁有遠東百貨、愛買量販店等零售業務。此外,太平洋SOGO百貨、新光三越百貨,分別由吳東亮、吳東進家族創立;全聯福利中心則由林敏雄家族經營⋯⋯。

放眼全球零售業,同樣有許多企業選擇保持私有化或由創始家族保留大量股份,以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路透社》據安永(EY)與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於2023年初發布的全球家族企業500強指數,依照2023年營收表現統整前20大「零售家族企業」,其均在500強中位列前100名。

全球20大零售家族有哪些?

一、Walmart(沃爾瑪) 

Walton家族擁有,美國最大的零售商,家族持有45.5%股份。總部位於美國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由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於1962年創立。 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10,500家門店,業務遍及24個國家,員工人數超過230萬人。

截至2024年11月,沃爾瑪的市值約為7105億美元,約為新台幣23兆元,在全球零售業中排名首位。2024年第三季營收達1695.9億美元(約為新台幣5.5兆元),優於LSEG統計的分析師預估值1677.2億美元。

WALMART
沃爾瑪由Walton家族擁有,美國最大的零售商,家族持有45.5%股份。
圖/ Shutterstock

二、Schwarz Group(德國Lidl與Kaufland超市) 

Schwarz家族擁有,由家族持有100%股份。施瓦茨家族(Schwarz)是德國知名的零售業家族,其創始人約瑟夫·施瓦茨(Josef Schwarz)於1930年收購了Südfrüchte Großhandlung Lidl & Co.,並將其轉型為食品批發商。1973年,約瑟夫的兒子迪特·施瓦茨(Dieter Schwarz)在德國開設了第一家Lidl折扣超市,隨後於1984年推出Kaufland超市品牌。

目前,施瓦茨集團(Schwarz Group)是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團之一,經營約13,900家門店,員工數達575,000人,業務覆蓋32個國家。由於沒有上市市值並未公布。但據家族企業500強指數,其2023年營收達1515億美元,約為新台幣4.8兆元。

三、LVMH(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 

Arnault家族擁有的法國奢侈品集團,持有47.5%股份。LVMH於1987年由Moët Hennessy與Louis Vuitton合併成立,自1989年以來由Bernard Arnault領導,其五名子女近期也加入公司管理層。長女德爾菲娜·阿爾諾(Delphine Arnault)為現任迪奧(Dior)首席執行官、長子安托萬·阿爾諾(Antoine Arnault)擔任LVMH形象與傳播部門負責人,同時也是伯納德·阿爾諾家族控股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LVMH集團市值約為2865.33億歐元,約為新台幣9.8兆元。

限編輯使用_LVMH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_1106081120
自1989年以來,LVMH集團由Bernard Arnault領導。
圖/ shutterstock

四、NIKE(耐吉) 

Knight家族擁有,美國運動服裝品牌,Phil Knight及其子Travis Knight持有超過97%的A類股。NIKE由Phil Knight與Bill Bowerman於1964年創立,最初名為Blue Ribbon Sports,現為全球領先的運動服飾品牌。市值約為1117.86億美元,約為新台幣3.63兆元。

Phil Knight.jpg
Phil Knight(圖)及其子Travis Knight持有超過97%的NIKE A類股。

五、Loblaw Companies(羅布勞公司) 

Weston家族擁有,加拿大食品與藥品零售商,持有53.8%股份。Loblaw由George Weston於1882年創立,是加拿大最大的食品和藥品零售商之一,由Weston家族成員Galen G. Weston擔任公司董事長。

羅布勞公司在全國擁有超過2,500家門店,旗下品牌包括Loblaws、Shoppers Drug Mart、No Frills、Real Canadian Superstore等。市值約為541.13億加幣,約為新台幣1.2兆元。目前,Per Bank擔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No Name」是Loblaw所屬的一個低價商品品牌。

六、L'Oréal(萊雅) 

Bettencourt-Meyers家族擁有,法國化妝品公司,持有34.8%股份。L'Oréal由Eugène Schueller於1909年創立,總部位於法國Clichy,是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之一,在全球擁有超過500個品牌,產品涵蓋護膚、彩妝、香水、頭髮護理等領域,包括巴黎萊雅、蘭蔻、植村秀、Aesop等。市值為1709.79億歐元,約為新台幣5.92兆元。

七、Groupe Auchan(歐尚)

法國Auchan(歐尚)超市的母公司,Mulliez家族持有98%股份。由Gérard Mulliez於1961年創立,總部位於法國Croix,家族還控制了樂華梅蘭(Leroy Merlin)和迪卡儂(Decathlon)等零售品牌。由於為私人持股零售企業,因此無法獲取其市值資料,但2023年營收為345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1兆元。

八、H-E-B(美國H-E-B雜貨店) 

Butt家族擁有,家族持有100%股份。H-E-B由Florence Butt於1905年創立,現總部位於德州聖安東尼奧,Charles Butt是目前的公司主席。由於為私人持股零售企業,因此無法獲取其市值資料,但2023年營收為328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06兆元。

九、Rajesh Exports(印度珠寶商) 

Mehta家族擁有,持有54.55%股份。Rajesh Exports由現任董事長Rajesh Mehta於1989年創立,是印度最大的珠寶製造與出口商之一。市值約為7,818億印度盧比(約新台幣3000元)。

十、Inditex(西班牙Zara) 

Ortega家族擁有,Amancio Ortega控制59%的資本。Inditex於1985年由Amancio Ortega創立,作為Zara及其製造工廠的控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時裝零售商。市值約為1,396.5億歐元,約為新台幣4.82兆元。

十一、Aldi Group(德國奧樂齊超市) 

Albrecht家族擁有100%股權,於1913年創立,兄弟Karl與Theo Albrecht於1961年將公司分為Aldi Nord(北方)和Aldi Süd(南方)兩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0家門市,業務遍及歐洲、北美、澳洲和亞洲等地。在美國,Aldi自1976年進入市場,截至2024年,已在35個州運營超過2,000家門市,並計劃繼續擴展。 此外,Aldi於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開設了首批門市,並計劃在未來擴大在亞洲的業務。

根據2024年的報導,Aldi集團的市值估計超過60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95兆元。

十二、Mercadona(西班牙) 

Roig家族擁有,家族持有100%股份。Mercadona由Francisco Roig Ballester與妻子Trinidad Alfonso Mocholí於1977年創立,是西班牙領先的連鎖超市,總部位於瓦倫西亞,主要提供食品、家居用品、個人護理和寵物用品等產品。目前由其兒子Juan Roig擔任公司主席。

截至 2024 年,Mercadona在西班牙擁有約1,632家門市,並自 2019 年起在葡萄牙開設了 50 家門市。該公司在西班牙的市場佔有率約為 25%,服務超過 500 萬個家庭。截至2023 年,營收達到355.27億歐元(約為新台幣1.22兆元),淨利潤為10.09億歐元。

十三、C&S Wholesale Grocers(美國食品批發) 

Cohen家族擁有,家族持有100%股份。Rick Cohen是第三代經營者。C&S由Israel Cohen於1918年創立,總部位於新罕布夏州基恩市。最初為獨立雜貨店供應商品,現已擴展服務範圍,為超過7,500家獨立超市、連鎖店、軍事基地和機構提供超過100,000種產品,是美國最大的食品批發供應商之一,並經營多家企業旗下的食品雜貨商店。

由於為私人持股零售企業,因此無法獲取其市值資料,但2023年營收為25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8125億元。

十四、Jerónimo Martins(葡萄牙) 

dos Santos家族擁有,家族持有超過56%股份。Jerónimo Martins於18世紀末創立,1921年由Francisco Manuel dos Santos收購,現由Pedro Soares dos Santos擔任CEO。是一家總部位於葡萄牙的國際集團,主要從事食品分銷和專業零售業務。

在葡萄牙,Jerónimo Martins 經營 Pingo Doce 超市連鎖店和 Recheio 現購自運店,以及Jeronymo咖啡店和Hussel巧克力及糖果店。;在波蘭,該集團擁有Biedronka,這是該國最大的食品零售連鎖店,以及Hebe 美妝連鎖店。

截至 2023 年底,Jerónimo Martins 的銷售額達到306.08億歐元(約為新台幣1.05兆元),淨利潤為 7.56 億歐元。

十五、Empire Company(加拿大) 

Sobey家族擁有92.9%持股,是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斯特拉頓的企業,主要從事食品零售和相關房地產業務。 該公司成立於1963年, 旗下擁有Sobeys超市連鎖店,並在加拿大各地經營多個品牌,包括Safeway、IGA、Foodland、Farm Boy、FreshCo、Thrifty Foods和Lawtons Drugs等。

Empire Company最早於1907年由John W. Sobey作為肉品送貨業務創立,後來發展成為加拿大主要的食品零售商。截至2024年,帝國公司在加拿大擁有超過1,500家零售店, 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Sobeys Inc.運營。 該公司還參與房地產投資,與Crombie REIT和Genstar合作,在加拿大各地開發商業和住宅物業。

截至2024年11月22日,該公司的市值約為98.97億加元,約為2,286.5億新台幣。

十六、H&M(瑞典) 

Persson家族擁有,Stefan Persson家族通過Ramsbury Invest AB持有61%的股份。H&M由Erling Persson於1947年創立,目前由其子Stefan Persson家族掌控,並由其孫Karl-Johan Persson擔任董事會主席。

H&M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典的跨國時裝零售企業,成立於1947年。 以提供時尚且價格實惠的服裝聞名,產品線涵蓋女裝、男裝、童裝、嬰兒服飾以及家居用品等。

截至2024年,H&M在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4,300家門市。 其主要市場包括德國、美國、英國、中國和法國等。截至2024年11月,H&M的市值約為2,315億美元,約為新台幣7.5兆元。

十七、Compagnie Financière Richemont(瑞士歷峰集團) 

Rupert家族擁有,持有51%投票權。Richemont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奢侈品集團,成立於1988年,由南非企業家約翰·魯伯特(Johann Rupert)創立。 該集團專注於高端珠寶、手錶、時裝和配飾等領域,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包括卡地亞(Cartier)、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積家(Jaeger-LeCoultre)和萬寶龍(Montblanc)等。

截至2024年11月22日,歷峰集團的市值約為750億瑞士法郎,約為2.75兆新台幣。

十八、Kering(法國開雲集團) 

Pinault家族擁有,家族持有42%股份與近60%的投票權。開雲集團(Kering)是一家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奢侈品集團,成立於1963年,由弗朗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創立,專注於時尚、皮具和珠寶領域,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包括古馳(Gucci)、聖羅蘭(Saint Laurent)、寶緹嘉(Bottega Veneta)、巴黎世家(Balenciaga)和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等。

截至2024年11月,開雲集團的市值約為750億歐元,約為新台幣2.6兆元;2023年,集團實現營業額203.5億歐元,稅前利潤47.8億歐元,淨利潤23億歐元。

十九、Love's Travel Stops & Country Stores(美國) 

Love家族擁有,家族持有所有股份。Love's是一家美國家族擁有並經營的連鎖卡車停靠站,在全美 42 個州擁有超過 650 個據點。 該公司於 1964 年由湯姆·洛夫(Tom Love)和朱迪·洛夫(Judy Love)創立,總部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奧克拉荷馬市。

Love's 提供 24 小時服務,為專業卡車司機和旅客提供清潔、安全的環境,可購買汽油、柴油、旅行用品、電子產品、零食等。 此外,Love's 還設有餐廳、便利店、卡車維修服務、淋浴設施和休息區等,滿足旅客多樣化的需求。

2023年,Love's年營收約達20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6,514億元。

二十、Fast Retailing(日本迅銷集團,Uniqlo母公司) 

柳井家族擁有,根據LSEG的數據,柳井正長目前持有該公司 17.19% 的股份。他的家人持股總額為41.28%。迅銷集團是日本領先的零售控股公司,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包括 UNIQLO(優衣庫)、GU、Theory 等。該公司成立於 1963 年,總部位於日本山口縣山口市。

截至 2024 年 11 月,迅銷集團的市值約為 7.5 兆日圓(約為新台幣1.57兆元)。2024 財年,集團實現營業額 3.1 兆日圓,營業利潤達到 5,009 億日圓,年增 31%,創下歷史新高。

資料來源:影片|林口三井二期開幕了!挑戰125億年營收「叫陣華泰」,憑何問鼎台灣OUTLET王?

資料來源:安永路透社iWeekley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本文不開放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企業的進化。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AI策略,不僅用來優化自身營運,還透過「內服外推」的策略,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例如智慧客服、法遵審閱和跨國語譯等,幫助企業在AI 2.0時代掌握人機協作的優勢,發揮AI的最大綜效。

從辨別式到生成式AI技術 驅動人機協作新紀元

2016年,AlphaGo的出現象徵著辨別式AI技術的成熟。人工智慧不僅能「看懂」、「讀懂」,甚至能「聽懂」人類的語言與行為,讓語音辨識、影像分析、文字理解等應用進入金融、製造、醫療與安防等產業。例如,金融業利用辨別式AI優化信用評估、詐欺偵測與風險管理;醫療業提升診斷疾病的能力;製造業用於品質檢測與預測性維修;安防業則透過人臉辨識與行為分析提升安全性。

隨著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迅速發展,AI 2.0時代隨之而來。現在,不僅文本、圖像、影片、聲音、程式、數據與物件可以自動生成,還催生了代理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表示:「從辨別式AI、生成式AI到代理AI,人工智慧不僅具備成熟的數據分析、影像識別、語音合成能力,還具備語意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正朝著認知智慧邁進,能理解、思考、學習以及創新,開啟了人機協作的無限可能。」

然而,相較於個人使用者對生成式AI的積極採用,企業在導入AI方面仍較為謹慎。多數企業會從相對明確、風險可控的場景開始,例如客服自動化、智慧助理、文件摘要、行銷內容生成、知識庫查詢等,逐步評估資料安全、法遵框架與投資報酬率。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
圖/ 數位時代

蘇添財指出:「AI導入不僅是IT專案,更是組織文化與營運流程的變革工程。」他提醒企業,若要真正發揮AI的效益,除了精準找出業務痛點、決定AI應用範疇,還需積極參與導入過程,並確保AI應用服務上線後,員工願意且滿意使用,才能發揮商業價值。

蘇添財進一步引用BCG《AI Radar Survey》指出,高達86%的企業相信人類與AI的協作將是未來的主流。協作模式多樣,有些企業讓AI成為決策輔助者,人類仍握有關鍵監督權;也有企業建構AI代理人(AI Agent)主動處理流程,只在例外情況轉交人工審核。「這些模式的共通點是,AI不再只是支援系統,而是決策與執行流程的共同參與者。」

「內服外推」策略 推動AI應用落地

身處AI變革的關鍵時刻,中華電信一方面在內部導入AI以優化營運效率、推動流程自動化,另一方面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協助客戶加速數位轉型。目標是透過「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加速AI落地,讓AI創造具體可見且有感的商業價值。

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與建構AI賦能的智慧客服、智慧聲控、智慧分析、智慧安防、語音助理與新興應用,並陸續推出20多個AI應用服務,例如IVR語音導航、MOD聲控助理、電信大數據分析、智慧交通、科技執法、AI總機等,並獲得市場的廣泛好評。

以智慧客服為例,中華電信透過語音辨識、語音合成、語意理解、多輪對話、知識管理、語音核證、對話分析等核心技術,開發出文字機器人、語音機器人、外撥機器人、值機應答助理、客戶心聲分析、訂位助理、掛號助理與智慧總機等服務,協助公部門、餐飲、旅遊、電商、製造、金融、醫療、物流等超過30家客戶優化客服效率與體驗。

蘇添財表示:「2016到2022年間,我們的重點不僅是打造AI應用服務,更是透過持續的實務應用與實戰經驗,全面提升『人才』、『平台』、『技術』與『資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員工對語音合成、影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數據分析的掌握度,為未來做好準備。」

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也從AI 1.0(辨別式AI)階段邁向AI 2.0(生成式AI)階段,不僅鎖定智慧客服、智慧法律、新興應用、元宇宙、防詐資安、Copilot等六個領域,推出生成式AI賦能的產品服務,例如台灣第一個代筆遺囑生成服務、跨國即時語譯與仿聲服務等。此外,中華電信也將AI技術導入電信網路,研發智慧維運助理、自治網路、網路數位分身等服務,提升網路品質並降低維運成本。在客服領域,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結合客服知識庫,能在5秒內提供一線客服人員所需的精準答案與參考資料,協助即時解決客訴問題,減少10%的客戶等待時間。同時,推出AI企業年報審閱服務,審閱人員只需匯入公司年報與相關法條,即可完成AI年報審閱工作,節省超過80%的人工作業時間,法規審閱精準度超過95%。

展望未來,中華電信將持續以「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優化AI產品與服務,成為企業AI轉型的最佳夥伴。蘇添財表示,將因應AI技術的發展,深化在體現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多模態AI(Multimodal AI)、領域化模型(Domain-Specific Models)、可解釋AI(Explainable AI)、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人型機器人(Humanoid Robotics)、AI擴增開發(AI-Augmented Development)等領域的能力,目標是提供在地客製、可控可信的智慧應用,滿足各領域與產業的需求,攜手夥伴與客戶共同將想像轉化為價值,共建智慧新未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