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密貨幣漏稅高達1.3億元!國稅局將列為查核重點,從這些地方開始抓
台灣加密貨幣漏稅高達1.3億元!國稅局將列為查核重點,從這些地方開始抓
2025.01.20 | 區塊鏈
發生什麼事?
  •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財政部近期提交了「加密貨幣所得課稅規定」報告。報告中提到,截至2024年12月13日,國稅局查獲的加密貨幣交易漏報所得金額近新台幣1.3億元。

  • 財政部指出,加密貨幣不在傳統金融機構監控範疇內,難以掌握到稅源。為解決此問題,國稅局開始將加密貨幣交易列為查核重點。

  • 加密貨幣交易的課稅標準,會根據虛擬通貨是否具有「證券性質」進行劃分。對於「具證券性質」的加密貨幣,其交易損益不需要繳納所得稅;「非證券性質」的加密貨幣交易,個人將被視為財產交易所得,需將交易價與原始取得成本之間的差額納入綜合所得進行課稅。

  • 目前金管會將比特幣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至於其他加密貨幣是否為證券,其判定標準仍相當模糊。

加密貨幣交易漏報所得金額達新台幣1億2,919萬元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財政部近期提交了「加密貨幣所得課稅規定」報告,揭曉了加密貨幣交易的逃漏稅狀況。

報告中提到,截至2024年12月13日,國稅局查獲的加密貨幣交易漏報所得金額達新台幣1億2,919萬元,涉及的補稅與罰鍰總額為3,403萬元。

財政部指出,加密貨幣等電子支付工具越來越普遍,然而由於其匿名和難以追蹤的特性,加上不在傳統金融機構監控範疇內,無法掌握稅源的風險因此提高。

而為了解決此問題,國稅局開始將加密貨幣交易列為查核重點。除現有課稅資料蒐集方式外,也將配合新興交易型態,持續檢討資料蒐集方法和範圍。

課稅標準是什麼?

根據財政部的報告,加密貨幣交易的課稅標準,會根據虛擬通貨是否具有「證券性質」進行劃分。

對於「具證券性質」的加密貨幣,其交易損益不需要繳納所得稅,但營利事業仍需依照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計算基本所得額,並繳納相應的最低稅負。

而對於「非證券性質」的加密貨幣交易,個人交易將被視為財產交易所得,需將交易價與原始取得成本之間的差額納入綜合所得進行課稅,而營利事業則需根據其收入減去相關成本後計算損益,並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如何定義某幣種是否具證券性質,目前仍具爭議,已知金管會將比特幣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

事實上,美國在進行加密監管時,此議題同樣引起高度議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即將卸任的主席蓋瑞・詹斯勒(Gary Gensler),近期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則表示,SEC「從未說過」比特幣和以太坊是證券。

台灣財政部強調,加密貨幣有較高的洗錢與資金恐怖活動風險,因此除了加強課稅監管,政府也將進一步推動專法來規範加密資產的管理。據《自由時報》報導,金管會計劃於今年6月前提出「虛擬資產管理專法」草案,並交由行政院審議。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